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8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212篇
林业   462篇
农学   230篇
基础科学   73篇
  129篇
综合类   965篇
农作物   124篇
水产渔业   785篇
畜牧兽医   190篇
园艺   166篇
植物保护   72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195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193篇
  2011年   217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49篇
  2008年   165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891.
1 灌排区基本情况1.1 地理概貌江汉平原由于长江、汉水的冲积成土过程的影响 ,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 ,地面高程在 5 0~ 2 5m(吴淞基面 ,下同 )以下。平原内部受网状水系的泥砂沉积过程中的水力泥砂的分选作用 ,以及地形局部差异的影响 ,形成了相对高差数米至十余米的沿江高地和河间湖洼地相分布的地貌特点。四湖地区位于江汉平原腹地 ,因区内有长湖、三湖、白露湖和洪湖四大湖而得名。区域面积 115 47km2 ,行政区划有荆州市、荆门市、潜江市等 8个县 (市 )、区 ,耕地约 42 .6 7万hm2 ( 6 40万亩 )。四湖地区的西北部的丘陵地区是漳…  相似文献   
892.
水产养殖废水中含有大量的N、P等营养素,不加处理的排放将带来环境污染,通过养殖废水的资源化利用,可以保护环境,同时获得经济效益,促进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该文研究了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与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处理大西洋鲑(Salmo salar)养殖废水的适宜养殖密度与数量配比。研究内容分为两部分:1)龙须菜试验。探讨不同龙须菜养殖密度(0.8、1.6、2.4和3.2 g/L)对大西洋鲑养殖废水氮素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龙须菜湿质量为2.4 g时对大西洋鲑养殖废水有较好处理效果,其中TAN、NO2-N、NO3-N的最高去除率分别为59.20%、62.16%和21.77%。2)牡蛎和龙须菜混养试验。试验中牡蛎(软体部湿质量)、龙须菜(湿质量)密度均为1.6、2.4、3.2 g/L。结果表明,牡蛎2.4 g/L、龙须菜2.4 g/L组合对废水中的NO2-N去除率达40.29%;牡蛎、龙须菜对TAN的去除存在交互作用,且龙须菜影响效应较大,2.4 g/L龙须菜对TAN去除率最高达74.44%;牡蛎2.4 g/L、龙须菜1.6 g/L时对NO3-N去除效果好,但与龙须菜密度2.4 g/L时无显著性差异。综合分析确定二者密度均为2.4 g/L,即牡蛎与龙须菜密度比为1:1时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93.
本研究以世界上首次发现的中国南瓜矮生突变体(矮10)为供体亲本,以印度蔓生南瓜(蒙日南瓜)为轮回亲本,经6代回交2代自交选育出S1—S9共9个南瓜矮生近等基因纯合株系,其中S2株系再与蒙日南瓜杂交获得F2代分离群体共306株。利用RAPD技术, 采用近等基因系(Near isogenic lines, NILs)分析法,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在640条随机引物中,发现RAPD标记S1225-548与矮生单基因D呈现连锁关系,遗传距离为2.29cM。并且本研究进一步将此RAPD标记成功转化成更为稳定的SCAR标记SCAR3-398。  相似文献   
894.
小麦抗叶锈基因Lr37 ISSR分子标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ISSR(内部简单重复序列)技术对Thatcher及20个以Thatcher为轮回亲本的小麦(Triticum aestivum)抗叶锈病(Pucciniareconcita f.sp.tritici)近等基因系(NILs)进行分析,发现1个与Lr37基因连锁的ISSR标记.经过多次重复发现,在100个ISSR引物(UBC801-UBC900)中有2个引物UBC812和UBC848在小麦抗叶锈基因Lr37近等基因系间表现多态性.当用这2个引物对已知含Lr37基因的3个抗病材料及其它不含Lr37基因的感病材料进行检测时,多态性标记UBC812-1200可以从3个含Lr37基因的抗病材料中检测到1条1 200bp的多态性带,而在其它感病材料中,均未出现.进一步用UBC812和UBC848对128株(Thatcher× Lr37/6*Thatcher)F2分离群体进行分析,发现标记UBC812-1200与Lr37基因共分离,可作为该基因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895.
~(110m)Ag在牡蛎中的积累和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1 1 0mAg通过海水途径和食物途径在牡蛎中的积累和分布。结果表明 ,牡蛎能快速并大量吸收海水中的1 1 0mAg ,在实验期间的 2 3d内 ,整体浓集系数 (CF)最高可达 2 4 67。各软组织中鳃的浓集系数最大 ( 33661 ) ,其余器官的CF按降序排列分别为 :外套膜 ( 2 31 1 9) ,>水管( 2 1 81 8) ,剩余部分 ( 1 7685 ) ,>闭壳肌 ( 991 5 ) ,壳的CF也高达 1 89。投喂标记扁藻的实验结果表明 ,牡蛎也能通过食物途径吸收环境中的1 1 0mAg ,投喂 2d后 ,仍有超过 80 %的放射性1 1 0mAg留在牡蛎体内。1 1 0mAg经食物途径进入牡蛎后 ,主要分布于剩余部分 (含性腺和胃消化腺 )  相似文献   
896.
根据豆腐渣中的主要组分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糖分等在近临界水中分解速度的不同,提出了一条豆腐渣资源化新工艺。该工艺包括豆腐渣在近临界水中分解、过滤和分离等工序。对近临界水中豆腐渣的分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在该实验条件下,豆腐渣分解的表观活化能为10.2 kJ/mol。通过对分解产物的分析,初步确认了新工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97.
章琦  施爱农 《作物学报》1996,22(2):135-141
自1986至1993年,我们选育了第一批携有抗水稻白叶枯病主效基因,Xa-3、Xa-4和Xa-12的3个粳稻近等基因系:CBB3、CBB4和CBB12(暂名)。以1个感病并具有改良株型的粳稻品种沈农1033为轮回亲本,通过回交、自交直至BC5F5代。各世代经抗性测定和株型选择,直至各系的抗性稳定和农艺性状趋于一致。进行了3个近等基因系与其供体基因的抗性反应型比较、农艺性状考查及抗性遗传分析。通过育  相似文献   
898.
西藏“一江两河”流域土地沙化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TM影像对西藏"一江两河"流域1989、2002和2009年沙化土地空间分布、沙化土地类型分布格局和沙化程度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流域现有沙化土地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6.44%,其中沙砾质类占2/3。但从区域来看,东部(46.64%)、中部(54.94%)明显高于西部(18.15%),说明"一江两河"流域沙化治理工作集中在东部、中部开展。  相似文献   
899.
 应用经典遗传学方法构建了多个只有抗感基因之差,其他遗传背景相似的抗稻瘟病近等基因对, 它们的形态性状比较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过氧化物酶等电聚焦电泳带模式以及蛋白质双向电泳的图谱模式都说明每一组近等基因对有很高的同质程度,近等基因对不接种病原菌的双向电泳图谱中,pI 7.5~8.5, 分子量30~45 kDa区域的蛋白质亚基和稻瘟病的发生发展关系甚密,称该区为稻瘟病有关的蛋白质特异区,接种病原菌5 d后,近等基因对的双向电泳图谱中,蛋白质亚基变化同样发生在该特异区内。  相似文献   
900.
【目的】鉴定影响水稻氮、磷、钾利用相关性状的QTL,为开展水稻养分高效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和肥高效基因的图位克隆提供依据。【方法】以云南强耐冷(2级)粳稻地方品种丽江新团黑谷与十和田杂交、回交获包含105个株系的孕穗期耐冷性近等基因系BC4F8及双亲为材料,在云南白邑(冷水胁迫)、寻甸(自然低温胁迫)和玉溪(正常生长环境)3种生长环境下进行水稻氮、磷、钾养分吸收相关性状的鉴定,并利用构建的含有180个SSR标记,全长为1820.6 c 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5.67 c M的遗传图谱,用基于完备区间作图法的QTL Ici Mapping V3.2软件对16个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3种环境下共检测到56个QTL,分布在第1、2、3、4、5、6、7、9和10染色体上,单个性状QTL数为1~10个,单个QTL可解释的各自性状表型贡献率为8.88%~35.30%。其中,氮、磷、钾利用效率QTLs数分别为12个、27个和17个。而q TNA-1a、q TPA-1、q PHI-1、q PHI-6、q PHI-7b和q KHI-6共6个QTL在冷害和正常环境下均能检测到,稳定性较高,其贡献率变幅为10.63%~31.57%。在第1、3、4、5、6、7和10染色体上有13个标记区域存在QTL成族分布,单个QTL位点控制的性状数为2~5个,其中共同控制磷总吸收量、磷素干物质生产效率、磷素收获指数、每100 kg籽粒需钾量和钾素收获指数等性状的位点数最多。【结论】获得56个影响氮、磷、钾利用相关性状的QTL,且发现的13个QTL富集区可作为水稻氮、磷、钾高效利用分子育种的重要候选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