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3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64篇
林业   76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53篇
  82篇
综合类   481篇
农作物   38篇
水产渔业   25篇
畜牧兽医   105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11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王涛 《植物保护》2017,43(2):112-116
红脂大小蠹Dendroctonus valens LeConte属鞘翅目Coleoptera小蠹科Scolytidae,是我国一种重要的外来入侵害虫。为探究其寄主找寻、配偶找寻和种群聚集等行为机制,本文利用扫描电镜技术,对红脂大小蠹雌雄成虫的触角进行了观察,并对感器进行了分类以及其分布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红脂大小蠹雌雄成虫触角上共存在包括刺形感器、毛形感器、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和Bhm氏鬃毛在内的5种感器类型,其中毛形感器又分为形态各异的3种亚型。这些感器类型大都在触角的棒节上成带状分布。通过对比其他类似的研究以及感器的外部形态特征,推测红脂大小蠹的毛形感器和锥形感器是化学感受器,是最重要的嗅觉器官;刺形感器、腔锥形感器以及Bhm氏鬃毛是机械感受器,且腔锥形感器可以感受温湿度,Bhm氏鬃毛可以感知触角的位置。研究结果为明确红脂大小蠹的生境选择、种群聚集等行为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2.
河北昌黎与广西资源两地区葡萄霜霉菌致病力分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河北昌黎、广西资源两地不同葡萄品种来源霜霉菌致病力分化情况,本研究利用离体叶盘接种法测定了河北、广西主栽品种‘红宝石无核’、‘红地球’及‘巨峰’来源葡萄霜霉病菌对不同鉴别寄主的致病力,观察不同地区、不同寄主来源病菌对同一感病材料以及同一寄主来源病菌对不同感病材料的致病力大小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同一寄主来源病菌及同一来源不同菌株间致病力均存在差异,说明两个地区病菌群体间和群体内各菌株间均存在分化;两地不同寄主来源病菌群体对同一感病材料的致病力及同一寄主来源病菌群体对不同感病材料的致病力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广西资源地区菌株间差异性比河北昌黎地区更明显,说明不同寄主来源的菌株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化。  相似文献   
993.
为观察云杉大墨天牛(Monochamus urussovi)触角上感器的超微结构,明确云杉大墨天牛感器的类型、数量、分布,并进行功能预测,利用扫描电镜对云杉大墨天牛雌、雄成虫触角表面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云杉大墨天牛触角上的感器类型共有6种,分别为锥形感器、刺形感器、毛形感器、具沟端弯感器、水滴形感器、波氏鬃毛。其中,水滴形感器只在雄虫上有分布,其余5种感器雌、雄虫的触角均有分布。雌、雄虫触角感器数量比约为3∶1。各感器的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毛形感器、锥形感器、具沟端弯感器、波氏鬃毛、刺形感器,其中,水滴形感器数量与锥形感器的相近。云杉大墨天牛触角上感器的数量整体呈由基部向末端逐渐递增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4.
咖啡灭字虎天牛Xylotrechus quadripes Chevrolat是咖啡树的重要害虫,其以幼虫钻蛀为害木质部的特点造成防治十分困难。本文利用扫描电镜对新羽化的咖啡灭字虎天牛雌、雄成虫触角、前足感器类型及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该虫触角呈线状,共11节,可分为3部分:柄节、梗节和鞭节(9亚节)。雌、雄成虫触角感器共有5类,分别为刺形感器、锥形感器、凹槽钉形感器、栓锥形感器、B9hm氏鬃毛,其中刺形和锥形感器各有3个亚型,不同类型的感器在触角各节上的数量和分布均有差异。雌、雄成虫触角感器存在性二型现象,栓锥形感器为雄虫所特有。前足为步行足,感器共有3类,分别为刺形感器、锥形感器和毛形感器,其中刺形感器有5个亚型,雌、雄成虫足感器无性二型现象。  相似文献   
995.
朱云  刘杨  王桂荣  杨斌 《植物保护》2018,44(2):29-37
小菜蛾盘绒茧蜂Cotesia vestalis是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幼虫期重要的单性内寄生蜂,在小菜蛾的生物防治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寄主植物受到小菜蛾为害后释放的挥发物的种类和释放量会变化,这在小菜蛾盘绒茧蜂搜寻小菜蛾过程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这些寄主植物挥发物对小菜蛾盘绒茧蜂的吸引作用是否存在雌雄差异并不明确。本研究选取了32种十字花科蔬菜受小菜蛾为害后发生变化的气味以及小菜蛾幼虫粪便气味和小菜蛾的性信息素,通过EAG测定了小菜蛾盘绒茧蜂对各种气味物质不同浓度(100、10、1μg/μL)的反应。结果显示,小菜蛾盘绒茧蜂对(E)-4,8-二甲基-1,3,7-壬三烯(DMNT)、苯乙腈、(R)-(+)-柠檬烯、正庚醛4种气味分别在100、100、1μg/μL和1μg/μL的浓度下存在显著雌雄差异。进一步通过"Y"形嗅觉仪对这4种气味进行行为学检验,其中DMNT、(R)-(+)-柠檬烯和正庚醛分别在浓度为10、10μg/μL和0.1μg/μL时可以引起显著的雌雄行为差异。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观察合募配穴针刺对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DRG)蛋白酶活化受体-2(PAR-2)、P物质(SP)、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1)和降钙素相关肽(CGRP)表达的影响,探讨合募配穴针刺对内脏高敏感性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雄性SD大鼠慢性应激结合束缚法制备肠易激综合征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合募针刺组和药物组。造模成功后,合募针刺组对大肠下合穴上巨虚和募穴天枢穴进行电针干预;药物组给予匹维溴胺灌胃。采用腹部回撤反射(AWR)对大鼠进行内脏敏感性评估并观察大鼠体质量变化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验脊髓L5-S1段PAR-2、TRVP1、SP和CGRP的表达。结果 AWR评分中,治疗前合募针刺组和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治疗后合募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针刺治疗IBS内脏高敏感性有效;治疗后模型组大鼠与空白组比较,脊髓背根神经节中PAR-2、SP、TRVP1和CGRP的IOD值显著升高(P<0.01);合募针刺组和药物组与模型组比较,脊髓背根神经节中PAR-2、SP、TRVP1和CGRP的IOD值明显降低(P<0.01)。结论 合募配穴针刺干预机制可能是通过PAR-2、TRVP1降低SP和CGRP在DRG神经元中的表达来降低IBS大鼠的内脏高敏感性。  相似文献   
997.
渗透胁迫下玉米叶片电位波动边际谱的变化与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植物叶片电位波动是来自于活细胞的生命信息。为了解读植物叶片电位波动的频谱特征及其意义,该文采用HHT(Hilbert-Huang transform)方法研究了渗透势为?0.1 MPa的渗透胁迫下玉米幼苗叶片电位波动边际谱的变化规律及其意义,计算了边际谱特征参数边缘频率SEF(spectral edge frequency)、重心频率SCF(spectral center frequency)、边际谱熵MSE(marginal spectrum entropy)和动作电位灵敏指数Q。结果表明,玉米幼苗叶片电位波动的边际谱是分布在0.5 Hz以内的连续谱,在渗透胁迫下,SEF和SCF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加再减小的变化趋势,动作电位灵敏指数Q的变化与之相反,MSE表现出先增加再下降的变化趋势。通过与叶片生理指标MDA(malondialdehyde)和叶绿素含量变化的对比研究,发现MSE的峰值时间可以作为叶片细胞对渗透胁迫自我调节和适应性反应限度的标志,Q值的大小可以作为玉米叶片细胞对渗透胁迫反应灵敏度的标志,依据渗透胁迫下玉米幼苗叶片电位波动边际谱特征参数的变化,有可能对玉米叶片细胞的功能状态进行实时、在位和无损伤检测。  相似文献   
998.
本文简略地叙述了蜜蜂触角上的各种感觉器官的名称、形态、数量和它们在各鞭节上的分布与作用,其中最主要的是嗅觉器官。此外,对鞭节上的刚毛也作了扼要地介绍。  相似文献   
999.
青霉素钾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已有半个多世纪,在药物更新换代频繁的今天,青霉素钾的应用至今仍兴盛不衰,由于青霉素钾具有高效、低毒、剂量选择幅度较大等优点,故迄今仍是临床抗感染治疗中对敏感细菌所致感染的首选药物。200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一部)[1]中对青霉素钾的  相似文献   
1000.
结合对轻型钢结构建筑电气设计,对此类建筑防雷接地设计和施工的相关问题做了较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