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1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2篇
  4篇
综合类   176篇
农作物   25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3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21.
为了最大程度保留金线莲茶的有效功能成分并改善其感官风味,本研究通过炒干、炒青和揉捻3种方式加工金线莲代用茶,检测不同炒青和揉捻时间以及不同干燥方式下,金线莲代用茶中的可溶性固形物、氨基酸、总糖和总黄酮的含量变化,探究不同加工条件对金线莲感官品质和有效功能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炒干方式制成的金线莲茶的感官品质和有效成分均优于冻干和烘干方式,而冻干的感官品质略高于烘干。100℃烘干茶样的感官品质高于60℃烘干茶样,但两种方式处理下,金线莲茶的有效成分含量无显著差异。在不同的处理条件下,炒青10 min和揉捻10 min制成的金线莲茶的有效成分含量最高。通过比较4种干燥方式发现,炒干方式制成的金线莲茶感官风味最好,有效成分含量最高;炒青10 min和揉捻10 min制成的金线莲茶有效成分含量最高。本研究为金线莲代用茶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2.
吴显芝  杨顺刚 《种子》2020,(4):146-149
金线莲(福建尖叶)3月龄组培瓶苗为试验材料,比较3个种植模式、3种不同配比的混合基质对金线莲生长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林下育苗盆种植金线莲组培苗生长最好,其次是林下小盆种植,林下仿野生种植最差;混合基质处理T 3长势最好,其次是T2,T1最差。用V营养土∶V黄壤土=3∶1基质于林下育苗盆种植,为金线莲最佳栽培条件。  相似文献   
23.
福建金线莲和台湾金线莲的组培快繁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福建和台湾2种金线莲的幼嫩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研究,以期建立完整、高效、廉价的培养体系。结果表明:不同激素浓度配比的培养基对金线莲的分化、生根有显著影响。福建金线莲最佳丛生芽诱导和增殖培养基配方分别为MS+6BA4.0mg/L+NAA0.1mg/L和MS+6BA2.0mg/L+NAA0.1mg/L;台湾金线莲的最佳丛生芽诱导和增殖培养基配方分别为MS+6BA5.0mg/L+NAA0.1mg/L和MS+6BA3.0mg/LNAA0.1mg/L。2种金线莲的最佳生根培养基均为1/2MS+IBA1.0mg/L或者1/2MS+NAA0.5mg/L。  相似文献   
24.
作者在本所低海拔地区的环境条件下,对人工栽培金线莲的病害防治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喷用硫酸链霉素6000倍,托布津800倍,新植霉素300倍,代森锰锌200倍,瑞毒霉-锰锌500倍等杀菌剂稀释液,对减少金链莲茎枯病,猝倒病,立枯病的发病率,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25.
探索南方温室大棚室内金线莲无土栽培最优基质配方,为福建设施金线莲规模化无土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红霞"金线莲为供试材料,以常规栽培基质草炭、珍珠岩、蛭石作为材料,通过不同混配方式,研究金线莲栽培前后不同配方的理化性质、金线莲生长及养分的差异,明确不同配方对金线莲生长、生理及有效成分的影响.经过7个多月的栽培,基质的理化...  相似文献   
26.
闽东野生金线莲有效成分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闽东野生金线莲有效成分含量的差异,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闽东4个县、福安5个海拔高度野生金线莲有效成分的含量。研究结果:多糖含量在5.60%~6.20%,总氨基酸含量在3.48%~3.95%,总黄酮含量在0.55%~0.82%,总生物碱含量在0.062%~0.098%。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的结果表明,闽东不同县以及不同海拔野生金线莲有效成分含量有显著差异。多糖、总生物碱含量以周宁县最高,总氨基酸、总黄酮含量以寿宁县最高,与福安、柘荣金线莲比较,达到极显著差异或显著差异水平。多糖含量随着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差异显著,海拔730、840m金线莲多糖含量与海拔420、530m金线莲比较,达到极显著或显著差异水平;总氨基酸含量随着海拔高度升高有增加趋势,但差异不显著;总黄酮、总生物碱含量在海拔420~730m随着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海拔730、840m金线莲总黄酮、总生物碱含量与420、530m金线莲比较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总之,多糖、黄酮、生物碱含量在650m以上海拔与650m以下海拔之间有显著差异,650m以上3种海拔之间有效成分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植物组织培养种质资源可以优先选择寿宁、周宁产地野生金线莲,人工栽培金线莲可以选择在650m以上的区域地带,可能更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积累。  相似文献   
27.
筛选多倍体金线莲一次性成苗的最佳培养基配方并探讨不同基质对移栽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MS+1.0 mg·L-16-BA+1.5 mg·L-1NAA+150 g·L-1土豆+3%蔗糖+0.65%琼脂+0.15%活性炭为最佳一次性成苗培养基配方;经120 d培养即可获得生长、生根同步完成的组培瓶苗,具有长势一致(株高5~7 cm),茎节多且粗(茎粗1.19 cm),根系发达(每株2~3条根)等优势;最佳移栽基质为:泥炭土∶碎松树皮=1∶1(体积比),移栽苗成活率(92%)最高,长势最好,植株增高(1.53 cm)、增重(0.43 g)均达到最大,折干率(13.31%)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28.
金线莲丛生芽诱导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为提高金线莲的繁殖系数。[方法]以金线莲为材料,以MS为基本培养基,设置不同的激素组合,进行分化增殖培养,定期观察并记录结果。[结果]升汞浓度和消毒时间是金线莲无菌体系建立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同消毒方式对金线莲启动培养的污染率极显著差异,褐变率有显著差别。金线莲启动培养最佳消毒方式为:75%酒精消毒30 s+0.15%升汞消毒4 min。不同激素浓度及配比对丛生芽诱导的影响差异极显著。培养基中附加6-BA 1.0 mg/L+2,4-D 0.10 mg/L较其他培养基对丛生芽诱导有极显著差异,增殖1.166 7倍。筛选出的丛生芽诱导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 mg/L+2,4-D 0.1 mg/L+3%蔗糖+7 g/L琼脂。[结论]得到了适宜的诱导金线莲丛生芽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29.
采用不同的肥料与浓度喷施植株,研究不同肥料对金线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对产量提高和多糖含量积累均有明显的作用,以菜籽饼腐熟液500倍液和高效稀土肥1 000倍液增产、提质效果最为明显,比对照平均增产50.37%,多糖含量平均提高9.27%。因此在金线莲生长期每隔10~15 d用500倍菜籽饼腐熟液或1 000倍高效稀土肥液喷施植株对提高产量和品质有利。  相似文献   
30.
荔波野生金线莲芽的诱导及其增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寻金线莲组织快繁的配套技术,以金线莲茎段、茎尖为外植体,研究NAA、6-BA浓度梯度及配比、不同部位外植体对不定芽诱导和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MS+6-BA 1.0 mg/L+NAA 0.1 mg/L为适宜的诱导芽和增殖培养基,培养50 d后增值系数达6.5,MS+6-BA 1.0 mg/L+NAA 0.15 m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