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38篇 |
免费 | 70篇 |
国内免费 | 7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79篇 |
农学 | 104篇 |
基础科学 | 15篇 |
21篇 | |
综合类 | 1175篇 |
农作物 | 62篇 |
水产渔业 | 374篇 |
畜牧兽医 | 730篇 |
园艺 | 462篇 |
植物保护 | 25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38篇 |
2022年 | 70篇 |
2021年 | 75篇 |
2020年 | 45篇 |
2019年 | 60篇 |
2018年 | 31篇 |
2017年 | 60篇 |
2016年 | 69篇 |
2015年 | 110篇 |
2014年 | 129篇 |
2013年 | 127篇 |
2012年 | 171篇 |
2011年 | 205篇 |
2010年 | 202篇 |
2009年 | 200篇 |
2008年 | 195篇 |
2007年 | 148篇 |
2006年 | 163篇 |
2005年 | 148篇 |
2004年 | 131篇 |
2003年 | 114篇 |
2002年 | 98篇 |
2001年 | 92篇 |
2000年 | 77篇 |
1999年 | 74篇 |
1998年 | 58篇 |
1997年 | 60篇 |
1996年 | 47篇 |
1995年 | 46篇 |
1994年 | 63篇 |
1993年 | 41篇 |
1992年 | 48篇 |
1991年 | 41篇 |
1990年 | 30篇 |
1989年 | 41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3篇 |
1972年 | 1篇 |
1965年 | 3篇 |
1958年 | 2篇 |
1957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195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1991年3月-1997年4月,对河南省新乡市集贸市场出售的龟鳖类动物进行了调查,经初步鉴定有12种,其中有3种国家重点保护的种类及1种河南省重点保护种类。 相似文献
162.
163.
研究经济鱼类的资源密度重心及其时空异质性有助于深入了解其渔场形成过程,并为其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基于2009—2014年南海捕捞信息网络中的南海北部海域底拖网渔业生产数据,运用重心分布、自举法(Bootstrap)和地统计等方法研究了大眼鲷资源密度重心分布和时空异质性。结果发现,2009—2014年大眼鲷资源密度总体上呈逐年降低的趋势,且差异极显著,最高值为2012年的(26.69±7.34) g/(h·kW·nets)。不同年份大眼鲷资源密度重心均分布在南海北部50~100 m等深线间,资源密度重心年际分布差异不显著,主要集中于调查海域中部。大眼鲷资源密度在70~90 km的尺度范围内呈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格局及良好的空间结构性(块金系数25%),主要受环境因素的作用;在90 km以上的尺度范围,空间自相关性较弱,受随机成分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4.
印度洋是世界上第二大金枪鱼类产区.其产量占全球金枪鱼类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也是我国近年重要的捕捞渔场。本文主要概述印度洋大眼金枪鱼的生物学和生态特性、渔业生产、资源状况及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65.
应用栖息地指数对印度洋大眼金枪鱼分布模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对温度、温差、氧差与印度洋大眼金枪鱼延绳钓钓获率进行二次回归分析,找出最佳上界方程,以最佳上界方程拟合的数值来建立栖息地指数(HSI)模型,从而揭示印度洋大眼金枪鱼栖息地的分布模式。研究表明,温度、温差、氧差与印度洋大眼金枪鱼延绳钓钓获率的最佳上界分位数回归方程分别为HR_(T0.9)=-44.803 7.685T_(0.9)-0.255T_(0.9)~2,HR_(dT_(0.9))=6.234 0.953dT_(0.9)-0.026dT_(0.9)~2和HR_(dO_(0.88))=7.422 4.25dO_(0.88)-0.727dO_(0.88)~2。10°N~10°S间印度洋海域大眼金抢鱼HSI指数达到0.9以上;10°N以北的波斯湾及10°S~15°S海域的HSI指数为0.8~0.9;15°S~40°S之间海域HSI指数介于0.7~0.8,其中50°E~90°E、15°S~25°S间存在一片季节性HSI指数<0.7的区域;40°S以南的海域HSI指数<0.6。 相似文献
166.
167.
美国红鱼(Sciaenops ocellatus,见彩中插2)生物学名称为眼斑拟石首鱼,属鲈形目石首鱼科拟石首鱼属,为广温广盐性鱼类,适温为10~30℃。最适为18~25℃,有报道可耐2℃的低温,盐度的适应范围很广,淡水、半咸水、海水中均可正常生长,为肉食性鱼类,在自然水域主要摄食贝壳类、头足类、小鱼等,人工饲养可用配合饵料。 相似文献
168.
三疣梭子蟹在其—生中要经过胚胎、蚤状幼体、大眼幼体、幼蟹及成蟹各发育阶段,其中幼蟹阶段与成蟹在形态上已基本相同。蚤状幼体是孵化后的第1阶段,身体略呈三角形,分头胸部和腹部,其头胸部具额棘、背棘各1根, 相似文献
169.
170.
为了探究大型植物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和颗粒有机物质(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POM)对湖泊主要污染来源的指示作用,在贡湖湾选取14个样点,采集马来眼子菜和POM样品,分析其碳、氮稳定同位素的变化。结果显示,马来眼子菜和POM有相似的δ15N值趋势,都是随着离入湖口距离越远,其δ15N值逐渐增加,马来眼子菜的δ15N值为10.8‰~14.1‰,POM的δ15N值为6.69‰~14.1‰;而马来眼子菜的δ13C值随着离入湖口距离越远有下降趋势,变化范围为-17.6‰ ~ -14.5‰;POM的δ13C值则有增加趋势,变化范围为-26.9‰ ~ -24.6‰。马来眼子菜较高的δ15N值指示了人类生活污水来源的氮,表明贡湖湾的主要污染源为生活污水。相关分析表明,水中总溶解磷(TDP)与马来眼子菜的δ15N值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水中的总氮(TN)与POM的δ15N、δ13C值则呈很好的正相关关系。而POM的N占比和底泥的δ15N值分别与POM的δ15N值有明显的正相关性。研究表明,马来眼子菜和POM的δ15N、δ13C值能够指示太湖贡湖湾的主要污染来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