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2篇
林业   17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3篇
综合类   113篇
畜牧兽医   29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在国家以"奖、勤、贷、补、减、助"多元化的资助体系下,如何做好高职院校资助工作是每位资助工作者要考虑的问题,而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是贫困生接受一切资助的前提。本文以某高职院校为例,从高职院校贫困生的认定着手,对贫困生认定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82.
高校贫困学生问题已经不仅仅包括人们通常关心的经济贫困问题,还包括更为重要的精神贫困、心理贫困、学业贫困、就业困难等方面的问题。要解决高校贫困学生的问题,就必须坚持“在帮困中育人、在育人中帮困”,即坚持以经济资助为基础、学业帮助为根本、心理教育为保证、就业指导为关键,切实加强高校帮困育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83.
现代健康的概念不仅包括了生理上的健康,还包括了心理上的健康。由于经济困难而引发的贫困生思想问题、心理问题,严重影响着贫困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的完成。贫困生需要物质解困,同样也需要精神解困。做好对贫困生的心理关怀,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不容忽视和回避,必须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4.
开展贫困生勤工助学工作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从高等农业院校贫困生的管理、教育和勤工助学工作的实践出发,分析了开展贫困生勤工助学工作的重要性、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对今后进一步开展勤工助学工作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85.
蔡恩泽 《百姓》2004,(6):17
弱势群体是一个在社会资源分配上具有经济利益的贫困性、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性和承受力的脆弱性的特殊社会群体.我们的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社会各阶层在剧烈地分化,由此而产生一部分弱势群体,如下岗工人、农民工、贫困生、残疾人、乞丐、失去监护人的老人、儿童以及遭受天灾人祸者等等.  相似文献   
86.
普通地方高校贫困生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高校实行全面“并轨”后 ,使普通地方高校早就存在的贫困生现象开始突现。贫困生中因贫困而带来的负面效应也显得越来越突出 ,只有进一步完善解困工作体系 ,建立新形势下贫困生救助的新体制 ,采取积极而有效措施 ,才能使日益严峻的贫困生问题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87.
在兵团农业院校人才培养与管理中,贫困生问题较为突出。该就兵团农业院校贫困生现状做了调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8.
刘小干  游河 《农业考古》2006,1(6):353-355
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考察了284名大学生对教育公平问题包括贫困生问题与助学贷款问题的看法.结果表明:大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与获取教育资源的能力显著相关,年平均生活费不超过2000元的同学达到了11.4%,必须依靠贷款上学的同学达到了12.1%.城镇与农村大学生的学费承受能力存在显著差异.来自发达与贫困地区大学生的学费承受能力存在显著差异.而对于助学贷款这一问题,95.1%的同学认为要获得助学贷款很难或比较难.这说明高校贫困生问题和助学贷款问题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89.
以科学发展观构建贫困生成才的保障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湘虹  黄凡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5278-5279
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尤其是要理性认识高校贫困生的问题,积极构建贫困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保障体系,不仅要为其成才提供物质保障,而且还要为其成才提供智能支持、发展空间以及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90.
为探索基于认知心理学ABC理论与罗杰斯人本主义理论的团体辅导对高校贫困生心理整体发展的影响,选取华南某农科综合高校22名贫困生自愿报名或者被推荐参加团体辅导,其中ABC认知团体12人,人本会心团体10人,应用一般健康问卷(GHQ-12)、幸福感指数量表(IWB)、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自动思维量表(ATQ)、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两组学生进行前后测量。前后测比较发现,ABC认知团体学员在心理健康、幸福感指数、人际关系、自动思维及自我效能感等方面有显著性提升,人本会心团体学员在幸福感指数和自动思维能力上也有明显提高;两组学员前-后测差值比较,结果并未达到显著性差异。据此可以认为,两组团体均能促进贫困生心理品质的改善,ABC团体的作用更全面,两者整合效果可能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