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00篇
  免费   819篇
  国内免费   1454篇
林业   921篇
农学   1610篇
基础科学   259篇
  1406篇
综合类   10265篇
农作物   1165篇
水产渔业   983篇
畜牧兽医   5505篇
园艺   1080篇
植物保护   779篇
  2024年   154篇
  2023年   472篇
  2022年   574篇
  2021年   655篇
  2020年   595篇
  2019年   685篇
  2018年   371篇
  2017年   645篇
  2016年   820篇
  2015年   764篇
  2014年   1011篇
  2013年   955篇
  2012年   1416篇
  2011年   1460篇
  2010年   1377篇
  2009年   1409篇
  2008年   1497篇
  2007年   1241篇
  2006年   1114篇
  2005年   957篇
  2004年   707篇
  2003年   649篇
  2002年   495篇
  2001年   480篇
  2000年   420篇
  1999年   411篇
  1998年   386篇
  1997年   319篇
  1996年   292篇
  1995年   235篇
  1994年   240篇
  1993年   239篇
  1992年   225篇
  1991年   208篇
  1990年   178篇
  1989年   162篇
  1988年   69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测定了具有不同抗性水平的5个豇豆Vigna sesquipdalis Wight品种在受锈菌Uromyces vignae Barcl侵染前和侵染后的若干阶段中的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并分析其与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接种后24h内,免疫和抗病品种的PPO比活性及其变化率均高于感病品种,且前者PPO比活性变化率高峰出现早,后者出现迟.在接种后,各品种的POD比活性及其变化率均上升,但中抗和感病品种的高峰出现早,免疫和高抗品种出现晚.此外,中抗和感病品种的POD比活性及其变化率在接种12h左右出现高峰后立即下降,而高抗品种的则持续上升至24h左右出现高峰,免疫品种的POD比活性也在24h左右出现高峰,但其POD比活性变化率则持续到48h左右达到高峰,且免疫和抗病品种的峰值明显大于感病品种.  相似文献   
162.
玉米叶片受新月弯孢菌侵染后的细胞病理学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与细胞化学技术研究了玉米叶片受弯孢菌侵染后的超微结构和细胞壁的组成成份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病菌侵入后,菌丝先在寄主细胞间扩展,随着寄主细胞病变、坏死,菌丝可进入寄主细胞形成胞内菌丝。随病菌侵入和在寄主体内扩展,寄主细胞先后发生了一系列的超微结构变化,叶绿体、液泡等细胞器解体,出现质壁分离现象,并最终解体、坏死、变形。细胞化学标记定位发现,受侵寄主细胞壁中纤维素、木聚糖和果胶质的标记密度明显低于未接种的健康组织,表明细胞壁降解酶(如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果胶酶)的产生与病菌侵染和致病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3.
枯草芽孢杆菌G3菌株的抗菌物质及其特性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产几丁质酶枯草芽孢杆菌G3菌株的固体培养物在黄瓜灰霉病菌和番茄叶霉病菌抑菌试验中证实,抑菌活性物质存在于过滤上清液中,它们是从酸沉淀物中提取出的伊枯草菌素、生物表面活性素和存在于盐析粗蛋白中的几丁质酶。在叶霉孢子萌发试验中,伊枯草菌素微弱地抑制孢子萌发但强烈破坏芽管和新生菌丝;生物表面活性素和几丁质酶则强烈抑制孢子萌发并长久性地抑制芽管伸长。在PDA平板上的灰霉菌丝抑菌试验中,伊枯草菌素抑制菌丝生长,引发菌丝顶端膨大,形成泡囊,泡囊破裂后原生质外泄;几丁质酶抑制菌丝生长,引发产生不规则的菌丝团;生物表面活性素在平皿上对菌丝则不显示出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64.
梨果实发育过程中石细胞团及几种相关酶活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以梨品种西子绿、菊水及砀山酥梨为试材,对不同发育时期梨果实石细胞团的密度、大小及几种相关酶的活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石细胞团的分布密度在幼果期较高,以后随着果实的发育和膨大,密度逐渐减小,接近成熟前1个月左右基本稳定;石细胞团的直径随果实的生长而逐渐变大;苯丙氨酸解氨酶在果实发育初期表现出较高的活性,随着果实的生长逐渐降低,花后75d后保持低水平不变;过氧化物酶活性高峰出现稍迟于苯丙氨酸解氨酶,高峰后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多酚氧化酶活性波动较大,总的变化趋势逐渐下降。品种间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活性与石细胞团的形成之间表现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5.
不同地域环境对枸杞蛋白质和药用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2000~2001年我国北方六省(区)多点枸杞采样资料和田间试验资料,利用K-均值聚类方法和非线性回归方法,对比分析了宁杞1号枸杞蛋白质和9种药用氨基酸含量的差异和特点,以及生态因子对它们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域栽种的宁杞1号枸杞蛋白质和9种药用氨基酸含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6.58%和16.22%,除品种因子的决定作用以外,环境条件对枸杞蛋白质含量有一定作用,其中土壤水解氮含量对蛋白质和氨基酸合成有一定作用,二者呈对数关系。  相似文献   
166.
西瓜转基因抗病毒病新材料BH-1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瓜新材料BH-l,是导入了西瓜花叶病毒(WMV)外壳蛋白基因、小西葫芦黄化花叶病毒(ZYMV)复制酶基因、黄瓜花叶病毒(CMV)复制酶基因的转基因新材料。经温室及大田抗病毒病鉴定表明:其抗性达中抗以上水平,是我国第1个通过转基因获得的抗病毒病西瓜新材料。  相似文献   
167.
农药酶免疫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从酶免疫分析原理提出后,近30年来已获得了巨大的进步,成为农药分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本文对农药酶免疫分析技术的原理和测定程序进行了评述.并总结了近年酶免疫分析在农药领域研究中的应用,最后,对农药酶免疫分析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8.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快速检测与分型技术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根据已发表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IBDV)核苷酸序列 ,在病毒结构蛋白 VP2编码基因的高变区两端外侧的保守序列内设计合成了 2条寡核苷酸引物 ,对各种不同致病性的 12株参考毒株进行了 RT- PCR检测。结果 :12个参考毒株均能扩增出约 6 79bp的目的片段 ,而对照的 5种鸡源性病原体 NDV、IBV、CAIV、E.coli、PM均未扩增到相应片段 ;对疑似 IBD的 34份临床病料进行检测 ,并同时在其扩增的片段内设计另 1对引物进行 Nested- PCR检测 ,结果基础 RT- PCR检测到 11份阳性 ,Nested- PCR检测到 2 3份阳性 ,后者的检出率大大提高。结果表明 ,建立的 RT- PCR诊断技术具有特异、快捷、敏感的特点。取限制性内切酶 Sac 和 Ssp 以及设计的 2条 vv IBDV(超强毒株 )特异性引物 ,分别应用 v VP2片段 PCR扩增产物的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和型特异性引物的 PCR扩增 2种方法 ,对 7个 IBDV分离参考毒株和 2 4个临床样品进行致病性分型。结果 ,确定 2 1株属于 c IBDV(经典毒株 ) ,8株属于 vv IBDV,2株未能确定 ;2种分型方法的结果基本一致 ,均可用于 IBDV的快速分型 ,型特异性引物的 PCR扩增方法更为简便和快捷  相似文献   
169.
本研究以大肠杆菌(含有β半乳糖苷酶基因)为试验对象,用氮-甲基-氮硝基氮-亚硝基胍对其进行诱导突变,在选择培养基上对突变体菌株进行筛选。结果成功地对鸡消化道共生乳酸菌进行了诱导突变,筛选到了β-半乳糖苷酶基因缺陷型的大肠杆菌受体菌株,从而为构建以β-半乳糖苷酶基因为选择标记的载体表达系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0.
3周龄断奶仔猪胰酶发育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 3周龄断奶仔猪为试验材料 ,研究了断奶对仔猪胰酶活性的影响。试验表明 ,3周龄断奶可以显著降低仔猪胰脏中胰淀粉酶、胰蛋白酶、胰糜蛋白酶和胰脂肪酶的活性 ,且在断奶后 2周继续维持断奶时水平。断奶降低了小肠内容物中胰淀粉酶和胰脂肪酶的活性 ,但空肠和回肠胰蛋白酶、胰糜蛋白酶的活性在断奶后并未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