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篇
  免费   0篇
林业   166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5篇
  13篇
综合类   79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77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本通过对鄂尔多斯市几种传统耕作方法的分析,在近几年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实施情况及各种工艺进行分析的基地上,提出今后工作思考,以加快试验进度,指导今后试验,示范,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12.
结合鄂尔多斯市农业生产实际,重点分析了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提出了气象服务措施,以增强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西与光肩星天牛、锈色粒肩天牛、臭椿沟眶象疫区宁夏相邻,东南与国家级检疫对象红脂大小蠹分布区山西、陕西两省接壤,东与美国白蛾发生严重的北方最大的苗木繁育、销售区河北省距离很近。从2000年开始,鄂尔多斯市陆续启动林业生态重点建设和"五区"(园区、景区、城区、通道区和生态移民区)绿化  相似文献   
14.
乌兰布和沙漠是全国八大沙漠之一,总面积1500万亩。其中巴彦淖尔市境内面积506万亩,地理坐标为东经106°9′-107°10′,北纬40°9′-40°,55′之间,西北依阴山,东北连河套平原,东南临黄河,与鄂尔多斯市隔河相望,西南与阿拉善盟毗邻。沙区面积的84.4%分布在磴口境内,其余在杭锦后旗境内。  相似文献   
15.
2013年4月的鄂尔多斯,大地回春、万木萌发。恰逢内蒙古自治区第八个义务植树周启动,鄂尔多斯市市委、政府动员全市各界积极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全市干部职工当先尽责,各界群众积极响应,为编织美丽鄂尔多斯增绿、添彩。迎难而上启动植树造林"大会战"从3月28日开始,鄂尔多斯市为期一个月的2013年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拉开帷幕。由于时间紧、任务重,鄂尔多  相似文献   
16.
2011年8月6日至7日,由自治区沙产业草产业协会和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主办,市防沙治沙暨沙草产业协会、恩格贝生态示范区管委会承办的纪念钱学森诞辰百年暨胡锦涛总书记发表沙产业重要谈话三周年理论研讨会在达拉特旗恩格贝生态示范区召开。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农村牧区二、三产业发展迅速,劳动力大量转移,生产要素得到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在加快农村牧区土地(草场)承包经营权流转方面已具备了一定基础.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加快鄂尔多斯市农村牧区土地(草场)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2012年,鄂尔多斯市紧紧抓住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战略契机,不断加大地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力度,精心打造地方精品生态工程,努力营造“森林围城、森林进城、森林兴城”的生态建设新格局。目前,城市核心区百万亩防护林生态圈建设:[程、“六区”绿化、“四个百万亩”、碳汇造林、生态优化模式集成示范区项目五大地方林业生态工程强势推进。  相似文献   
19.
6月21日,按照全国人大环资委统一部署,以“保护生态环境,发展低碳经济”为主题的内蒙古“环保世纪行”活动正式启动。6月22日至26日,记者团一行分别赴鄂尔多斯市和巴彦淖尔市采访,重点报道生态保护和建设,特别是林业发展、草原建设、退耕还林(还牧)、上地复垦、改善水生态环境以及节能减排等情况,本刊将连续刊载有关报道。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鄂尔多斯市历届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本地的生态建设和农牧业的发展,从本地实际出发,制定了一系列农村牧区经济发展战略。从生态建设是最大的基础建设出发,寻求并实施了一系列致富农牧民,发展农牧业生产的思路和措施,特别是2000年底确立的“瞄准市场、调整结构、改善生态、增效增收,建设绿色大市、畜牧业强市”的农牧区经济发展新思路。使得“十五”时期农牧区发展成果丰硕。但是整体看来。由于恶劣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