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0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3篇
  47篇
综合类   9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1.
在基于网格计算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如何充分利用尾矿库现场信息,高效利用矿区空闲计算能力和进行数据资源的共享,并结合3S技术建立了尾矿库安全管理网格GIS(GridGIS),提出GridGIS技术是今后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2.
模拟酸雨对铅锌冶炼废渣重金属释放及生物毒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酸雨淋洗对铅锌冶炼废渣中重金属释放及生物毒性的影响,以黔西北酸雨严重区域大量堆存的铅锌冶炼废渣堆场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以去离子水为浸提剂,分析不同粒径废渣在不同酸度模拟酸雨浸提下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生物毒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模拟酸雨均可不同程度降低铅锌废渣浸出液的pH,废渣粒径越小浸出液的电导率越高。模拟酸雨可提高铅锌冶炼废渣浸出液中Cu、Zn、Cd的浓度,相同条件下,浸出液中重金属浓度总体上随废渣粒径减小呈增加趋势。模拟酸雨可促进废渣中残渣态Cu、Pb、Zn向其他形态转化而增加铅锌废渣堆存的环境风险。进一步分析表明,废渣浸出液中Zn、Cd含量越高浸出液的生物毒性越大,而低浓度范围内废渣浸出液中Cu含量越高反而生物毒性越小。综上,模拟酸雨能促进不同粒径铅锌冶炼废渣中重金属离子的溶出释放、改变废渣中重金属的形态,并提高废渣浸出液的生物毒性,从而增大了铅锌冶炼废渣堆场的环境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13.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在镉、铅、锌污染土壤上,石灰和泥炭对小白菜生长状况及对污染元素(Cd,Pb,Zn)和养分元素(N,P,K,Cu,Mn,Fe)吸 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灰消除了重金属的毒害症状,显著促进小白菜的生长,显著抑制小白菜对镉,铅,锌的吸收。石灰对氮,钾,铜,锰的吸收也有显著抑制作用。泥炭对小白菜生长的改善效果及对镉,铅,锌吸收的抑制效果较石灰差,提高酸性土壤pH值是减少作物对重金属吸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4.
随着经济的转型以及新能源的兴起,人们对矿产需求量显著减少,矿区城市逐渐衰落,旧矿区普遍面临着产业转型和环境治理的问题。废弃矿山的生态恢复与景观营造直接影响着矿区周边人们的生活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方案以生态化的景观设计改善废弃矿区污染,从生态景观设计方面营造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因地制宜的生态修复手法,以生态养生态的方式,人为地引导干预,加速治理历史遗留的严重污染问题,形成一个具有及时应变能力的智能生态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15.
为了探索利用野地瓜作为矿区植被修复,特别是尾矿库植被修复先锋植物的可能性,本研究进行了模拟矿区的野地瓜的栽种试验以及尾矿库修复的实际应用试验,并对同一栽培条件下的野地瓜和多年生黑麦草地上部分重金属的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野地瓜能对模拟矿区的植被进行有效的修复,对尾矿库的植被修复也具有一定的效果。试验结果也表明在同一栽培条件下野地瓜对环境中镉、砷、铅、锌的吸收量均高于黑麦草,特别是对镉的吸收野地瓜明显优于黑麦草。该研究为利用野地瓜对矿区植被与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6.
以从陕西商州铅锌尾矿区豆科植物中分离纯化的12株根瘤菌为对象,采用固体平板接种培养法研究了菌株耐铅、锌单盐与铅锌双盐胁迫的能力,同时用液体试管振荡培养法测定了菌株的生理生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域的豆科植物根瘤菌对铅、锌单盐胁迫具有良好的耐性,但对铅锌双盐胁迫的耐性明显低于单盐。耐性菌株在生理生化特性上存在广泛差异,对铅锌耐性越强的根瘤菌,其阳性生理生化特征也越多。实验初步筛选到了3株耐铅锌胁迫能力强的根瘤菌菌株CH3、MX7和HZ10,它们分别与豆科植物刺槐(Robinia pseucdoacacia)、天蓝苜蓿(Medicago lupulina)和多花胡枝子(Lespedeza floribunda Bunge)共生。研究可以得出耐性根瘤菌对铅锌胁迫的抵抗能力可能是建立在其具有多种生理代谢反应基础上的,即它们通过改变代谢途径以适应重金属的污染环境,对铅锌胁迫耐性强的根瘤菌菌株在重金属尾矿区的土壤和植被恢复中有潜在的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7.
指出了由于工业化的加速,对有色金属的需求不断增长,产生了大量的固体废物,地质聚合技术对于安全处理这些固体废物非常有帮助,总结了常见冶金行业产生的固体废物的特点及其地聚化无害化处理冶金固废的过程,为冶金固废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置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8.
马晶晶  方向京  李贵祥  和丽萍  宋想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4,(9):2624+2688-2624,2688
为了解重金属污染情况,分析了个旧牛坝荒尾矿库土壤以及南瓜可食用部分、不可食用部分Zn、Cu、Pb、Cd、Mn、Fe元素含量.结果表明,个旧牛坝荒尾矿库土壤Cd元素污染最为严重,Zn元素污染相对最小.南瓜不可食用部分比可食用部分更易吸收累积重金属元素.  相似文献   
119.
根据郴州市有色金属矿土地复垦的现状,选取宜章县长城岭铅锌多金属矿尾矿库和废石场作为对象,进行土壤污染评价和土地复垦研究.主要对宜章县长城岭铅锌多金属矿区尾矿库和废石场环境的污染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矿区废石Cd严重超标,污染程度为警戒级;土壤中As和Cd这2种元素均严重超标,为警戒级污染.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重金属污染矿区服务期内和服务期满后的复垦建议.  相似文献   
120.
在基于网格计算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如何充分利用尾矿库现场信息,高效利用矿区空闲计算能力和进行数据资源的共享,并结合3S技术建立了尾矿库安全管理网格GIS(GridGIS),提出GridGIS技术是今后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