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9篇 |
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0篇 |
农学 | 16篇 |
基础科学 | 5篇 |
综合类 | 44篇 |
农作物 | 3篇 |
水产渔业 | 2篇 |
畜牧兽医 | 38篇 |
园艺 | 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8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二年种子"休眠与萌发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山楂、圆柏、蔷薇属、秤锤树、膀胱果、棱角山矾、大果冬青、大叶冬青、银钟花、青钱柳、长柄双花木10个种并1个属"二年种子"进行研究,对比分析破除"二年种子"的机械休眠和生理休眠的方法,总结生产中酸蚀和裂口处理种壳的操作程序,明确控制层积处理时间和条件的重要性.在上述研究基础上,重点展开对"二年种子"中濒危树种特性的研究.测试结果表明:"二年种子"的萌发性状既是其延续种性的一种遗传表现,也是在现今世界环境条件下,导致植物濒危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结果表明,"二年种子"经酸蚀一裂口处理种壳后,层积时间可以由二冬一夏转为经一冬(4个月左右)层积后在春天正常萌发. 相似文献
52.
53.
54.
55.
56.
以"南果梨"为试材,研究2%氯化钙处理、0.2%壳聚糖涂膜处理及2%柠檬酸处理对果实贮藏期间果皮褐变及钙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期间,氯化钙处理、壳聚糖涂膜处理、柠檬酸处理与对照相比显著提高了果皮中总钙含量,延缓了总钙含量的下降;果胶酸钙是果皮中的主要钙形态,约占全钙的53.4%~75.1%;氯化钙处理、壳聚糖涂膜处理和柠檬酸处理显著抑制了果皮中水溶性钙、果胶酸钙下降,促进草酸钙的增加;贮藏末期,氯化钙处理"南果梨"果皮褐变指数为5.556%、壳聚糖涂膜处理果皮褐变指数为16.667%、柠檬酸处理果皮褐变指数为25.000%,对照果皮褐变指数高达88.889%。相关性分析表明,果皮褐变与水溶性钙、果胶酸钙和草酸钙呈显著负相关,与磷酸钙呈显著正相关;氯化钙处理、壳聚糖涂膜处理和柠檬酸处理等3种处理都能通过控制可溶性钙向难溶性钙转变,抑制了果皮褐变的发生,其中以氯化钙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7.
据《热带作物学报》2014年第3期《不同浓度IAA色氨酸处理对菠萝果实品质发育的影响》(作者杜丽清等)报道,以“巴厘”菠萝品种为试验材料,对菠萝叶片喷施不同浓度的IAA和L-色氨酸。试验共设4个处理:IAA20mmg/L、50mg/L、L-色氨酸200mg/L、600mg/L;于谢花后20天和30天分别进行喷施处理,喷施量以叶面有水滴下滴为准。对果实的经济性状和品质指标进行测定。以探讨IAA和L-色氨酸对菠萝果实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8.
59.
研究了热处理(在空气中,38℃,12h)和水杨酸处理(SA,1mM)单独使用以及协同使用时对桃果实冷藏过程中内部褐变(IB)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结合水杨酸处理对减轻桃果实0℃贮藏条件下的内部褐变效果最好。经热处理结合水杨酸处理, 相似文献
60.
以罗非鱼肉为原料,采用硫酸铵沉淀法提取肌球蛋白,固定蛋白浓度2 mg/mL,分别采用HCl、H2SO4、H3PO4和C6H8O7(Citric acid)调节体系pH值为2.0、3.0,以溶解度、表面疏水性、总巯基和活性巯基含量、色氨酸荧光光谱和圆二色谱为指标,研究不同种类酸诱导肌球蛋白去折叠过程中分子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肌球蛋白经过酸处理后分子部分展开,表面疏水性和活性巯基含量增加,色氨酸荧光强度下降、α-螺旋含量降低,且pH2.0条件下处理的肌球蛋白去折叠程度大于pH3.0;比较而言,pH2.0条件下,C6H8O7处理的肌球蛋白展开程度最大,α-螺旋含量由41.7%降低至20.5%;pH3.0条件下H2SO4处理的肌球蛋白结构展开程度最大,溶解性下降最明显;而HC1诱导的肌球蛋白去折叠过程中,蛋白分子变性程度最小,α-螺旋含量下降不明显,分子稳定性较好,呈“熔球态”构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