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8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73篇
林业   97篇
农学   146篇
基础科学   68篇
  43篇
综合类   908篇
农作物   327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122篇
园艺   61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培矮64S/9311花遇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观测,获得培矮64S与9311的开花历时、开花散粉一天内的时间分布和逐日分布、柱头外露率、花后外露柱头逐日存活率等数据,运用数学模型,求得母本早ld始穗花粉效率最高,为最佳花遇标准.  相似文献   
62.
中国超级杂交水稻超高产栽培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69,自引:1,他引:69  
本文综述了近年有关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的栽培特性和生态适应性的研究结果。指出目前已育成的超级杂交水稻在我国南方多种生态区域作一季稻栽培,产量可达12t/hm^2,生育期130-150d,颖花量5.5-6.0万/m^2,LAI9-10,株高100-110cm,分蘖力偏强,表现出足穗大穗、源库协调、耐肥抗例的潜在高产优势。通过对超级杂交水稻的生长发育、光合生产及其分配、分蘖及其成穗、根系生长及其活力、适宜种植区域及其栽培期、超高产途径与技术体系等方面的研究,初步明确了单本稀植、增施氮肥条件下产量形成的生理基础、栽培环境和农艺调控技术。为了充分发挥超级杂交水稻的高产潜力,有必要对其足穗大穗与高结实率相互协调的高产生理机制进行酶学水平、激素水平、甚至分子水平的研究,并对SRI强化栽培技术措施的优化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3.
  目的  为揭示天然红松居群的表型分化程度及变异模式,以吉林省的6个天然红松居群为研究对象,  方法  采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及多性状综合评价等方法对红松居群的13个表型性状(针叶性状和种实性状)进行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  结果  (1)除针叶束粗/针叶厚在居群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外,其余性状在居群内和居群间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 P < 0.01)。(2)在居群间红松的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59.33%,其变异大于群体内(40.67%)。(3)6个居群的平均表型变异系数为11.30%,针叶性状和种实性状的表型变异系数依次为针叶性状(14.56%) > 球果性状(10.48%) > 种子性状(5.87%)。(4)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红松居群表型多样性基本来源为针叶性状 > 种子性状 > 球果性状。(5)利用欧氏距离对红松居群进行聚类分析,将红松6个居群划分为3大类群,分别为P1与P6、P3与P5、P2与P4。(6)利用多性状综合评价法,分别以种实性状(种长、种宽、百粒质量和球果质量)和针叶性状(针叶长、针叶宽、针叶厚、针叶束粗)对天然红松居群进行评价,分别筛选出1个居群。  结论  红松居群具有中等的表型多样性,居群间和居群内均存在丰富的表型变异,研究结果为今后红松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基础,为红松优良居群的构建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64.
大花黄牡丹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SRAP标记对西藏特有植物大花黄牡丹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用16对引物从5个自然居群79个单株中共检测到396个有效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357个。在物种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Ppl)为90.15%,Shannon表型多样性指数(Ηsp)平均为0.2521;居群水平上的Ppl为31.82%,Shannon表型多样性指数(Ho)为0.0694~0.3428,平均值(Ηpop)为0.1307。上述遗传参数表明,大花黄牡丹具有丰富的物种遗传多样性,5个居群中自然居群C的遗传多样性最高(Ppl=82.32%,Ho=0.3428)。据AMOVA分析结果,总的变异中有41.58%的变异存在于居群间,58.42%的变异存在于居群内,居群分化较显著(ΦST=0.4158,P<0.001),由POPGENE1.32得到的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0.4309)和Shannon表型多样性指数计算的居群间遗传多样性所占比例(0.4816)也表明了类似的遗传结构。Mantel检测表明地理距离和Nei’s遗传距离间相关不显著(P>0.05)。利用NTSYSPC(2.1)软件构建大花黄牡丹5个居群79个个体的UPGMA聚类图,遗传相似系数变幅在0.47~0.99,大多数居群内的个体表现出较为密切的亲缘关系(如居群B,D,E),但也有一些居群的个体未聚在一起(如居群C)。依据大花黄牡丹居群遗传变异特点,初步探讨其保护和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65.
[目的]对金铁锁居群在水分限制下的叶解剖结构进行研究。[方法]选取引种至实验大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金铁锁的2年生实生苗为研究对象,在给水和不给水2种条件下,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和印迹法,对2个居群的叶解剖结构及气孔的生理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在冬春季干旱期,不给水栽培条件下的金铁锁表现为叶片上角质层变厚,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比值增加,维管束直径增加,主脉木质部维管数增加;叶气孔口变小,气孔密度增加等变化,可以将这些性状的可塑性作为金铁锁居群对水分亏缺作出反应的重要指标。同时,这些指标的变化幅度存在居群间差异。丽江阿西居群在不给水的栽培条件下,叶解剖结构和气孔特性变化显著,从而可能使该居群对干旱环境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结论]对筛选抗旱金铁锁种质资源及探讨居群在自然干旱条件下的适应性分化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6.
以收集的11个峨眉蔷薇群体的88份样本为研究对象,利用SSR技术分析其群体水平遗传多样性.88份样本的多态位点百分率、Nei氏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90.48%、0.196 0和0.316 6.比较11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指标,种质间遗传变异44.73%,种质内遗传变异55.27%.东环线的遗传多样性最高(H=0.137 7,I=0.206 8,多态位点百分率为38.78%).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1个群体可聚为4支.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Gst)和基因流(Nm)分别为0.447 3和0.617 9,表明峨眉蔷薇基因分化明显,各群体间基因交流受阻.  相似文献   
67.
对采集自我国12个不同分布区的105个野生披碱草属(Elymus)牧草居群的14项穗部形态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披碱草属牧草种质资源穗部遗传多样性丰富,居群内多样性指数(H′)在0.784~1.652,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396;居群总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936,居群间表型分化系数为27.89%。14项穗部形态性状在居群内多样性、居群总多样性以及变异系数变化不完全一致,居群内H′最高的为旗叶与穗基部长度(1.648),居群总H′最高的为小穗长(2.054),变异系数最大的为第一颖芒长(58.932%),平均变异系数为31.22%,表明穗部形态性状均存在较大的变异,F检验差异极显著。引起居群形态差异的性状与种子产量密切相关,主要包括穗长、穗宽、第一颖芒长、第一外稃长、第一内稃长、第一外稃芒长、每穗轴小花数、第一颖长和第一颖宽。我国野生披碱草属牧草的多样性和分布格局是相关的,我国西北部是野生披碱草属牧草分布中心,也是披碱草属牧草的多样性中心。此外,提出了我国披碱草属牧草保护的策略。  相似文献   
68.
选用优化栽培、轻简栽培、两段优化栽培和常规栽培4种晚稻栽培模式,在2个施缓释氮量的处理(折合纯氮分别是0、180kg/hm2)下,研究了栽培模式对超级杂交晚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纯180kg/hm2条件下,两段优化栽培表现为产量最高,分蘖速度快,茎蘖数栽培幅度大,LAI和干物质积累量大,氮肥利用率高;其次为优化栽培,轻简栽培最小,但两段优化栽培生育期较长.优化栽培和轻简栽培生育期较适中.在不施氮水平下,也有相同的趋势.因此,超级杂交晚稻较优的栽培模式是两段优化栽培和优化栽培.  相似文献   
69.
不同施氮条件下2个超级杂交稻干物质生产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超级杂交稻金优527和黔南优2058为材料,在不同施氮量条件下研究干物质生产的特性.结果表明:在同一生育期,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叶面积指数逐渐增加,不同施氮处理对叶面积指数的影响在生育前期较大,而在生育后期较小;同一生育期的干物质积累量也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且不同施氮量处理对移栽至最高分蘖期和齐穗期至成熟期积累的干物质影响较大,而对最高分蘖期至齐穗期积累的干物质影响较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齐穗期和成熟期茎叶鞘、穗部积累的干物质及穗所占的比例均有增加的趋势,而茎叶物质输出率和茎叶物质转化率均有下降的趋势.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随施氮量的增加均有增加的趋势,而结实率和千粒重则相反,且施氮量对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的影响较大,而对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影响较小.在0~300 kg/hm2的施氮范围内,随着施氮量增加,产量逐渐提高,在本试验条件下,水稻最佳施氮量和最高产量分别为333.22 kg/hm2和12 231.40 kg/hm2.  相似文献   
70.
用常规压片法对云南省境内的12个泸定百合(Lilium sargentiae Wilson)野生居群进行了核型分析研究,以便为这些野生居群的进化、遗传变异和育种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2个泸定百合野生居群全部为二倍体,染色体基数为12,共有24条染色体,无B染色体,核型类型均为3A。第1、2对染色体均为具中部(m)或具近中部(sm)着丝点的大型染色体,且第1对染色体上均具有随体。各个居群的染色体组成、随体数、随体位置、臂比、染色体长度比及核型不对称系数均有差异。从核型公式来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2对具有中部(m)或具近中部(sm)着丝点的大型染色体以及10对具近端部(st)和端部(t)着丝点染色体组成,包括石坎居群、双河居群、石林居群、马关居群、龙陵居群和泸西居群等6个居群;另一类是由2对具有中部(m)或具近中部(sm)着丝点的大型染色体、1对具近中部(sm)着丝点染色体和9对具近端部(st)和端部(t)着丝点染色体组成,包括大关居群、旧城居群、扎西居群、文山居群、西畴居群和师宗居群。各居群的随体数为3~6个,主要分部在第1、2、6、8对染色体的短臂上。各居群的染色体长1.64~1.92,臂比6.41~8.24,核型不对称系数较高,在78.66%~82.05%之间,从高到低可以将12个居群排列为:马关居群石坎居群龙陵居群旧城居群石林居群=泸西居群双河居群西畴居群=师宗居群大关居群文山居群扎西居群,都属于不对称性较强的类型。聚类结果表明,当阈值取1.04时,可以将12个居群分为3类:第Ⅰ类包括大关居群、扎西居群和文山居群,它们的核型不对称系数和臂比值相对最低,且它们均是由2对具有中部(m)或具近中部(sm)着丝点的大型染色体、1对具近中部(sm)着丝点染色体和9对具近端部(st)和端部(t)着丝点染色体所组成;第Ⅱ类包括旧城居群、石坎居群、龙陵居群、双河居群、西畴居群和师宗居群;第Ⅲ类包括石林居群、马关居群和泸西居群,它们的染色体长度比值相对最高,核型公式均由2对具有中部(m)或具近中部(sm)着丝点的大型染色体以及10对具近端部(st)和端部(t)着丝点染色体所组成。研究表明,泸定百合染色体数相对稳定,染色体变异主要表现在结构变异;各个居群的染色体组成、随体数、随体位置、臂比、染色体长度比及核型不对称系数均有差异;泸定百合各居群间存在明显的核型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