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9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2篇 |
农学 | 3篇 |
基础科学 | 3篇 |
49篇 | |
综合类 | 94篇 |
水产渔业 | 1篇 |
畜牧兽医 | 11篇 |
园艺 | 2篇 |
植物保护 | 5篇 |
出版年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23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14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3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11.
水培条件下铅和锌对三种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黑麦草和紫花苜蓿为受试植物,对水培条件下铅、锌单独及复合作用对种子萌发和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铅-锌复合作用对植物的影响总体最大,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铅单独作用次之,锌单独作用在低于150 mg/L时对三种植物的萌发和生长无明显影响。玉米对铅-锌复合作用的耐性最好,达150 mg/L时,玉米的苗高仍为对照的40%,是黑麦草相对苗高的2倍,紫花苜蓿的2.3倍,为较理想的重金属污染环境耐受植物。铅、锌重金属在水培条件下对植物根的抑制较茎叶部分更为明显,同时通过减少叶绿素的生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抑制。 相似文献
112.
尾矿库是一种特殊的工业建筑物,也是矿山三大控制性工程之一,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离不开尾矿库的正常运行。收集近年来26组尾矿实例的统计数据,利用SPSS软件的PCA主成分分析,建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分析及结果检验。该分析方法较以往更加直观精准,分析结果得出影响尾矿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及可采取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3.
114.
绿化工程是尾矿库生态重建迈出的重要一步.本文以车河选矿厂灰岭尾矿库生态重建绿化工程为例,叙述了灰岭尾矿库坝面绿化设计,周边部分受尾矿库影响的山坡复绿,尾矿库水面景观营造.并以图片展示了绿化取得的初步效果. 相似文献
115.
以滇东南云镍尾矿库工程项目为依托,根据西南山区特有的地质环境条件,并针对尾矿库自身工程特点,选取了人口、资产、资源作为地质灾害易损性的Ⅰ级评价指标,采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值,建立广义目标数学模型。采用计算机C++程序语言,结合GIS系统开发平台进行地质灾害易损性定量评价,得到地质灾害易损性分级分区图。云镍尾矿库地质灾害易损性分为易损性极高、易损性高、易损性中等、易损性低4个区。研究成果可以为其他类似尾矿库的地质灾害易损性研究提供参考,亦可为政府区域规划、建设适宜性评价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6.
中南大型有色金属冶炼厂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以中南地区某大型有色金属冶炼厂周边耕地为对象,采集0~20 cm表层土壤,测定其基本性质及重金属浓度,分析了重金属元素间及重金属污染程度与距冶炼厂远近的相关关系,以判别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及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呈酸性,土壤重金属污染以Cd为主,与当地土壤环境背景值和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相比,超标率分别达60.9%、86.1%。Cu、Zn、Cr、Ni等元素的污染较轻,Pb则未超标。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水田土壤重金属的风险评价显示该区属于安全的点位仅占8.7%,农产品生产存在较高风险。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旱地与水田土壤重金属浓度差异不显著,说明耕作方式不是造成该区重金属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土壤Cd与Pb、Zn浓度显著相关,且与距冶炼厂的距离呈显著负相关,指数和幂函数均能很好地拟合重金属浓度随距离变化的分布模式,说明三者可能均来源于冶炼厂的降尘污染。 相似文献
117.
118.
119.
以鄂温克族自治旗与牙克石市交界处原始林区的塔尔气铁矿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尾矿库周边土壤机械组成、pH、电导率以及土壤养分(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并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了林区铁矿尾矿库对周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期为该地区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保护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尾矿库对周边0~20 cm土层土壤理化性质影响较大;按CK、B、C、W、S样区排序发现,土壤粗颗粒物质趋于减少,细颗粒物质趋于增多,土壤pH呈逐渐升高趋势,电导率、土壤养分含量快速下降且各样区存在显著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养分之间呈极显著差异(P<0.01),砂砾、细粉粒、pH以及电导率等指标的变化,使土壤养分发生显著变化,是影响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