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8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农学 | 1篇 |
2篇 | |
综合类 | 33篇 |
农作物 | 2篇 |
水产渔业 | 13篇 |
园艺 | 5篇 |
植物保护 | 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4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6篇 |
2010年 | 1篇 |
2008年 | 1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3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3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90年 | 3篇 |
197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BAYES多级判别技术在预测蚕豆赤斑病流行程度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Bayes多级判别技术,以长江流域蚕豆赤斑病流行程度和气象资料为研究对,3个判别方程,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回检及独立样本的预测,为害虫种群动态的中长期预测提供了一种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15.
甘蔗赤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甘蔗赤斑病发病初期在叶上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形黄色病斑,边缘为红褐色,病斑多时愈合引起大面积坏死,继后整叶干枯,使植株早衰,危害严重的减产30%以上。病原菌有甘蔗叶鞘赤斑菌、甘蔗台湾尾孢霉和甘蔗小斑明尾孢霉3种。25%敌力脱1000~1500倍液,每隔15d喷1次,连续喷3次,防治效果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16.
蚕豆生长过程中病虫害发生较多,对生产威胁很大。抓好“三病一虫”的防治工作,是夺取高产的一项关键性措施。赤斑病发病初期,叶片上先产生赤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大成圆形或椭圆形赤色病斑,病斑边缘褐色隆起,茎和叶柄上产生赤褐色条斑,丙有裂缝,发病严重时,植株各部位均变成黑色、枯腐、遍生灰色霉,剥开茎秆能见到内壁附有黑色菌核。除了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蚕豆/小麦间作条件下4 种施氮水平(N 0、45、90、135 kg/hm2)对蚕豆锰营养和叶赤斑病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4种施氮水平下,间作蚕豆与单作相比,蚕豆产量、根际土壤交换锰含量及分枝期蚕豆叶中锰浓度均有显著增加,其中产量提高 49.16%~87.77%,根际土壤交换锰含量提高16.27%~35.25%,分枝期蚕豆叶中锰浓度分别提高 4.98%~27.75%。间作条件下,施氮也能显著提高蚕豆产量、开花期蚕豆根际土壤交换锰含量和分枝期、成熟期蚕豆叶中锰的浓度,其中施氮 90 kg/hm2 时最佳。在发病盛期,间作蚕豆叶赤斑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比单作降低了15.75%和1.5%,而且与蚕豆叶中锰浓度均有极显著的负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 -0.9399 和 -0.8751; 同时高氮(N 135 kg/hm2)和常规施氮(N 90 kg/hm2)处理蚕豆叶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高于低氮(N 45 kg/hm2)和不施氮(N 0 kg/hm2)处理。 相似文献
18.
1虫害1.1鸟羽蛾鳞翅目 ,鸟羽蛾科。幼虫呈红色 ,又叫“红线虫”。主要以幼虫危害 ,幼虫在杨桃花期大量发生 ,侵入小花啮食花芯 ,在酷热的天气危害最烈 ,也危害幼果。盛发于5~8月份。被害的花果全部脱落 ,往往造成绝收。防治方法 :在杨桃开花前、谢花期至幼果转蒂下垂时喷药。药剂用90 %敌百虫800~1000倍液 ,也可用40 %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或80 %敌敌畏EC(乳油)1500倍液喷杀。1.2黑点褐卷叶蛾鳞翅目 ,小卷叶蛾科。俗称“蛀心虫” ,主要以幼虫危害 ,结果期、幼果期幼虫钻入果心蛀食果肉 ,从幼果期… 相似文献
19.
蚕豆赤斑病流行趋势预报的模糊识别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频率圆盘法(模式Ⅰ)、样本圆盘法(模式Ⅱ)和模糊点聚法(模式Ⅲ(1)(2)),对射阳县蚕豆赤斑病流行趋势进行了模糊识别预报。结果表明:模式Ⅰ和模式Ⅲ(1)的符合率达100%,模式Ⅱ和模式Ⅲ(2)的符合率仅为50%。应用时,可首先考虑模式Ⅰ、Ⅲ(1)及其结果。 相似文献
20.
8种杀菌剂对春蚕豆赤斑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蚕豆赤斑病是甘肃临夏州春蚕豆生产中的主要真菌病害,该病害的发生流行直接导致蚕豆产量下降、商品性降低,严重时可使蚕豆绝收。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对25%咪鲜胺乳油、微生物制剂(全关)粉剂、30%甲霜·噁霉灵乳油、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2.5%氟环唑悬浮剂、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8种杀菌剂对春蚕豆赤斑病的防治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在3次药后7、14、21 d的平均防效为81.44%、90.41%、86.85%,并能增加蚕豆产量、种子百粒重,可在甘肃省春蚕豆种植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