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68篇 |
免费 | 185篇 |
国内免费 | 14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65篇 |
农学 | 121篇 |
基础科学 | 395篇 |
243篇 | |
综合类 | 1540篇 |
农作物 | 89篇 |
水产渔业 | 68篇 |
畜牧兽医 | 353篇 |
园艺 | 75篇 |
植物保护 | 4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2篇 |
2023年 | 65篇 |
2022年 | 110篇 |
2021年 | 95篇 |
2020年 | 102篇 |
2019年 | 99篇 |
2018年 | 57篇 |
2017年 | 81篇 |
2016年 | 95篇 |
2015年 | 103篇 |
2014年 | 147篇 |
2013年 | 140篇 |
2012年 | 170篇 |
2011年 | 191篇 |
2010年 | 176篇 |
2009年 | 200篇 |
2008年 | 211篇 |
2007年 | 158篇 |
2006年 | 129篇 |
2005年 | 104篇 |
2004年 | 72篇 |
2003年 | 69篇 |
2002年 | 55篇 |
2001年 | 58篇 |
2000年 | 45篇 |
1999年 | 42篇 |
1998年 | 38篇 |
1997年 | 46篇 |
1996年 | 40篇 |
1995年 | 26篇 |
1994年 | 37篇 |
1993年 | 35篇 |
1992年 | 41篇 |
1991年 | 29篇 |
1990年 | 30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根据1993、2001和2009年蓬溪县TM遥感影像,采用RS和GIS技术相结合对研究区域地物的光谱特性、纹理特征和地形信息进行提取和分析,采用最佳波段分类和监督分类相结合对遥感影像进行分类,获取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统计情况,并结合GIS空间分析工具对各期的分类图像进行了解析,实现了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信息的提取和分析。结果表明,1993~2009年蓬溪县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耕地和林草地面积明显减少,建筑用地增加幅度较大,且具有持续增长趋势。基于TM影像的土地利用信息提取可为县域土地利用变化监测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2.
利用线粒体DNA标记方法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牦牛的遗传多样性。根据牦牛线粒体DNA(mtDNA)序列设计引物,扩增出长度为1 000 bp左右的片段,序列对比分析。结果表明:mtDNA D-Loop区长度为945 bp,共发现变异位点127个,单倍型71个,单倍型多样度(Hd)为0.909±0.016,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82;其中玉树牦牛发现变异位点74个,单倍型27个,单倍型多样度(Hd)为0.885±0.034,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134;申扎牦牛单倍型多样度、核苷酸多样性和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均最高;5个牦牛群体D-Loop区序列具有一定的A/T碱基偏好性。玉树牦牛不遵循中性进化(P0.05),其余4个牦牛群体符合中性进化(P0.05);玉树牦牛与类乌齐牦牛和帕里牦牛的遗传距离较近(0.023、0.018),申扎牦牛与斯布牦牛的遗传距离最远(0.533)。发现玉树牦牛与其余4个群体的牦牛在同一个分支。斯布牦牛和申扎牦牛群体出现两个分支,说明玉树牦牛在进化的过程中可能不存在相互交流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3.
转基因植物在批准商业化之前通常要求在控制条件下开展实验。我国规定转基因油菜田间试验的隔离距离为1 000 m,该距离大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规定。转基因油菜基因流研究的数据显示,自然条件下甘蓝型油菜品种间的天然异交率一般不超过3%,多数在1%以下,隔离距离和保护行可以显著降低异交率,隔离距离400 m处异交率低于0.01%。白菜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和雄性不育系的异交率则要高得多。建议对转基因油菜的安全监管采取分类管理和阈值管理的原则,在0.1%允许阈值下,普通甘蓝型油菜的隔离距离可设为400 m,而以异花授粉为主的其他油菜(包括白菜型油菜与其他类型油菜的自交不亲和系和雄性不育系)的隔离距离可设为1 000 m。 相似文献
144.
农村居民点的宜居性将会影响居民点聚集效益的形成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笔者在对研究区实际调研的基础上,运用农户入户调查法、GIS技术,依据农户意愿对现存农村居民点进行宜居性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宜居农村居民点应具有的条件包括:农户可接受的耕作半径、生产方便;道路通达度较高;满足农民下一代受教育的需求;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45.
农田钾素空间变异插值模型研究--以江西省泰和县苏溪养分监测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江西省泰和县苏溪养分监测村的120hm^2的农田进行土壤采样,运用逆距离加权插值、田块平均值以及农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插值模型对该区域的土壤样品进行插值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插值模型较好地反映了土壤养分空间的分布。 相似文献
146.
王红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6,(1):39-41
数字化图书馆中包含数目庞大的藏书,其包含的数据量也是非常巨大的,如何有效地利用数字图书馆中的资源,增强图书馆的服务体验是一项急需解决的问题.分析了数据挖掘算法中的关联规则算法,并对数据挖掘中的Apriori算法进行了矩阵挖掘技术改进. 相似文献
147.
一、选地选茬
马铃薯应选取肥力较好,土壤松软的壤土,排水良好的平川地或坡岗地。(PH值在5.6—6.5微酸性土壤为宜)周围30m距离内不能种植茄科作物,特别是黄烟。糜谷茬、麦茬、葱蒜茬为最好,其次是玉米、豆茬,提倡种薯地应选南北垅向栽培,东西垅栽培一般减产二成左右。 相似文献
148.
马唐致病菌株Mds0404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研究了影响马唐生防菌弯孢霉Mds0404菌株营养生长、孢子萌发及孢子形成的因子。结果表明,该菌在PSA培养基上生长最好,在PDA培养基上产孢最多;在10~40℃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32℃;在20~32℃均可产孢,最适产孢温度为25~28℃;pH为5时生长最快,pH为8时产孢量最大;在以蔗糖为碳源、硝酸钾为氮源的Czapek培养基上生长与产孢均较好;加膜25cm紫光灯12h间隔光照产孢最丰富。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为10~40℃,最适为25~40℃,失活温度为55℃。黑暗有利于孢子的萌发。16min近距离紫外光照射萌发率仍保持在50%以上。 相似文献
149.
在文献[1]所建立的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之上,基于自然进化的原则,应用遗传算法的相关理论,对个体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科学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0.
基于三维光谱特征空间的干旱区土壤盐渍化遥感定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壤盐渍化是干旱半干旱区农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同时也是干旱区所面临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因而准确获取土壤的盐渍化信息对于实时掌握其分布范围以及合理地开展盐渍化治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选取渭干河--库车河流域绿洲典型盐渍地作为研究区,以Landsat-TM多光谱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首先对影像进行最小噪声分离处理(MNF变换)并计算其像元纯度指数(Pixel Purity Index, PPI),选取能表征区域特征信息的前三个波段构建MNF三维光谱特征空间,然后在向量空间和单行体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实地调查,提出“植被亮点区”概念,并定义“盐渍化距离指数(Soil Salinization Distance Index, SDI)”为多维向量空间中包含于单行体中的盐渍化像元到“植被亮点区”的归一化距离。最后利用不同盐分环境下的实测数据对SDI进行精度验证。结果显示:在低植被覆盖区,即中度、重度盐渍化区,SDI与0~10cm内土壤盐分含量相关性要高于0~20cm,R2>0.83。在相对高覆盖区,即农田和轻度盐渍化区,SDI与0~20cm内平均盐分含量相关性要高于0~10cm,R2>0.81。0~10cm层二者总体精度R2=0.81,0~20cm层二者相关性总体精度R2=0.72。研究表明,SDI指数模型简单、易于构建,精度较高,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有利于干旱区区域大尺度盐渍化的定量分析和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