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6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122篇
农学   84篇
基础科学   158篇
  212篇
综合类   1627篇
农作物   44篇
水产渔业   102篇
畜牧兽医   153篇
园艺   134篇
植物保护   5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149篇
  2014年   204篇
  2013年   210篇
  2012年   258篇
  2011年   184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利用MICAPS常规资料、自动气象站雨量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主要从影响系统和物理量场2个方面对2017年7月19—20日铜仁市中部地区出现的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移的高空槽引导冷空气南下影响,配合中低空切变及低空急流,地面冷空气触发抬升作用是造成特大暴雨发生的主要影响系统;中低层较大的比湿以及水汽通量辐合为此次强降水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加之强烈的上升运动,使辐合区得到加强发展,导致了特大暴雨天气的产生。  相似文献   
992.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1°×1°再分析资料及区域自动气象站资料对丹东地区2014年7月25日凌晨至26日早晨台风影响下的强降水天气进行成因分析。结果表明,台风"麦德姆"在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外围引导气流的共同作用下向北偏东方向移动,副高的稳定维持及西风带短波槽的发展东移对台风东移北上并在丹东地区产生暴雨起了重要作用;此次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台风本身携带的水汽,台风位置决定了降水的强度,这也是造成此次降水雨量梯度较大且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的主要原因;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配置有利于上升运动的维持和发展,为此次暴雨提供了良好的动力条件。能量锋暖区一侧具有高温高湿的特点,存在较高的不稳定能量,为此次暴雨提供了良好的热力条件。  相似文献   
993.
本文利用地面、高空、卫星、雷达等基础观测资料,对1513号台风"苏迪罗"暴雨进行分析,并对灾害作出定量评估。结果表明,"苏迪罗"台风登陆路径为Ⅳ西偏北(闽)型路径,台风暴雨为单一台风环流型造成;强降雨区呈现出明显的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且垂直上升速度由小变大再变小,低层水汽强烈辐合,为此次降水提供了动力和水汽条件;六安台风暴雨主要受台风外围云系影响,对应TBB低值区,预示云系发展非常旺盛;反射率因子呈现为低质心结构,平均强度25~35 dBZ;径向速度图上零速度线呈明显的"S"型,存在暖平流。霍山县仙人冲乡出现的108 mm小时雨强达到六安地区各流域15年一遇的小时致洪面雨量均值;通过统计分析建立的暴雨事件评估模型,对此次暴雨过程的评估结果属于一级特大暴雨灾害。  相似文献   
994.
张帅  崔景林  徐爽  李晓鸥 《安徽农学通报》2018,24(1):98-101,112
该文利用MICAPS常规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资料和云图资料,分别在天气尺度系统、热力条件、水汽条件、抬升触发条件、中尺度等方面,针对2014年9月7日沈阳地区一次局地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天气尺度系统:此次降水过程主要由蒙古气旋所诱发,系统移动速度快,因而此次降水有降水时间短的特点。(2)热力、水汽、抬升触发条件等条件:热力条件上康平形成θse锋区的时间比辽中早,这也验证了康平主要降水时段较辽中早。辽中假相当位温梯度比康平大,因而高低空假相当位温差辽中的值更大,从侧面反应出辽中存在的能量较康平大。水汽条件上无论是辐合还是辐散的中心值康平低于辽中,这也反应了辽中的水汽比康平有更好的抽吸作用。抬升触发条件上700h Pa上辽中上升速度中心的数值为18m/s,康平上升速度中心的数值为10m/s,说明辽中垂直上升运动更强。(3)中尺度分析:地面上南北两条辐合线,决定了沈阳地区南部和北部主降水时段的不同,北部降水时间早,而南部降水时间晚。  相似文献   
995.
刘海军 《安徽农学通报》2018,24(12):123-127
利用MICAPS资料、葵花卫星资料、天气雷达资料、虹桥机场观测METAR实况观测报文资料、华东空管局AMEFS预报系统、美国NCEP数值预报和江苏省气象局WRF模式等数值预报产品综合分析了上海1次切变线暴雨过程。结果表明:切变线南侧衍生出的中小尺度系统是导致上海地区2次强对流天气的直接原因,大暴雨水汽主要来源于南海,南海热带低压系统为此次天气过程的水汽输送提供了动力支持。AMEFS预报模式(ARPS)对上海地区的强对流天气发生,以及暴雨落区预报均存在较明显偏差,属于漏报,但是其高空探空产品预报较为贴合实况。NCEP全球模式预报产品,对于中小尺度系统产生的强天气,参考意义不大。WRF模式较好地预报了上海地区此次强天气过程,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996.
戴蕾  王雪萌  彭峰  张巍  金宇 《安徽农学通报》2018,24(10):139-143,146
利用MICAPS常规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资料和云图资料,分别在天气尺度系统、热力条件、水汽条件、抬升触发条件、中尺度等方面,针对2014年9月7日沈阳地区1次局地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本次降水过程主要由蒙古气旋所诱发,系统移动速度快,因而本次降水有降水时间短的特点。(2)热力条件上康平形成θse锋区的时间比辽中早,验证了康平主要降水时段较辽中早。辽中假相当位温梯度比康平大,因而高低空假相当位温差辽中的值更大,从侧面反应出辽中存在的能量较康平大。水汽条件上无论是辐合还是辐散的中心值康平低于辽中,这也反应了辽中的水汽比康平有更好的抽吸作用。抬升触发条件上700h Pa上辽中上升速度中心的数值为18m/s,康平上升速度中心的数值为10m/s,说明辽中垂直上升运动更强;(3)地面上南北2条辐合线,决定了沈阳地区南部和北部主降水时段的不同,北部降水时间早,而南部降水时间晚。  相似文献   
997.
为研究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技术在冬瓜种质资源创制中的效果和探索适宜的冬瓜种子诱变体系,采用EMS磷酸缓冲液对冬瓜种子进行诱变处理,研究了处理浓度和诱变处理时间对冬瓜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并对冬瓜M1、M2代突变体的田间生物学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最佳的诱变条件为1.2% EMS诱变12 h,在此条件下,冬瓜种子发芽率、成苗率分别为54.67%、51.83%,接近半数致死浓度;在该诱变条件下大规模处理冬瓜种子10000 粒,催芽播种4752 粒,成苗4500 株,植株具有典型的EMS处理后的真叶畸形、黄化等特征,证明EMS诱导成功,自交授粉获得586 个自交瓜。种植M2代株系后获得叶、花、果实和株型等相关的突变体,突变率分别为27.22%、26.80%、20.47%、16.06%,冬瓜总突变频率为11.53%。本研究建立了冬瓜种子EMS诱变体系,构建了冬瓜突变体库,为冬瓜功能基因研究奠定了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998.
农村宅基地作为农民最重要的资产,为农民提供了最基本的住房保障和生活保障,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直接影响其流转行为,该问题的研究对于维护农民权益、保障农民利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帽儿山镇为研究区,以农民宅基地流转意愿为研究对象,从农户的家庭特征、职业特征、文化特征、其他因素等方面对其237农户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结果通过使用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模型,找出影响农民宅基地流转的主要因素,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相关建议,研究结果为规范农村宅基地流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9.
利用桂林国家气象站1957—2014年的自记雨量记录,采用年最大值法的选样方法,选取每年11个短历时的最大雨量记录,建立暴雨强度公式的统计样本;利用皮尔逊-Ⅲ型(P-Ⅲ型)分布、耿贝尔分布和指数分布3种频率分布曲线对统计样本进行拟合,利用最小二乘法和高斯牛顿法推导暴雨强度公式,并进行精度检验。结果表明,P-Ⅲ型分布和耿贝尔分布频率曲线拟合效果优于指数分布;基于P-Ⅲ型分布推导的暴雨强度公式精度明显优于耿贝尔分布和指数分布;利用最小二乘法推导的暴雨强度公式精度明显优于高斯牛顿法;暴雨强度区间参数公式精度优于暴雨强度总公式。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1986—2016年三穗县地面气象观测站出现暴雨的降水资料,分析暴雨和大暴雨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分布特征,结合运用小波分析三穗县暴雨强度的周期变化特征,并分析了三穗县暴雨的成因。结果表明,近31年三穗县暴雨总日数为67 d,年平均暴雨总日数为2.23 d;三穗县共出现暴雨日数64 d、大暴雨3 d。近31年三穗县暴雨日数出现了低→高→低→低的波动变化,20世纪90年代暴雨日数出现最多,20世纪80年代和2010年后暴雨日数持平。三穗县暴雨多出现在4—9月,约占总暴雨日数的92.5%,集中出现在5—8月,7月份出现次数最多,暴雨出现最少的为11月;三穗县出现大暴雨次数偏少,其中夏季出现频率较高。三穗县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有利于暴雨天气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暴雨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为高空槽、低涡、急流、中低空切变、地面冷锋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