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44篇
  免费   178篇
  国内免费   402篇
林业   527篇
农学   522篇
基础科学   591篇
  520篇
综合类   2751篇
农作物   293篇
水产渔业   255篇
畜牧兽医   1611篇
园艺   396篇
植物保护   358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57篇
  2022年   165篇
  2021年   196篇
  2020年   169篇
  2019年   201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196篇
  2016年   230篇
  2015年   260篇
  2014年   369篇
  2013年   354篇
  2012年   472篇
  2011年   487篇
  2010年   405篇
  2009年   413篇
  2008年   406篇
  2007年   404篇
  2006年   340篇
  2005年   380篇
  2004年   245篇
  2003年   229篇
  2002年   157篇
  2001年   177篇
  2000年   148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107篇
  1996年   106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78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0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9篇
  1955年   3篇
  195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为获得不同来源茶树菇的亲缘关系并筛选适合工厂化生产综合农艺性状较优菌株,以18株(4株野生菌株、7株栽培菌株、5株经钴60辐照诱变菌株和2株搭载神州十号的航天飞船诱变菌株)茶树菇菌株为试验材料,采用分子标记ISSR、拮抗和同工酶技术进行菌株分型和亲缘关系分析;通过分析菌盖厚度和直径、菌柄长度和直径、生育期、产量,对18...  相似文献   
942.
我国科研项目重复申报问题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科研项目重复申报问题严重。文章分析了造成重复申报的原因,提出在制度上要禁止项目重复申报,在项目申报上要提供查新报告,在查新资源上要依靠科研项目数据库,利用备案的科研项目查重,是避免重复申报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943.
刘子玉  肖静 《农学学报》2016,6(12):66-71
为了了解吉林省农资物流的发展水平,本论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选用10个指标对吉林省9个地市的农资物流发展进行定量分析,探索农资物流发展不均衡的原因。通过分析可知,吉林省9个地市的农资发展可以分为两类,长春、吉林、四平为第一类,其它地市为第二类。因此,吉林省各级政府应该根据农资物流的发展水平,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也为其他行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944.
洋葱和大蒜对多种病原微生物具有较好地抑制作用,能有效降低病原菌的致病力。用洋葱和大蒜植物粗提液5种浓度对烟草青枯病菌做室内抑制测定,采用TTC培养基检测其抑制效果。结果表明,洋葱和大蒜粗提液均可以减弱烟草青枯病菌的致病力。在5种浓度下,随着植物粗提液浓度的升高,菌落在TTC培养基上表现的红斑范围越大,颜色越深。烟草青枯菌的致病力强弱与红斑大小、颜色深浅呈反比。因此,洋葱和大蒜粗提液可抑制烟草青枯病菌的致病力,是良好的植物源生物药剂。  相似文献   
945.
油菜成熟后角果易开裂,导致收获损失率高,限制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筛选抗裂角优异种质资源,对于培育抗裂角宜机收的油菜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提高油菜抗裂角资源的筛选效率,本研究基于200份变异丰富的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系统比较压裂法与随机碰撞法的鉴定结果,提出了一种基于压裂力的抗裂角高效鉴定方法。研究发现,基于随机碰撞法的抗裂角指数与基于压裂法的裂角力之间显著正相关,且压裂法比随机碰撞法重复性更好、效率更高、稳定性更强。基于抗裂角指数和裂角力之间的相关关系,制定了基于压裂力的抗性分级标准,最终基于压裂力筛选出5份高抗裂角的甘蓝型油菜优异种质资源。相关结果为进一步培育优质的油菜抗裂种质资源提供了高效的鉴定方法和重要的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946.
为研究球孢白僵菌对不同昆虫的致病力及其在昆虫体表侵染的差异,探讨球孢白僵菌对不同寄主昆虫侵染的毒力差异,本研究选择了不同分离来源的9株球孢白僵菌,以半翅目的烟粉虱和鳞翅目的小菜蛾为试验材料,详细比较了球孢白僵菌对烟粉虱2龄若虫和小菜蛾2龄幼虫的毒力差异,以及在侵染过程中孢子吸附、孢子萌发及芽管伸长速度差异。结果表明,9株球孢白僵菌有6株对2种昆虫毒力差异显著,3个菌株差异不显著。对2种昆虫毒力差异不显著的菌株Bb271在2种昆虫体表单位面积的孢子吸附数量、孢子萌发率和芽管伸长速度均无显著差异;对2种昆虫毒力差异显著的2个菌株Bb104和Bb120在2种昆虫体表单位面积的孢子吸附数量和孢子萌发率无显著差异,但在2种昆虫体表的芽管伸长速度差异显著(P<0.05)。因此,从本研究结果来看,球孢白僵菌对不同昆虫的致病力强弱与昆虫体表单位面积的孢子吸附数量和孢子萌发率无关,与球孢白僵菌在昆虫体表的芽管伸长速度有关。芽管伸长速度可以作为球孢白僵菌菌株对寄主昆虫致病力强弱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947.
嗜菌异小杆线虫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发掘具有耐高温特性的昆虫病原线虫,本实验室对在山东地区采集的122份土样进行了线虫分离,得到异小杆线虫JNR,扩增其ITS基因和D2-D3基因,并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可得:线虫JNR与嗜菌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 bacteriophora在同一分支,同源性达到98%以上,为嗜菌异小杆线虫品系。为进一步了解该线虫品系的生物学特性,本试验研究了其侵染力、高温耐受力及水平运动能力。结果表明,线虫JNR有较好的耐热性,38℃条件下处理16 h,存活率最高54%,24 h时为32%;40℃水浴处理2 h,低浓度500 IJs/mL下存活率28%,3 h后全部死亡。对大蜡螟和小菜蛾的生测结果显示,在10、15、20、25、30、35、40、60、120、240 IJs/头剂量下处理24 h,蔬菜害虫小菜蛾先出现死亡,大蜡螟则在48 h后出现死亡;大于20 IJs/头剂量下,处理48 h后线虫对大蜡螟的校正死亡率达到59.5%,高于对小菜蛾的侵染效果。在剂量120 IJs/头以上,72 h后寄主的校正死亡率均能达到100%。异小杆线虫JNR在30℃条件下水平运动能力比在18、25℃时强,48 h时有31%的个体运动到3.6 cm处。以上研究表明,该线虫有较强的侵染力,特别是在温度相对较高时具有较好的耐热力和水平运动能力,对防治蔬菜田小菜蛾具有应用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948.
从实验室保存的真菌菌株初步筛选获得6株对葱蝇有一定致病力的白僵菌菌株,通过室内生测进一步测定不同菌株对葱蝇幼虫的毒力。测试结果表明,在相同浓度的孢子悬浮液处理下(1×107孢子/mL),菌株CQBb119的致死率最强,第14 d对葱蝇幼虫的致死率达到77.78%,僵虫率达到58.52%,致死中时(LT50)为6.10 d。使用不同浓度孢子悬浮液处理葱蝇的各个虫态,结果显示,在不同浓度孢子悬浮液处理下,随着孢子悬浮液浓度的增加,葱蝇的死亡率逐渐升高,致死中时降低。在1×108和1×109孢子/mL浓度的菌液处理下,第14 d对葱蝇幼虫的LT50分别为5.48和4.94 d;LC50为1.35×106孢子/mL。菌株CQBb119对葱蝇成虫和蛹也有一定致死作用,但成虫和蛹的死亡率均未能达到50%。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菌株CQBb119对葱蝇幼虫具有良好杀虫活性,可以用于防控葱蝇的潜在生防制剂开发。  相似文献   
949.
分析测定了不同方式处理的基质与新旧基质间理化性质变化差异,比较了基质不同处理方式对立体基质栽培条件下草莓植株长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淋洗+太阳热高温+杀菌药剂+适量补肥的基质处理方式,能使栽后基质的重要理化指标回归合理范围,其草莓生长、产量和品质表现与新基质相近,实现了栽培基质的重复利用。  相似文献   
950.
从患有腐皮病的锦鲤(Cryprinus carpio)肝、肾、脾、血液里分离到1株优势菌,对该菌进行纯化培养并经人工感染试验,确定该菌为病原菌。经16S r RNA序列分析,鉴定该病原菌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用不同浓度福尔马林和不同温度灭活蜡样芽孢杆菌,筛选其灭活效果并制得灭活疫苗。将灭活疫苗免疫健康锦鲤后测定其抗体效价变化及免疫保护率。结果表明,0.2%的福尔马林溶液在28℃下灭活24 h及4℃灭活36 h为蜡样芽胞杆菌的适宜灭活条件。首次免疫后第20天,免疫Ⅰ组、Ⅱ组、Ⅲ组、Ⅳ组血清抗蜡样芽孢杆菌的抗体效价达到高峰,分别为1∶128、1∶64、1∶64、1∶32;第30天同样剂量加强免疫后,各免疫组血清抗体效价达到更高水平,分别为1∶256、1∶256、1∶128、1∶64;免疫后第50天时攻毒,Ⅰ组、Ⅱ组、Ⅲ组、Ⅳ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66%、66%、55%、4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