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742篇 |
免费 | 288篇 |
国内免费 | 35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03篇 |
农学 | 446篇 |
基础科学 | 40篇 |
190篇 | |
综合类 | 3767篇 |
农作物 | 440篇 |
水产渔业 | 45篇 |
畜牧兽医 | 545篇 |
园艺 | 1185篇 |
植物保护 | 132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7篇 |
2023年 | 307篇 |
2022年 | 340篇 |
2021年 | 359篇 |
2020年 | 300篇 |
2019年 | 322篇 |
2018年 | 198篇 |
2017年 | 254篇 |
2016年 | 276篇 |
2015年 | 310篇 |
2014年 | 371篇 |
2013年 | 324篇 |
2012年 | 454篇 |
2011年 | 433篇 |
2010年 | 409篇 |
2009年 | 451篇 |
2008年 | 415篇 |
2007年 | 309篇 |
2006年 | 330篇 |
2005年 | 272篇 |
2004年 | 197篇 |
2003年 | 179篇 |
2002年 | 164篇 |
2001年 | 117篇 |
2000年 | 153篇 |
1999年 | 112篇 |
1998年 | 107篇 |
1997年 | 97篇 |
1996年 | 98篇 |
1995年 | 119篇 |
1994年 | 76篇 |
1993年 | 77篇 |
1992年 | 99篇 |
1991年 | 93篇 |
1990年 | 69篇 |
1989年 | 48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8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55年 | 1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为研究不同接种方法和接种时期对玉米拟轮枝镰孢穗腐病(Fusarium verticillioides ear rot,FER)抗性鉴定的影响,选取高抗×高抗、高抗×高感、高感×高感组合各3份,2022年在北京顺义和河南新乡分别用针刺果穗注射法与双牙签法在玉米吐丝后5、10、15 d进行接种。结果表明,吐丝后5、10和15 d接种,针刺果穗注射法分别比双牙签法的平均病情严重度高6.3%、3.9%和1.8%;吐丝后5 d接种,不同组合采用针刺果穗注射法接种未达到显著差异,采用双牙签法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吐丝后10 d和15 d接种,不同组合使用针刺果穗注射法均达到极显著(P<0.01)差异,牙签法均未达到显著差异。采用双牙签法接种时,建议吐丝后5 d接种;采用针刺果穗注射法接种时,建议吐丝后10~15 d接种。 相似文献
12.
红枣浆烂果是近几年突发性的一种新病害,该病病源来自干枣园内的落叶、落果和枣园附近多种树木,其病原菌多为真菌,也有细菌,如毁灭性茎点霉菌、细链格孢菌、聚生小穴壳菌等。这些病菌在枣区普遍存在,当外界条件适宜时在枣果上大量繁殖,引起红枣浆烂果病。该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在枣果生产后期,遇连阴雨天,浆烂果病发生较重年份减产15%~30%,大发生年份减产50%~70%,个别年份甚至绝收,极大地挫伤了枣农生产的积极性。为解决这一难题,我们从2004~2009年通过6年调查分析,基本摸清了其发病规律, 相似文献
13.
火龙果溃疡病是贵州火龙果重要病害,为筛选防治火龙果溃疡病的有效药剂,测定了12种化学药剂和11种生物药剂对火龙果溃疡病菌(新暗色柱节孢菌Neoscytalidium dimidiatum)菌丝生长速率的影响,并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7种化学药剂,以及1%申嗉霉素悬浮剂等4种生物药剂对火龙果溃疡病菌的抑制效果较好,EC50<15 mg/L。田间药效试验发现,化学药剂中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5 000倍液,生物药剂中80%乙蒜素乳油5 000倍液的防效最佳,分别为86.33%和70.63%。推荐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40%氟硅唑乳油、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80%乙蒜素乳油、0.3%四霉素水剂用于防控火龙果溃疡病。 相似文献
14.
坪用早熟禾枯萎病病原菌及其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坪用早熟禾枯萎病症状、分离菌培养性状及形态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诊断出访该病是由早熟禾镰孢菌所致;用代森锰锌、多菌灵和百菌清进行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对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多菌灵最好,代森锰锌次之。 相似文献
15.
<正>为了提高土壤环境质量,减少土壤中的土传病害,本试验利用强还原灭菌法对大棚种植秋季番茄的土壤pH、土壤EC值、尖孢镰刀菌、蚯蚓的数量以及番茄产量性状的增减进行检测与调查,由此来确定强还原土壤修复法(RSD)对大棚秋番茄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为土壤改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得到连翘褐斑病病原菌,依据科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结合病原菌形态学特征及其ITS、LSU和SSU序列的多基因联合分析,确定病原菌为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测定了培养基、温度、pH、光照、碳源和氮源等处理对该病原菌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影响,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8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菌丝生长最适条件为25~30℃,pH 7.0,碳源为木糖醇和甘露醇,氮源为蛋白胨;产孢最适条件为25℃,pH 7.0,碳源木糖醇,氮源为尿素;孢子萌发最适条件为15~35℃,pH 5~9,碳源为木糖醇,氮源为牛肉浸粉。在测试的8种杀菌剂中,嘧菌环胺(EC50=0.032 mg·L-1)和苯醚甲环唑(EC50=0.054 mg·L-1)对其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