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5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05篇
林业   11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233篇
  327篇
综合类   232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7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氮肥用量及施用时间对土体中硝态氮移动的影响   总被引:61,自引:1,他引:6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连续两年小麦—玉米轮作条件下 ,播前一次施氮量 130~ 5 2 0kghm-2 a-1时 ,氮肥用量对硝态氮在土体中的移动深度没有影响 ,但土壤剖面中残留的硝态氮量随施氮量增加显著增加。播前一次施用氮肥 ,差减法计算的肥料氮表观回收率 (作物携出量和土壤硝态氮的残留量 )为 6 2 %~ 82 7% ;就作物而言小麦的携出率高于玉米 ,在玉米生长季节有更多的硝态氮可能被淋移至土壤剖面的下层。小麦—玉米轮作一年 ,不同的施氮时间对肥料氮的表观回收率以及硝态氮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累计没有明显影响。土区合适的氮肥用量是控制硝态氮向深层移动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2.
本文研究了无机-有机肥配施下紫色土土壤NO-3-N在剖面的运移特征,同时对作物N吸收、N肥利用率及各施肥处理的产量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分蘖期和成熟期土壤剖面NO-3-N含量分布差异显著,各处理NO-3-N向下移动量顺序为纯化肥>鸡粪+化肥>猪粪+化肥>秸秆+化肥处理;各施肥处理对土壤NO-3-N累积的影响则明显的反映了纯化肥处理土壤NO-3-N移动较快,鸡粪矿化强烈、释放快,猪粪释放缓慢特点,秸秆与化肥配施处理对NO-3-N的滞留作用较为显著,证实了某些有机肥的施用对NO-3-N的淋失有一定的固持作用,阻碍了NO-3-N向下迁移;结合N肥的利用率、产量和农艺性状等特点分析,建议当地采用秸秆或猪粪的有机+无机施肥制度.  相似文献   
53.
不同处理对设施根结线虫控制和土壤氮磷环境风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施菜田土壤环境状况是蔬菜高效生产重要因素。通过养分调控与土传病害综合控制方法调节设施土壤内部环境条件,研究了闷棚+调控剂+传统施肥、闷棚+调控剂+优化施肥等不同综合处理对设施土壤根结线虫控制、土壤养分运移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闷棚+调控剂+传统施肥的线虫控制率为79.07%,闷棚+调控剂+优化施肥为86.05%。优化施肥能够减少氮磷养分向土壤中下部运移,从而减少环境风险危害。该研究在根结线虫控制、提高肥料利用和降低施肥环境风险方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4.
阿特拉津在饱和砂质壤土中非平衡运移的模拟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任理  毛萌 《土壤学报》2003,40(6):829-837
针对农药阿特拉津在稳定流场饱和砂质壤土中的运移 ,根据平衡与非平衡假设条件下对流—弥散方程数学模型的解析解 ,基于易混合置换实验获得的阿特拉津和示踪溶质Br- 的穿透曲线及批量平衡法求得的阻滞因子 ,应用CXTFIT 2 0软件 ,通过拟合土柱实验中溶质的出流浓度变化 ,估算了模型的有关参数 ,在此基础上模拟分析了实验土柱不同埋深处阿特拉津的出流浓度和累积淋溶量动态 ,结果表明 ,化学非平衡的两点模型对本文实验条件下阿特拉津运移的仿真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55.
采用室内水分渗吸试验,通过设置6个残膜面积水平,分别为0.25,0.50,1.00,2.00,4.00,8.00 cm2,和4个残膜密度水平,分别为60,180,300,420 kg/hm2,以无膜作对照,共25组试验处理,分析了不同残膜密度及尺寸对湿润锋的运移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在容重为1.53 g/cm3的黏壤土中混入残膜加快了土壤入渗过程,起到了促渗作用;且随着残膜密度的增大,入渗历时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对应的单片残膜面积随之增大,促渗效应逐渐减弱;土壤中残膜密度较低时,残膜面积对湿润锋运移深度的影响程度大于残膜密度,残膜密度较高时,残膜密度的影响力增强;单片残膜面积为0.25 cm2时,随着残膜密度的增加,入渗历时先减小后增大,在180 kg/hm2处达到最小值;在土壤中均匀混入单片面积小于等于0.25 cm2的残膜后,形成了新构土壤,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质.  相似文献   
56.
以二百方子湿地为对象,模拟研究了沼泽湿地硝态氮和铵态氮在一定水位条件下的垂直运移过程。结果表明:沼泽湿地土壤中硝态氮的穿透曲线具有不对称的多峰结构,而铵态氮的穿透曲线均具有偏峰型结构,且有明显的拖尾现象;各层土壤中硝态氮和铵态氮的穿透曲线最高峰出现的时间及其峰值高低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7.
地下滴灌土壤水运动和溶质运移的数学模型及验证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以非饱和土壤水运动理论和多孔介质中溶质运移的对流-弥散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地下滴灌条件下描述地埋点源土壤水运动和溶质运移的数学模型。模型中对滴头边界进行了简化,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检验。模拟计算结果得到室内试验资料验证。该模型可用来描述地下滴灌土壤水、肥运动和分布规律,以便为地下滴灌系统的合理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8.
淹水土壤中氮素运移与转化试验及其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淹水土壤中NH4+—N和NO3-运移转化的耦合数学模型,并对表施于水层中的氮肥(碳铵:NH4HCO3)在饱和土中运移与转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试验条件下NH4+—N的硝化作用主要发生于土壤表层1cm左右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59.
倪东宁  李瑞平  史海滨  苗庆丰  李祯 《土壤》2015,47(4):797-804
套种模式下,采用玉米沟灌和常规畦灌两种灌水方式,对其各生育期内根系区灌水前及收获前的土壤水分、盐分的运移规律进行试验研究,旨在分析盐碱地条件下两种灌水方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沟灌条件下玉米的根系区要经历一个较常规畦灌更长的低水分阶段;两种灌水方式下玉米根系区灌前各土层含水率均呈"S"形变化规律;低水分条件下沟灌较常规畦灌对于降低土壤盐分具有更好的效果;沟灌条件下,玉米土壤含盐量呈现出近"倒V"形变化规律,开沟起垄后盐分的积累是造成玉米减产的主导因素;开沟后土壤毛管断裂是造成出苗率低的直接原因;虽然沟灌较常规畦灌玉米产量降低3.93%,但综合水分利用效率高48.17%,综合节水30%。因此,综合考虑,如果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和种植管理模式,玉米沟灌的灌水方式在河套灌区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0.
立足于成熟探区油气勘探取得的成果和认识,以东营凹陷南斜坡为例,对断层成为油气有效运移通道的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处于南斜坡低部位和高部位的断层,由于受到油气供给条件的影响,它们成为油气有效运移通道的主控因素不同。在南斜坡低部位,由于断层直接沟通有效生油岩,成烃期后断层的活动性是断层成为油气有效运移通道的主要控因;而在南斜坡高部位,由于断层远离生油洼陷,油气首先要沿着输导层发生较长距离的侧向运移后才能进入断层,因而输导层构造形态对断层成为油气有效运移通道起到明显的控制作用。通过开展断层成为油气有效运移通道的主控因素分析,这可以进一步提高断层相关圈闭的勘探及滚动勘探成功率,从而为我国断陷盆地的老区挖潜增效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