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1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2篇
  4篇
综合类   176篇
农作物   25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3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广东金线莲大棚优质种植综合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金线莲在广东种植难的问题,以肇庆种质金线莲组培苗为材料,对种苗前期处理、种植基质和栽植密度选择、大棚日常养护、病虫害生物学特性及其综合防控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对金线莲的病虫害系统防治表明,由43%戊唑醇乳油5 000倍+73%克螨特3 000倍+10%吡虫啉5 000倍液阶段式组合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达到83.3%,金线莲株高、叶质量、茎粗、鲜干重等生长质量指标均优于其他处理,单株折干率为13.36%。该金线莲大棚优质种植技术体系为该濒危药用植物在广东的规模化栽培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42.
对4个福建主栽金线莲品种(FJ1号、FJ2号、FJ3号和TW1号)270 d栽培期植株的氨基酸和多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金线莲氨基酸、多糖含量有差异,氨基酸总量大小排序为TW1FJ2FJ1FJ3,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的是TW1号,最低的是FJ3号;多糖含量较高的是FJ2号、FJ3号、TW1号。因此,从氨基酸和多糖含量来看,较为优秀的金线莲品种是TW1号和FJ2号。  相似文献   
143.
金线莲幼嫩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培快繁试验,探索适宜成都地区的金线莲组培繁殖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初代诱导阶段,采用改良MS+6-BA4.0mg/L+NAA0.5 mg/L的培养基配方可以获得2.5的最大增殖倍数;在增殖阶段,通过调节改良MS培养基中激素水平不能对增殖系数起到明显改善作用,而采用改良B5+6-BA 4.0mg/L+NAA0.5mg/L+2g/L活性炭的组合可以达到3.9的最大增殖倍数,并且继代生根一次完成,说明对金线莲继代增殖基本培养基的筛选是影响成都地区金线莲组培苗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此外,在适当光强度和湿度条件下,采用腐殖土进行栽植60d成活率可达到92%。  相似文献   
144.
研究中国福建、云南、台湾和巴西来源金线莲的生长与品质差异,结果表明:金线莲生长情况来源地优劣顺序:台湾>福建>巴西>云南;多糖含量:福建(台湾)>巴西>云南;总黄酮含量:福建>云南(台湾)>巴西;总生物碱含量:云南(巴西)>福建>台湾;氨基酸含量:云南>巴西(台湾)>福建。金线莲产量与茎粗和叶片数呈显著正相关,生物碱含量与茎粗呈显著负相关、与叶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5.
不同月龄金线莲多糖和总黄酮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福建主要的栽培类型及其0,4月龄的金线莲进行多糖和总黄酮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多糖含量随着金线莲的栽培月龄的增加而降低,总黄酮含量则随着金线莲的栽培月龄的增加而上升。  相似文献   
146.
金线莲为兰科珍稀名贵药用和观赏植物,因富含多种药用和营养成分深受人们青睐,近年来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递增。为了促进金线莲的产业发展和基础研究,总结了前人在金线莲研究方面的进展,比较了金线莲属植物的种系差异,重点讨论了金线莲基因组学(结构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以及环境(生物/非生物互作)响应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金线莲品质影响的主要因素为加工方式、栽培模式、品系,针对目前并未深入展开的种质资源概况、基因组学、环境互作、品质差异和胚胎繁殖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综述,并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如何解决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展望,为大数据时代名贵药用植物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可行性参考。  相似文献   
147.
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恒温鼓风干燥两种方法,开展了其对金线莲黄酮体外抗氧化能力、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抑制黑色素合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干燥方式处理金线莲黄酮含量具有显著差异,冷冻干燥有利于提高金线莲黄酮含量和抑制黑色素、酪氨酸酶活性成分的保留,其黄酮含量高达24.55(±0.28)mg/g;体外抗氧化实验显示在0.2~5.0 mg/mL浓度范围内金线莲黄酮的抗氧化能力与浓度成正比,且真空冷冻干燥金线莲黄酮(FDAF)抗氧化能力均显著高于恒温鼓风干燥金线莲黄酮(ADAF),在5 mg/mL时其对DPPH清除率为60.16(±0.005)%,还原力为0.73(±0.015),总抗氧化能力为1.21(±0.006)mmol/mL(Fe2+);对人黑色素瘤A375细胞实验结果显示FDAF对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显著高于ADAF,但对黑色素合成抑制作用显著低于ADAF,这可能与所含不同黄酮单体有关。两种干燥方式的金线莲干样黄酮提取率、体外抗氧化能力、及其对黑色素合成、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均低于鲜样。研究结果对金线莲在功能食品、化妆品等领域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8.
149.
  目的  研究浙江与福建等地引种、杂交与野生的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样品间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为金线莲种质资源鉴定及优良新品种(系)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48份新鲜金线莲叶片为材料,分别采用简单重复序列扩增多态性(ISSR)与序列相关扩增多态性(SRAP)分子标记技术,各挑选11条(对)多态性好、扩增条带清晰的引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成像后,统计其扩增条带数,运用NTSYS-PC 2.1和POPGENE 32软件进行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  结果  ISSR分子标记技术共扩增出86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84条,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7.67%;SRAP分子标记技术共扩增出88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86条,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7.73%,ISSR和SRAP标记均表现出较高的多态性。不同样本间的遗传距离和遗传一致度表明:浙江省与福建省的金线莲种质混杂严重,而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福建省的金线莲种群遗传多样性更高。此外,基于ISSR和SRAP标记的UPGMA聚类结果显示:48份不同种源的金线莲依亲缘关系的远近可分为四大类,聚类的划分受到一定地域性的影响,但各地域的金线莲品种在这四大类中均互有混杂。  结论  金线莲在物种水平上遗传多样性较高,在各地区、各品种(系)间遗传交流频繁,ISSR与SRAP分子标记技术可以从分子水平上揭示浙江与福建等地金线莲的遗传多样性,且结合ISSR标记与SRAP标记的分析结果要优于单一的分子标记结果。图4表3参24  相似文献   
150.
为研究不同基质和光照强度对金线莲成活率的影响,以福建红霞金线莲组培苗为试验材料,按月测定13种不同基质上金线莲的成活率;以5个品种金线莲组培苗为实验材料,设置3种不同光照强度条件,按月测定各光照强度下各品种金线莲的成活率。结果表明:基质试验中,绝大多数实验组30 d金线莲成活率处于较高水平,30 d后死亡加速,移栽120 d后,以泥炭土:椰糠(1:1)为栽培基质的金线莲成活率最高,为64.44%;光照实验中,3层遮光网(透光率1.56%,1.6 klx)条件下,随月份增加各品种金线莲成活率较为平稳,成活率显著高于1层和2层遮光网下的金线莲。福建圆叶金线莲品种成活率表现良好,在各光照强度下移栽120 d,其成活率均为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