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10篇
  4篇
综合类   52篇
农作物   31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豆乳饮料制备中大豆浸泡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豆乳饮料是大豆深加工的高档产品,大豆的浸泡温度、时间以及pH值对豆乳饮料的感官质量和理化指标有重要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设计对不同的浸泡方法、时间、温度以及浸泡的pH值对豆乳饮料的产品质量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浸泡温度对产品品质影响最大;浸泡温度40℃、pH8、浸泡10h时,固形物含量达到6.2%,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52.
(1)热磨法泡豆后,用80~100℃热水磨浆,使脂肪氧化酶钝化,从而防止油脂氧化产生豆腥味.在磨浆前大豆应进行热烫,即在90℃左右水中保持3~5 min,或在磨前通入100℃蒸汽,保持几分钟,保持时间要适度,防止蛋白质变性.磨后豆乳要过80~100目筛,并将其煮沸.  相似文献   
53.
干豆乳产量,品质与籽粒营养成分及其抽提率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钱虎君  盖钧益 《大豆科学》1999,18(2):139-146
以分层抽样所得的261个全国大豆品种为材料,运用通径分析方法研究干豆乳产量、品质与籽粒营养成发及其抽提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提高蛋白率一提高干豆乳产量的关系最大。。提高脂肪抽提率、总糖抽提率和降低籽粒部糖仰望民能较大地促进干豆乳产量的提高。豆乳品质与籽粒营养成分的关系比与营养成分抽率的关系密切,提高籽粒蛋白含量不仅有较大地促进干豆乳蛋白含量的提高,还能较大地促进干豆乳蛋含量的提高;提高籽粒脂肪含量能较  相似文献   
54.
豆乳中蛋白粒子的性状直接影响豆乳的加工特性,而豆乳中蛋白粒子的形成与加热温度及加热方式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通过实验对比分析了常压煮浆和微压煮浆过程中豆乳蛋白粒子的含量变化,考察了微压煮浆方式对豆乳稳定性、流变性及豆腐质构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微压煮浆方式改变了豆乳中蛋白粒子的形成,提高了豆乳中蛋白粒子的含量,从而使豆乳的加工特性产生了重要变化。与常压煮浆相比,微压煮浆豆乳平均粒径更小,使豆乳在长期储藏中保持更高的稳定性;微压煮浆与常压煮浆豆乳的流体特性指数都近似为1,表现出牛顿流体特性,但是由于蛋白粒子数的增多,增大了豆乳的粘度;微压煮浆豆乳蛋白粒子增多提高了豆腐凝胶硬度、弹性、胶黏性,使豆腐的凝胶质构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55.
用大豆豆乳进行乳酸菌生产豆乳酸奶(Soymilkyoghurt)的研究,近年来在我国虽开展了一些工作,但距离实际的应用还有一定差距。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豆乳脱豆腥味不佳,发酵时间长而产酸不足,直接影响产品的口感与风味。本试验以脱腥处理的豆乳为基料,探讨影响豆乳酸奶发酵产酸的因素:发酵剂菌种的选择、豆乳热处理强度,豆乳浓度、添加物的种类与浓度,接种量、培养温度与时间、后酸化等。试验表明:脱腥处理的浓度为8.4%的豆乳中添加30~40%的新鲜牛奶或4%的脱脂奶粉,经充分地热处理冷却后接种4%的发酵剂,于42℃培养4h,制得的豆乳酸奶基本符合凝固型酸奶产品的要求。  相似文献   
56.
豆乳:其制品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E和亚油酸等多种营养物质。用它加工饮料,对人体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57.
豆浆生产中提高大豆蛋白质抽出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豆浆在加工中的可变因素,从而了解影响大豆蛋白质抽出率的可变因素是如何变化的。热是豆浆加工过程中最主要的变化因素之一,它会影响大豆蛋白质提取和消除由于脂肪氧化酶而引起的不愉快风味。从研究的结果看出影响大豆蛋白质抽出率的因素较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大豆磨碎前的预处理,灭酶与豆的软化工艺是一关键条件;磨浆水温75~80℃...  相似文献   
58.
大豆豆腐和豆乳得率的遗传分析与QTL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优质高产豆腐与豆乳专用品种的选育是现代大豆品质育种的重要方向,本研究欲通过对大豆同一重组自交系群体2004和2005两年的豆腐与豆乳得率进行相关的遗传分析与QTL定位,为豆腐与豆乳专用品种选育提供遗传学依据。【方法】以干豆腐与干豆乳得率均差异极显著的大豆品种科丰1号与南农1138-2及其构建的184个重组自交系的群体为试验材料,应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进行遗传分析;以该群体所构建,由488个分子标记组成,覆盖4226.40 cM,平均图距8.66 cM的遗传连锁图谱为基础,应用软件Cartographer V 2.5的复合区间作图(CIM)程序检测QTL。【结果】两个年份两个性状均存在双向超亲变异,年份间、群体各家系间、以及年份与家系互作间的差异均极显著;干豆腐得率的遗传,两个年份及两年平均值均属两对具有累加作用的连锁主基因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重组率均为0.00,主基因遗传率为13.23%~26.84%,多基因遗传率为73.15%~86.77%;各年份及两年平均干豆乳得率的遗传均为两对连锁主基因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重组率均为0.00,主基因遗传率为17.27%~22.29%,多基因遗传率为77.71%~82.73%。CIM检测的QTL结果显示,在C2连锁群STAS815T~A676I标记区间检测到与干豆腐得率相关的2个紧密连锁的QTL,能在不同年份稳定表达,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累计为16.23%~23.18%;在M连锁群satt728~K24I标记区间定位到1个控制干豆乳得率的QTL,在不同年份稳定表达,距离其左侧标记0.01 cM,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为4.73%~7.14%。【结论】豆腐与豆乳得率均属主基因加多基因遗传,主基因遗传贡献不大,多基因占主要部分(≥73.15%),遗传分析和QTL定位的结果可以相互验证,遗传改良需要更多地依靠多基因积聚。  相似文献   
59.
本文简述了以大豆为主要原料,通过泡豆、酶钝化、磨浆、调配、杀菌、均质、乳酸菌发酵等工序,研制出风味清香,细腻爽口、营养保健型酸豆乳。同时,探索了酸豆乳加工的阳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60.
新型豆腐主要指以大豆乳为主料,混配其他植物蛋白乳及浆体加工成的豆腐,现介绍以下几种。1.花生豆腐花生豆腐主要有3种,第1种是在大豆乳中混配花生乳加工而成的凝胶食品;第2种是以花生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