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5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249篇
林业   182篇
农学   231篇
基础科学   39篇
  464篇
综合类   1024篇
农作物   208篇
水产渔业   66篇
畜牧兽医   417篇
园艺   117篇
植物保护   76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179篇
  2021年   163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68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究郁金香(Tulipa gesneriana)小孢子发育过程及液体培养基组分对花粉萌发和生长的影响,明确花粉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学变化及花粉萌发的适宜培养基组分,为郁金香杂交育种及胚胎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郁金香品种“阿帕尔顿”种球为材料,用体积分数0.05%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处理后,剥出种球内大小不同的花芽,利用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进行荧光染色,确定小孢子发育时期;将郁金香种球定植于花盆内,按常规方法培养8周后取新鲜花粉进行离体培养,以200 mg/L磷酸二氢钾+200 mg/L硫酸镁为基础培养基,分别添加蔗糖(0,50,100,150,200,250 g/L)、硼酸(0,60,80,100,120,140 mg/L)、氯化钙(0,100,300,500,700,900 mg/L),在1,3,5,7 h取花粉镜检确定各组分最合适的质量浓度;再在筛选的最佳培养基组分下培养1,3,5,7 h,确定花粉萌发的最佳培养时间。【结果】郁金香小孢子发育历经四分体时期、单核早中期、单核靠边期和二胞花粉时期,其中以四面体型四分体居多,偶见左右对称型;花粉发育过程中存在发...  相似文献   
12.
了解一个地区的地下水化学特征有助于为该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开采提供重要依据。保定平原区大量开采地下水以及地下水环境恶化,对该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性有着一定的影响。为了解地下水超采对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的影响,为此2016年在两条典型剖面上采集水化学样品40组,综合运用数理统计分析了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研究区非漏斗区采样点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类型为HCO3-Ca·Mg型和HCO3-Ca·Na型;进入漏斗区后主要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变为HCO3-Na型和HCO3·SO4-Na型。人类开采活动对地下水的影响强烈,随降落漏斗产生,改变了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不同类型有机物料的有机磷组成及生物有效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有机物料的有机磷组成及其作为磷源施用后的供磷能力,为化肥磷的有机替代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供试有机物料包括粪肥类(猪粪、羊粪)、绿肥类(豌豆、苜蓿和绿豆)、秸秆类(小麦秸秆、玉米秸秆和油菜秸秆).分析了8种有机物料的全磷、有机磷含量和C/P值,采用Bowman-Cole方法测定了有机磷中的活性(LOP)...  相似文献   
14.
仙人球是一种外来的观赏植物,原产于美洲、非洲沙漠地带。为适应热带、亚热带气候,它变阔叶为针刺,并生成角质层和蜡层,以大量积贮水分;同时,为了吸引各种昆虫来为其传粉作媒,它又具有十分娇美的花色。  相似文献   
15.
三峡库区消落带湿地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贾国梅  席颖  牛俊涛 《土壤》2015,47(5):926-931
湿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库的组分变化对于全球碳平衡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选取三峡库区消落带湿地3个海拔梯度的土壤,以从未淹没的样地作为对照,研究消落带湿地不同海拔梯度土壤有机碳组分的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水溶性碳水化合物有机碳和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均以消落带小于未淹没样地。在消落带,海拔最低、淹没持续时间较长且正处于水位波动期的样地土壤有机碳、易氧化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显著低于其他样地,而土壤矿化碳显著高于其他样地。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与微生物生物量碳(R~2=0.94)的正相关性显著高于与易氧化有机碳(R~2=0.88)、水溶性有机碳(R~2=0.73)及其水溶性碳水化合物(R~2=0.70)之间的正相关性,但是与矿化碳之间无显著的相关性。因此,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是消落带湿地土壤有机碳随不同海拔梯度变化的最敏感的组分。  相似文献   
16.
灌溉方法对保护地土壤有机氮组分及剖面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Bremner有机氮分组法测定了连续7年采用不同灌溉方法灌溉的保护地土壤各剖面层次有机氮组分含量。结果表明,土壤全氮及有机氮各组分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但有机氮各组分占全氮的比例随土层深度增加的变化却无明显规律。用3种灌溉方法灌溉,不同土层间土壤有机氮各组分含量的差异主要存在于0~50 cm土层,50 cm以下差异很小;相同土层,土壤有机态氮含量均以酸解氮为主,且酸解氮中各组分绝对含量和相对含量的大小排列顺序均为,未知态氮〉氨态氮〉氨基酸态氮〉氨基糖态氮。在0~80 cm土层,土壤酸解氮占全氮的比例大多在58%~60%之间,只有渗灌处理0~10 cm,10~20 cm及沟灌处理0~10 cm土层酸解氮占全氮的比例较低,分别为34.21%,50.75%和48.02%;而非酸解氮占全氮的比例大多在32%~36%之间。3种灌溉方法相比较,除个别层次外,酸解氮中氨基酸态氮、氨基糖态氮及氨态氮占全氮的比例在各土层中滴灌和渗灌处理均高于沟灌处理,而酸解未知态氮和非酸解氮占全氮的比例则为沟灌处理高于滴灌和渗灌处理。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柿果实软化机理和延缓成熟软化的技术措施,以扁花柿为试材,研究了20℃下50 mg.kg-1的GA3处理对采后柿果实成熟软化和细胞壁组分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GA3处理不但推迟柿果实呼吸高峰和乙烯高峰的出现,而且还抑制了柿果实PE、PG和β-Gal酶活性的增加,延缓纤维素和原果胶降解以及水溶性果胶含量增加,保持果肉硬度.表明GA3可延缓柿果实的软化进程,延长贮藏期限.  相似文献   
18.
深松和秸秆深还对黑土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松和秸秆还田是增加土壤耕层厚度、提高有机质含量和培肥地力的重要途径。试验以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长期定位试验站黑土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原位培养方法,探究深松和秸秆深还后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碳组分变化。结果表明:(1)在0~20 cm表层中,深松(DL)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在0~360 d内无明显变化,而活性有机碳含量和微生物熵在30 d和150 d显著提高;秸秆深还(DS)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含量以及微生物熵在整个培养期较CK处理平均提高2.96%、17.36%、18.16%和14.80%。(2)在20~35 cm亚表层中,与CK相比,DL处理的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含量和微生物熵在30 d时显著增加,60 d时各指标明显降低;DS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含量和微生物熵比CK显著提高10.69%、24.86%、21.93%和10.14%。(3)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微生物熵两两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综上可见,秸秆深还能显著提高表层和亚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和微生物熵以及亚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  相似文献   
19.
侯建伟  索全义  段玉  赵沛义  张君  景宇鹏 《土壤》2017,49(5):963-968
为明确不同炭化条件下沙蒿生物质炭的有机组分、炭化过程和降解特性。于不同炭化条件下无氧炭化制备沙蒿生物质炭并进行沙地封存。结果表明:H、O和N元素的质量分数及H/C、O/C和(N+O)/C均随炭化温度的升高和炭化时间的延长呈先降低后稳定的变化趋势,升温速率对其无显著影响。而C则呈相反趋势且均在炭化温度600℃、炭化时间60 min以后基本达定值,上述指标(H、O、N、H/C、O/C、(N+O)/C和C)的稳定值分别约为29.3 g/kg、79.8 g/kg、11.2 g/kg、0.40、0.07、0.08和879.7 g/kg。生物质炭的降解速率随着炭化温度的升高、炭化时间的延长和施用量的增大而降低,其半衰期为2~12年。综上,沙蒿的炭化既是有机组分富碳、去极性官能团的过程,同时也是芳香性增强、亲水性和极性减弱的过程,施用量和炭化温度是影响生物质炭降解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