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9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135篇
林业   35篇
农学   230篇
基础科学   61篇
  316篇
综合类   1968篇
农作物   267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56篇
园艺   713篇
植物保护   78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138篇
  2021年   142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39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232篇
  2013年   170篇
  2012年   238篇
  2011年   229篇
  2010年   228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197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62篇
  2005年   151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8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徐伟东  黎菊  陆强 《中国稻米》2021,27(3):47-50
调研了浙北稻麦连作区稻田糠稷发生及分布状况,并考察了糠稷种子萌发特性和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及植株对不同除草剂的敏感性,旨在为有效防治糠稷提供参考.结果 表明,糠稷在浙北稻麦连作区直播田发生的相对优势度在0~2.8%、机插田发生的相对优势度在0~3.6%;糠稷种子在光照条件下才能萌发,光照36℃(12 h)/黑暗28℃(12...  相似文献   
102.
大豆连作障碍机制研究初报   总被引:56,自引:6,他引:56  
于广武  鲁振明 《大豆科学》1993,12(3):237-243
大豆连作减产早已为生产实践所证实。本文在对连作大豆减产规律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大豆—土壤两个生态系统出发,对减产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导致大豆连作障碍产生的原因是由土壤营养元素亏缺,物理、化学及生物活性改变,病虫害加剧等原因综合作用于大豆,使大豆生育受阻,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103.
由于大豆连作造成根系分泌有机酸类物质的残留和积累,使土壤根际pH值下降,引起根系范围土壤中生化它感现象产生,导致反映土壤有机肥力核心指标的土壤腐殖质总量、胡敏酸(HA)、HA/FA(富里酸)比值随连作延长而呈现下降趋势。其中活性胡敏酸含量、胡敏酸在波长为465nm和665nm的消光度比值(E4/E6)在连作第二年变化明显,此时是大豆连作实施有机培肥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04.
以海南广藿香为试验材料,采用GC-MS对连作障碍下广藿香(连作组)和正常生长广藿香(对照组)在发育过程中的挥发油和百秋李醇含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连作组和对照组广藿香挥发油含量均随植株生长期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在210 d达到最高;生长150 d后,连作组广藿香的挥发油含量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连作组和对照组广藿香挥发油中百秋李醇积累模式相似,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在第210天含量达到最高。在广藿香的不同生长期,连作组广藿香油有效成分百秋李醇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广藿香,质量更次。连作广藿香的挥发油含量和百秋李醇含量明显下降,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5.
1992—2003年12a间,对2个木薯品种(华南205和华南124),进行氮、磷、钾和火烧土等4种肥料各4个不同施肥水平组成共16个施肥配方的试验,研究了长期施肥对木薯农艺性状、鲜薯产量和淀粉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淀粉质量分数与收获指数呈显著正相关,鲜薯产量与株高、茎径及单株结薯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结薯数与株高、茎径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与茎径呈极显著正相关。并列出它们的相关回归方程。推荐木薯最佳N,P2O5,K2O的施肥质量配比为2~4:1:2~4,其中,N,P2O5,K2O的施肥质量配比在连作初期以2:1:2为佳,而连作后期则以逐渐过度为4:1:4为佳。  相似文献   
106.
昌平区草莓产业属于近年来逐渐兴起的现代化都市农业产业,能够在实现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休闲场所.2002年发展至今,昌平区草莓种植面积已稳定在200 hm2左右,年产量6000 t以上,年产值3亿元以上.昌平草莓常见品种达20余个,其中主栽品种7个,生产方式多为传统土壤栽培模式,生产规模占90%以上....  相似文献   
107.
为探明连作植烟土壤酚酸类物质积累特征及其相互作用关系,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检测了同一植烟区域不同种植年限土壤(4、6、8、14和16年)浸提液中酚酸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并基于曲线估计方法和逐步回归模型,探讨了酚酸类物质在连作条件下的积累特征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8种酚酸在不同连作植烟土壤中被检出,且其中6种具有明显的积累趋势;曲线估计分析表明不同酚酸积累特征存在差异,其中间苯三酚、阔马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和香兰素以增长曲线趋势积累,阿魏酸含量以幂函数趋势积累。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间苯三酚和阿魏酸含量之间存在互相促进关系,阿魏酸对阔马酸含量具有促进作用,香草酸对对羟基苯甲酸含量具有促进作用,香兰素和苯甲酸分别对香草酸含量存在促进和抑制作用;香草酸和苯甲酸对香兰素含量有促进作用。综上所述,连作导致植烟土壤酚酸类物质积累,且积累特征存在差异;酚酸类物质间存在不同程度促进或抑制作用,其作用方式取决于酚酸种类。  相似文献   
108.
不同缓控释氮肥对连作春玉米产量及氮肥去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山西省连作春玉米区连续4年设置大田定位试验,设置不施氮肥(CK)、一次性基施尿素(CU1)、追施尿素(CU2)、树脂包膜尿素(PCU)、硫包衣尿素(SCU)、多酶金缓释尿素(MEU)6个施肥处理,研究施用缓控释氮肥对春玉米产量、氮肥去向及氮素平衡的影响,为春玉米氮素养分的科学管理技术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缓控释氮肥处理能够明显提高春玉米产量,促进氮素吸收。与CU1处理相比,SCU、MEU、PCU和CU2处理可分别提高春玉米产量17.51%,9.88%,9.62%,9.48%,同时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分别提高7.5,4.2,4.1,4.1 kg/kg。(2)不同缓控释氮肥处理的作物吸收肥料氮以及肥料氮在0-100 cm土层残留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SCU、MEU、PCU、CU2和CU1的氮肥表观利用率分别为36.1%,32.5%,26.5%,26.7%,19.5%,肥料氮在0-100 cm土层残留量分别占施氮量的28.5%,31.6%,35.7%,35.5%,39.1%。此外,与一次性基施尿素相比,缓控释氮肥能够显著降低肥料氮的损失,SCU、MEU、PCU和CU2分别降低了22.65%,18.81%,8.99%,8.47%。(3)综合分析不同氮肥处理的农田氮素平衡,SCU处理的春玉米吸氮量最高,为261.5 kg/hm^2,其次是MEU,为253.5 kg/hm^2。SCU的0-100 cm土层残留量在缓控释氮肥中最低,为124.1 kg/hm^2,MEU和PCU分别为131.04,140.09 kg/hm^2。SCU处理的氮表观损失量最低,为106.3 kg/hm^2,MEU和PCU分别为111.6,125.1 kg/hm^2。在山西省春玉米主产区土壤上,缓控释氮肥能够显著促进春玉米对氮素的吸收,减少氮素损失。硫包衣尿素和多酶金缓释尿素的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09.
为明确酚酸类物质在连作植烟土壤中的变化特征,探讨土壤主要环境因子对酚酸类物质的影响,以不同连作年限(4 a,6 a,8 a,14 a和16 a)植烟土壤为对象,研究了不同连作年限植烟土壤酚酸类物质、理化性状、酶活性和细菌多样性的变化特征,并利用Mantel Test分析了酚酸类物质与土壤主要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连作年限增加,土壤酚酸类物质和速效钾含量升高,pH、有机质含量、细菌菌群丰度和多样性降低,水解性氮和有效磷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Mantel Test分析表明,土壤酚酸类物质含量与理化性状、酶活性和细菌丰度显著相关,且与理化性状相关性最高;不同酚酸类物质含量与土壤主要环境因子相关性存在差异,其中,对羟基苯甲酸和阔马酸与植烟土壤理化性状、酶活性以及细菌丰度的相关性最高。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连作植烟土壤酚酸类物质具有明显积累特征,植烟土壤环境恶化;酚酸类物质积累受理化性状、酶活性和细菌多样性影响,且理化性状影响最大;不同酚酸类物质受主要土壤环境因子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对羟基苯甲酸和阔马酸积累所受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10.
再植枸杞根际真菌群落对长期连作的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枸杞自身种植特点和道地产区土地资源限制,连作障碍已成为制约宁夏枸杞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生态问题。前期研究表明,连作能够显著影响再植枸杞根际土壤细菌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但就连作对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目前仍不清楚。本文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连作对再植枸杞根际真菌群落丰度及多样性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与对照样地相比,连作显著促进再植枸杞根际及非根际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的丰度。但连作对真菌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细菌,导致细菌/真菌比例失衡,使再植枸杞根际及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环境偏向于真菌型。对测序结果的分析发现,所测定样地中枸杞根际及非根际土壤中的优势真菌门分别为子囊菌门、担子菌门、接合菌门、壶菌门及球囊菌门,其中连作地再植枸杞根际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较对照样地显著降低,而接合菌门的相对丰度则显著增加(P0.05)。FUNGuild真菌功能预测也证实连作显著抑制再植枸杞根际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的相对丰度(P0.05)。基于距离的冗余分析(db-RDA)结果表明,土壤pH、电导率、硝态氮和有效磷含量是影响枸杞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变化的主要因子(P0.05),而土壤硝态氮和有效磷含量则是解释非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变化的主要因子(P0.05)。这些结果说明长期施用化肥可能是改变连作地再植枸杞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枸杞-真菌互作关系的主要因素之一。这一研究结果为理解枸杞连作障碍的形成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