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1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123篇
农学   84篇
基础科学   159篇
  212篇
综合类   1660篇
农作物   44篇
水产渔业   102篇
畜牧兽医   153篇
园艺   134篇
植物保护   5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149篇
  2014年   204篇
  2013年   210篇
  2012年   258篇
  2011年   184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81.
利用浦北县气象站1967—2015年的逐日降水观测资料,采用滑动平均、趋势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浦北县近49年来的暴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浦北县暴雨日数和暴雨量均呈增加趋势,但趋势变化不明显,1993—1995年和2000—2002年是暴雨出现最频繁的时期。浦北县暴雨主要出现在4—10月,大暴雨主要出现在6—8月,7月的暴雨和大暴雨发生次数最多;11月的暴雨强度最强;连续暴雨过程主要在6—8月发生。浦北县暴雨日数变化和暴雨量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期变化规律特征,都存在着4年、6年、8年、14年周期振荡信号,各周期信号分布的时间区域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982.
该文在搜集整理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暴雨洪涝灾情数据的基础上,采用灾情数据的数理统计方法,从时空角度对洪涝暴雨灾害的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其暴雨洪涝灾害的脆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15年广西共发生14场暴雨洪涝灾害,灾害月际分布不均,夏季最为集中,发生灾害的次数桂东桂北桂中桂南桂西;南宁市的暴雨洪涝灾害脆弱性和农作物脆弱性最高,河池市的人口脆弱性最高,桂林市的经济脆弱性最高;暴雨洪涝灾害脆弱性在空间分布上以中部区域为中心,分别向西、向南降低。  相似文献   
983.
郭换换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0):136-139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1°×1°的逐6h再分析资料及雷达产品等资料,对2016年7月18-19日洛阳地区的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的大尺度环流特征、物理量及其雷达回波特征等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西风带低槽、中低层低涡和切变线、地面暖倒槽是造成此次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此次暴雨第1阶段前期以对流性降水为主,后期以混合性降水为主,具有较强的条件不稳定,而且水汽条件充沛,地形和低层偏东风的作用是造成此阶段强降水的主要原因;第2阶段是以层状云降水为主的混合性强降水,在大片的层状云降水区中,有对流雨团的发展,这些对流雨团的缓慢移动和较长的持续时间是此阶段强降水的重要原因.在强降水发生时段内,低层东南急流出口区左侧的辐合区,高空的分流区及地面暖倒槽的东移北抬,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地形的抬升和阻挡作用是第1阶段前期对流性强降水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低层的西南气流和东南气流2条水汽通道的维持,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  相似文献   
984.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及NC再分析资料,从天气形势、中尺度系统、物理量等方面对2014年7月12-14日和2017年7月8-10日湖南省2次暴雨天气的成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欧亚中高纬槽脊为东北-西南向,该结构有利于高空槽的发展,利于带动地面冷空气的南下,副高588 dagpm线为东东北-西西南向,西脊点在109°E附近,利于冷暖气流在湖南地区的交馁;湖南地区的暴雨过程中低层西南急流8 ~ 16 m/s最有利于暴雨出现;中尺度辐合线在强降水过程中起着直接的触发作用;强降水落区基本上位于850 hPa比湿大值区(15g/kg以上)附近;垂直上升速度以及K指数、SI指数和CAPE值的分布与这2场降水过程的落区及强度也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85.
李雪  陈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1):185-187,217
通过对海南省气象局防御2016年第21号台风"莎莉嘉"的决策气象服务情况进行分析,可得出:(1)预报及时准确是成功决策气象服务的关键。海南省气象局对"莎莉嘉"的超前预报预警为政府部门提前部署防台工作赢得了充足的时间,准确预报为政府部门实现"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奠定了基础。(2)坚持各级党委和政府在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的领导和主导地位,有利于加强部门联动,有效构建防灾减灾合力,也是成功防御台风"莎莉嘉"的关键。(3)海南省气象局对"莎莉嘉"的决策气象预报服务,实现了"服务早、预报准、预警快、覆盖广、措施实、效果好",可作为成功决策服务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986.
徐方姝  牛丹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8):124-129
利用欧洲中心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与区域气候模式RegCM4(Regional Climate Model,version 4.0)的模拟与预估结果,对当代(1995—2005年)气候背景下江淮暴雨低涡的时间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未来(2020—2030年)2种温室排放情景下(RCP 4.5和RCP 8.5)典型的江淮暴雨低涡演变过程特征进行预估及对比。结果表明,未来2种情景下低涡移动路径相似,主要为东北路和东路;但移动速度略有差别,RCP 4.5情景下的低涡的初始移动缓慢,后期移速加快,而RCP 8.5情景下的低涡移动速度则较为均匀。RCP 4.5情景下的暴雨低涡强度缓慢增长,而RCP 8.5情景下的暴雨低涡个例低涡强度变化呈现的是平稳维持、增长、减弱维持3个阶段的变化趋势;就低涡暴雨过程中的降水量和降水范围来说,RCP 4.5情景下的低涡个例均明显小于RCP 8.5情景。研究结果显示更高的温室气体排放将导致未来出现更强的低涡暴雨,因此应进一步深化对低涡暴雨灾害性天气发展趋势的研究。  相似文献   
987.
利用常规资料、区域自动站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7年10月8—10日大连地区出现的暴雨、大风和强降温天气过程。结果表明,地面倒槽、副热带高压、切变线和高空冷涡影响大连地区出现了暴雨、大风、强降温的天气系统。降水时段有暖锋降水和冷锋降水2个阶段。副热高压偏强、切变线稳定少动使暴雨持续时间较长。高空急流和低空急流的建立为降水提供了水汽输送和动力条件。本次降水水汽通量中低层较大,700 h Pa最大。水汽通量散度中低层为辐合,高层为辐散。降水时段有较大的比湿场,为降水的产生提供丰富的水汽条件。强涡度柱与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形势是产生暴雨的动力条件。冷空气的侵入,降温剧烈。由于冷空气侵入锋生过程明显,出现大风天气。此次降水多个模式预报较准确,东北9 km WRF模式预报最好,T639预报量级偏小。  相似文献   
988.
受东海气旋影响,2015年1月13—14日舟山市普遍出现了强风暴雨天气。从风力强度、出现时间和年均次数来看,此次东海气旋过程较为罕见。分析资料发现,气旋自身的发生发展是引起此次大风过程的主要原因,北高南低的地面形势又为大风的产生提供了基础的气压梯度条件。深厚的南支槽提供的涡度平流、各层暖湿气流提供的温度平流以及水汽凝结产生的潜热释放是东海气旋得以发展的重要原因。充沛的水汽、有利的垂直上升运动和不稳定的大气层结导致了暴雨的产生。对比日本和EC2家数值预报,日本对于此次大风过程有更好的反映,在降水预报方面,2家模式均较成功。  相似文献   
989.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等资料,通过天气学和天气动力相结合的诊断方法,对2016年7月19—20日昔阳县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为黄淮气旋、切变线、低涡以及低空急流。黄淮气旋东移北上、地面倒槽顶部辐合线影响下,与高低空切断低涡共同促进了暴雨天气的发生。此次暴雨天气过程主要出现在气旋暖区,属短时强降水,低空急流构建及增强同此次暴雨天气开始和变强均有较好相关性。西南低空急流的建立和能量集聚增大,大气层结不稳定度增大,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形成抽吸作用,为暴雨发生发展提供了动力、热力、水汽及不稳定能量条件。  相似文献   
990.
利用MICAPS常规资料、自动气象站雨量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主要从影响系统和物理量场2个方面对2017年7月19—20日铜仁市中部地区出现的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移的高空槽引导冷空气南下影响,配合中低空切变及低空急流,地面冷空气触发抬升作用是造成特大暴雨发生的主要影响系统;中低层较大的比湿以及水汽通量辐合为此次强降水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加之强烈的上升运动,使辐合区得到加强发展,导致了特大暴雨天气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