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05篇
  免费   840篇
  国内免费   1388篇
林业   1973篇
农学   1118篇
基础科学   611篇
  3880篇
综合类   10295篇
农作物   855篇
水产渔业   507篇
畜牧兽医   3698篇
园艺   1400篇
植物保护   496篇
  2024年   370篇
  2023年   965篇
  2022年   1107篇
  2021年   1021篇
  2020年   830篇
  2019年   917篇
  2018年   546篇
  2017年   819篇
  2016年   961篇
  2015年   983篇
  2014年   1405篇
  2013年   1406篇
  2012年   1639篇
  2011年   1555篇
  2010年   1391篇
  2009年   1391篇
  2008年   1245篇
  2007年   1075篇
  2006年   972篇
  2005年   861篇
  2004年   655篇
  2003年   571篇
  2002年   455篇
  2001年   341篇
  2000年   249篇
  1999年   181篇
  1998年   125篇
  1997年   143篇
  1996年   106篇
  1995年   92篇
  1994年   104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9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为了解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Synthetic hexapliod wheats,SHW)导入对普通小麦品质的影响及其潜在利用价值,2004~2005年,对重组近交系群体(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Syn-CD780×普通小麦品种CY12)的主要品质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籽粒硬度、籽粒蛋白质含量、降落值、湿面筋含量、吸水率、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等7个品质参数的群体平均值都介于两个亲本之间,只有降落值和面团稳定时间2个参数的群体平均值高于Syn-CD780.在131个株系中,有15个株系的综合品质指标较为突出.非遮雨处理的籽粒硬度和吸水率显著低于遮雨处理,而籽粒蛋白质含量、降落值、湿面筋含量和稳定时间等4个品质指标则相反,表明遮雨与否对小麦品质参数的影响较大.Syn-CD780在小麦品质改良上有一定的潜在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72.
为探究铜藻(Sargassum horneri)的有机碳释放速率、与净初级生产力(NPP)之间的关系及主要的调控因素等问题,本研究采用三变量三水平的正交实验,测定铜藻在不同温度(5、15和25℃)、光照[86、172和258 μmol/(m2·s)]和光照周期(L∶D=6 h∶18 h、L∶D=12 h∶12 h、L∶D=24 h∶0 h,L表示光照时长,D表示黑暗时长)条件下溶解有机碳(DOC)、颗粒有机碳(POC)的释放速率和初级生产力。结果显示,DOC和POC释放速率的范围分别为0.653~4.785 mg/(g·h)和0.066~0.322 mg/(g·h);温度和光照强度分别是铜藻释放DOC和POC的主要调控因素;铜藻在高温、中光、L∶D=6 h∶18 h条件下的DOC释放速率最高[4.785 mg/(g·h)],在高温、高光、L∶D=24 h∶0 h条件下的POC释放速率最高[0.322 mg/(g·h)];铜藻释放的DOC和POC占NPP的比值分别为4%~130%和0.4%~5.9%;DOC释放速率与NPP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POC释放速率与NPP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铜藻的生理生态学特性及其对沿海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提供了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73.
研究旨在构建铜绿假单胞菌oprH基因的DNA疫苗。试验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铜绿假单胞菌的oprH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技术由铜绿假单胞菌基因组DNA中扩增获得该目的基因,进行胶回收纯化并与T载体进行连接,经双酶切和PCR鉴定后将重组质粒进行酶切回收目的基因片段,并将其亚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CAGGS-HA中,以双酶切和PCR方法进行鉴定。结果显示:PCR成功扩增出约600 bp的oprH基因,连接T载体后的重组质粒经双酶切和PCR鉴定,均可获得大小正确的目的基因片段。真核重组载体鉴定结果显示,oprH基因成功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CAGGS-HA中。研究表明,试验成功构建了oprH基因的DNA疫苗,为进一步研究其免疫效果及铜绿假单胞菌新型疫苗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4.
禽流感(AI)是目前危害世界和我国养禽业最重要疾病之一,并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曾给世界各国养禽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不仅可以造成多种家禽的感染和死亡,还可以直接引起人的感染发病,并致人死亡,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给人民身体健康带来极大隐患。该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A类动物传染病,因此预防禽流感的发生是一个值得十分重视的问题。禽流感的防制,必须坚决贯彻以预防为主的防制策略,推进合理的疫苗免疫计划和实施对禽类的强制免疫。为达到有效的预防效果,为了解二种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亚型,Re-1株)免疫效果和…  相似文献   
75.
为明确紫色土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C)、氮(N)、磷(P)质量分数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变化的影响,对比分析了3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林地、园地、耕地)下,不同土层(0~5,5~10,10~15,15~20 cm)C,N,P质量分数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0~5 cm土层,林地C及园地N质量分数均显著高于耕地(p<0.05),而5~10,10~15,15~20 cm土层C,N质量分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所有土层中,园地P质量分数显著高于林地、耕地(p<0.05).研究区土壤C∶N,C∶P,N∶P均值分别为10.63,36.08,3.32,皆低于中国与全球土壤均值. 0~5 cm土层,林地C∶N,C∶P,N∶P显著高于园地(p<0.05); 5~10,10~15,15~20 cm土层,耕地C∶P,N∶P显著高于园地(p<0.05).相同土地利用方式下0~5 cm土层的C,N,P质量分数均显著高于5~10,10~15,15~20 cm土层(p<0.05),但C∶N,C∶P,N∶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76.
大规模基因测序已经完成了多个重要物种的基因组序列分析,功能基因组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时代。随着基因克隆和表达的发展,对使用简便、成本低廉、保真度高和易于在不同体系中穿梭的高通量克隆体系的了解、评价和使用已经成为基因组水平研究的重要问题。因此,高通量克隆技术成为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有力工具,且由此也带动了基因功能研究的发展。为此,该文对目前存在的多种高通量克隆方法原理和特性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77.
以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k.)为试验材料,研究常规施氮水平下,不同比例的有机肥(Organic fertilizer, OF)与无机肥(Inorganic fertilizer, IF)配施对多花黑麦草产量、饲用和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旨在为多花黑麦草高效生产提供依据。试验设置6个处理,即100%IF、75%IF+25%OF、50%IF+50%OF、25%IF+75%OF、100OF%和对照(CK,不施肥)。结果表明,与100%IF处理相比,75%IF+25%OF处理显著提高多花黑麦草产量,其中鲜草产量和干物质产量分别提高11.02%和9.13%;50%IF+50%OF与100%IF处理差异不显著,其他处理均显著低于100%IF处理。75%IF+25%OF处理下头茬草的饲用品质最好,其次是100%IF和50%IF+50%OF处理。有机肥配施处理显著提高再生草的饲用品质,其中粗蛋白含量、干物质及中性洗涤纤维体外消化率与100%IF处理差异不显著,但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100%IF处理。100%IF、75%IF+25%OF和50%IF+50%OF处理...  相似文献   
78.
79.
以清远市针叶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专题样点与空间随机样点布设相结合,布点134个,测定0~8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并用空间插值法分析其含量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清远市针叶林0~20 cm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随土层厚度增加,有机碳含量大致呈递减趋势,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平均值为13.99 g·kg-1;同一土层不同区域有机碳含量存在差异,西北部有机碳含量相对较低,中部和东南部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80.
为了解珍贵树种在环境适应中的资源获取与生长策略,对巴里黄檀Dalbergia bariensis、交趾黄檀Dalbergia cochinchinensis、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大果紫檀Pterocarpus macrocarpus、檀香紫檀Pterocarpus santalinus叶、茎、根中C、N、P化学计量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5种黄檀族树种叶片有机物含量在中国地区处于平均水平,叶片具有高N低P的养分特征,其中交趾黄檀可能是一种潜在的高碳汇树种;(2)黄檀族树种的C元素主要储藏在茎中,N、P元素的分配则趋向叶片;(3)黄檀族树种具有较低养分利用效率和较高生长速率,生长过程主要受土壤P元素限制;(4)生态化学计量比变异分析中,C元素的变异系数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