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65篇
林业   122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172篇
  111篇
综合类   372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44篇
畜牧兽医   111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阿维菌素微胶囊剂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摸索界面聚合法,制备阿维菌素微胶囊的最佳反应条件,本试验探索了以水为反应介质的界面聚合法制备壁材为聚脲的阿维菌素微胶囊剂的缩聚反应工艺过程,研究了界面聚合反应时间,搅拌速度、乳化剂种类、农药与壁材投入比、分散剂种类等因素对微胶囊粒径和包覆率及释放速率的影响,并对微胶囊的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选用甲苯-2,4-二异氰酸酯和乙二胺作为囊壁材料,界面聚合时间为12 h,搅拌速度为1 000 r/min,选用乳化剂A∶农乳500#=3∶1,聚乙烯醇为分散剂,可制得平均粒径在1~3μm,包覆率在90%以上,包覆率和流动性良好的微胶囊剂。  相似文献   
972.
冉德钦  殷永泉  粱爽 《安徽农业科学》2012,(7):4180-4181,4237
全面综述了界面相互作用在膜污染中的应用情况,同时介绍了界面相互作用在微生物、无机胶体和有机胶体等造成膜污染中的表现形式,并对其在膜污染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73.
采用界面聚合法和原位聚合法制备2,5-二苯乙炔基噻吩微胶囊,以解决其无效光降解的问题,探索两种不同的制备方法对微胶囊形貌及其大小的影响,并对微胶囊的红外光谱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原位聚合法中,囊壁采用一定量的甲醛和三聚氰胺交联物作囊材,在特定的pH值下可反应得到;界面聚合法中,对二乙烯三胺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三聚体这两种囊材的用量和pH值没有严格的要求.从两种方法的制备过程和结果可以看出,界面聚合法不仅方便快速而且效果好,是理想的制备微胶囊的方法.  相似文献   
974.
研究了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及其改性木粉的用量对聚丙烯(PP)/木粉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发现适量的TDI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用接触角、SEM等手段研究了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接触角分析表明改性后木粉亲水性下降,与PP界面张力减小,TDI有利于木粉与PP相容性的提高.SEM结果显示,改性后木粉...  相似文献   
975.
表面分子膜是抑制稻田氨挥发的一种经济环保的手段,但适宜膜材料的选取及作用途径尚未明确,为此,试验选取聚乳酸(PLA)、玉米蛋白、Span60为表面分子膜材料,根据材料的溶解度和成膜状态确定各材料添加比例,PLA添加比例为2、4、6、8 g·m~(-2)(以干性物质计,下同),玉米蛋白1、2、4、8 g·m~(-2),Span60 1、2、4、6 g·m~(-2)。通过开展控温培养试验,比较不同分子膜材料对氨挥发的控制效果及其主要作用途径。结果表明,PLA、玉米蛋白、Span60三种材料均降低了肥后一周内的氨挥发排放量,降低比例分别为6.61%~18.10%、6.71%~21.78%、4.32%~9.51%。PLA、玉米蛋白通过降低田面水铵态氮浓度和pH值共同作用抑制氨挥发,含2 g·m~(-2)的玉米醇溶蛋白和含8 g·m~(-2)的PLA对氨挥发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相比可分别降低氨挥发排放量12.46%和9.61%;Span60主要通过降低田面水铵态氮浓度抑制氨挥发,但添加比例过高会增加田面水铵态氮浓度,最佳添加比例为1 g·m~(-2),与对照相比可降低氨挥发排放量5.63%。研究表明,玉米蛋白(2 g·m~(-2))是较适宜的氨挥发表面分子抑制材料,但其田间实际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976.
为研究硅烷偶联剂对复合材料的性能影响,采用不同质量分数的硅烷偶联剂对桉木单板进行表面处理,然后与聚氯乙烯膜采用热压--冷压工艺制备木塑复合材料,测定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其界面相容机理。结果表明:当偶联剂质量分数为1%时处理效果最好,复合材料的胶合强度最高、耐水性能最好;当偶联剂质量分数为3%时,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和静曲强度最高。单板经过硅烷偶联剂处理后,制得的复合材料的界面相容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977.
波流作用下圆柱形近海抗风浪网箱缆绳的张力特性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波流作用下圆柱形近海抗风浪网箱缆绳的张力特性= Study on the characters of tension in mooring lines of anti-stormy-wave-cage with cylindrical net under the combined action of waves and currents [刊,中]/郑国富(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厦门 361012),黄桂芳,魏观渊,丁兰,朱健康//水产学报,—2007,31(1).-84~89 HDPE框架圆柱形网箱是目前我国应用最广泛的抗风浪网箱养殖设施。作者以40 m×6 m该种网箱为原型,选择λ=1/16和λ′=1/3.625~1/4.333的尺度比制造模型,于2003年7月在大连理工大学开展了模型试验,研究其在纯流(0~1.25 m·s-1)、纯波(0 m、3 m和6 m)及其联合作用下的运动状态和缆绳张力特性。结果表明,缆绳张力对台风浪的响应过程复杂,纯波浪时呈“波群”状态,波流联合时呈“漂移”状态,而对季风浪响应则无此现象,其对网箱在台风浪下的破坏作用需继续研究;台风浪下,张力回归方程为T=95423V2 - 42546V+63329(R2=0.8736)(无底框架)和T=54161V2+8613.7V+67319(R2=0.8862)(带底框架);流速从1 m·s-1增到1.25 m·s-1时,张力增幅分别达92.5%(无底框架)和61.7%(带底框架),表明该网箱应布置在流速小于1 m·s-1的海区;在波流联合作用下,左右缆绳张力存在一定差异,试验中相差约25%,实际工况下波流分布更复杂,张力差异更大,建议取迎波流面两缆力和的统计最大值作为单锚及锚缆绳的允许受力值。图9表3参17 关键词:圆柱形抗风浪网箱;锚缆绳;张力特性 E-mail:gfhy007@163.com  相似文献   
978.
圆柱形网箱锚绳受力特性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动力学原理,研究在水流作用下圆柱形网箱锚绳的受力特性,导出锚绳形状和张力的一阶微分方程组,并利用四阶Runge-Kutta计算法,结合Matlab工具,对圆柱形网箱的系泊锚绳,在水流速度、水流冲角、水深和锚绳长度等参数下的空间位置及张力变化进行数值求解和仿真模拟。模拟结果显示,在给定的初始条件下,锚绳长度对锚绳的空间位置影响最显著,水流冲角对锚绳张力的影响最大,水深对形状和张力的影响最不明显;锚绳张力随长度的增加而减小,随水流冲角、流速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979.
研究了1060铝合金和T2紫铜添加中间夹层的超声波焊接。分析超声波焊接过程,得知平行振动方向的材料塑性流动强于垂直振动方向,且原子的扩散距离约是垂直方向的2倍。同种焊接参数条件下分别添加12μm厚的银箔、10~20μm颗粒大小银粉、铁粉、石墨粉为接头的中间夹层,通过EDS、SEM方法分析界面的塑性流动和元素扩散情况。添加银箔的接头电阻值约55μΩ,明显大于其他中间层的接头。  相似文献   
980.
以明确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层状结构土壤孔隙分布特征为目的。选黄土高原典型坝地土壤剖面为研究对象,利用CT扫描技术分析耕作层、犁底层、心土层土壤三维结构,探讨层状土孔隙参数随土层结构变化及界面层孔隙特征。结果表明:(1)瘦长型孔隙(孔隙形状系数≤0.2)是各土层土壤孔隙的主要形态。各土层的孔隙参数具有明显差异。耕作层的总孔隙度最高,大孔隙(≥1 mm)分布较多;犁底层孔隙总数量最高,含有较多孤立的小孔隙(≥0.1~0.5 mm)和微小孔隙(≥0.06~0.1 mm),但连通性最差;心土层孔隙参数多数介于耕作层与犁底层之间。(2)坝地剖面层状土壤具有一定厚度的界面层,各孔隙参数均在土层界面位置存在突变点,具有明显分界现象。孔隙特征参数均呈过渡位置渐变、界面位置突变的规律。在界面层,犁底层土壤总孔隙度和连通性与耕作层相比,分别显著下降41.6%,69.8%;心土层在界面层的土壤总孔隙度和连通性与犁底层相比,分别显著增高30.4%,52.3%。(3)孔隙孔径大小与孔隙形态密切相关,大孔隙形态多呈瘦长型,而微小孔隙形状则多呈规则型。(4)土层越深,连通性与总孔隙度、孔隙总数量、孔径分布及孔隙形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