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61篇
  免费   473篇
  国内免费   839篇
林业   817篇
农学   1126篇
基础科学   122篇
  438篇
综合类   7778篇
农作物   1023篇
水产渔业   349篇
畜牧兽医   1468篇
园艺   1901篇
植物保护   2151篇
  2024年   103篇
  2023年   327篇
  2022年   469篇
  2021年   484篇
  2020年   412篇
  2019年   411篇
  2018年   255篇
  2017年   375篇
  2016年   477篇
  2015年   594篇
  2014年   729篇
  2013年   698篇
  2012年   1010篇
  2011年   1105篇
  2010年   980篇
  2009年   905篇
  2008年   999篇
  2007年   902篇
  2006年   774篇
  2005年   687篇
  2004年   510篇
  2003年   427篇
  2002年   360篇
  2001年   374篇
  2000年   315篇
  1999年   267篇
  1998年   250篇
  1997年   253篇
  1996年   238篇
  1995年   211篇
  1994年   198篇
  1993年   215篇
  1992年   230篇
  1991年   174篇
  1990年   152篇
  1989年   170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10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1篇
  1953年   5篇
  195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以37周龄纯种绿壳蛋鸡和37周龄高产褐壳蛋鸡两个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饲养,正常光照,连续2 d每天各取30枚鸡蛋,对每个品种的鸡蛋在24 h之内分别测定其蛋重、蛋比重,蛋形指数、蛋壳强度、蛋壳厚度、蛋白高度、哈氏单位、等级、蛋黄重、蛋黄颜色等10个蛋品质指标。利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的鸡蛋在蛋形指数、蛋重、蛋壳重、蛋黄比例、蛋黄胆固醇浓度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22.
以红豆杉、无花果、大叶黄杨的植物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浓度琼脂与不同灭菌时间处理对3种药用植物外植体褐化、污染及发芽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琼脂浓度的升高,褐化率、褐化等级、污染率和发芽率均呈下降趋势;综合各项指标分析,以琼脂浓度10g·L-1效果较好。随灭菌时间增加,褐化率、褐化等级上升,但污染率、发芽率均急剧下降,综合各项指标分析,以灭菌时间5~10min的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23.
为评估引起小麦茎基腐病的病原菌假禾谷镰孢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对氰烯菌酯的抗性风险,对5株敏感菌株进行了室内药剂驯化,获得33株抗性突变体,突变频率为16.5%,其对氰烯菌酯的抗性水平范围为7.39~1 665.76倍,3株表现低抗,4株表现中抗,26株表现高抗;发现在myosin-5基因上存在11种抗性突变类型,其中217位的丝氨酸突变为亮氨酸(S217L)、420位的谷氨酸突变为赖氨酸(E420K)和135位的丙氨酸突变为苏氨酸(A135T)为主要突变类型,其比例分别为45.5%、15.2%和9.1%。S217L型抗性突变体的产孢量显著下降,菌丝生长速率和致病力与亲本菌株无显著差异。E420K型抗性突变体的菌丝生长速率和致病力显著下降,产孢量与亲本菌株无显著差异。A135T型抗性突变体的菌丝生长速率和产孢量与亲本菌株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假禾谷镰孢在药剂选择压力下易形成氰烯菌酯的抗性群体,对氰烯菌酯存在中到高等的潜在抗性风险,其myosin-5的点突变与其对氰烯菌酯的抗性相关。  相似文献   
224.
疮痂病是薄壳山核桃上最具毁灭性的病害,带菌植物材料是传播疮痂病的重要来源。准确、灵敏、快速的检测方法可为该病害流行规律调查和防控提供有力的依据。本文通过比较薄壳山核桃疮痂病菌Venturia effusa及其近似种之间的ITS序列差异,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了薄壳山核桃疮痂病菌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检测不同地区的薄壳山核桃疮痂病菌菌株,而对其近似种以及薄壳山核桃上的其他真菌均没有信号。本研究建立的检测方法对薄壳山核桃疮痂病菌DNA的最低检测限可达0.5 pg/μL。该方法用于田间样品检测时,检测时间仅需1 h,远快于常规的分离培养法。本研究建立的基于TaqMan探针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为薄壳山核桃疮痂病菌的快速检测和监测提供了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225.
为明确我国不同种、地理来源和毒素化学型小麦茎基腐病菌的致病力分化情况,采用纸塔法对来自全国9个省市80个采样点分离的224株小麦茎基腐病菌进行致病力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镰刀菌的致病力不同,黄色镰刀菌Fusarium culmorum,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假禾谷镰刀菌F.pseudograminearum及亚洲镰刀菌F.asiaticum致病力强于其他种。F.culmorum致病力显著高于F.pseudograminearum和F.asiaticum,而F.pseudograminearum,F.graminearum及F.asiaticum三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中华镰刀菌F.sinensis,木贼镰刀菌F.equiseti,锐顶镰刀菌F.acuminatum致病力较弱,三者间苗期致病力无显著性差异;多数省份F.pseudograminearum群体间致病力无显著差异,仅山东F.pseudograminearum群体的致病性显著低于河南群体;此外,产毒类型为3ADON的F.pseudograminearum群体致病力显著高于15ADON群体。  相似文献   
226.
吴卓瑾  梁特  石娟 《植物保护学报》2023,50(6):1518-1527
为探究梨火疫病菌解淀粉欧文氏菌Erwinia amylovora在全球的潜在地理分布,基于其全球分布数据和筛选得到的环境变量,利用MaxEnt模型对其在当前气候和未来气候条件下的潜在地理分布进行预测,并利用刀切法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法筛选对梨火疫病菌分布有重要影响的环境变量。结果显示,对梨火疫病菌分布有重要影响的环境变量包括2月平均最高温度、1月平均降水量、7月平均最低温度、温度变化方差、昼夜温差月均值和7月平均降水量,表明春季和夏季的温度和降水对梨火疫病菌的分布有较大影响。在当前气候条件下,梨火疫病菌在全球的适生区分布较广,适生区总面积达到5.58×107 km2,且高适生区主要分布在北美洲沿海地区、地中海沿岸和亚洲中部及东部的部分地区;梨火疫病菌在我国的适生区总面积为7.36×106 km2,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76.70%;在未来气候SSP126和SSP585情景下,梨火疫病菌在全球的适生区总面积分别为5.52×107 km2和5.24×107 km2。表明梨火疫病菌对我国大部分地区有潜在威胁,应加强监测与防控。  相似文献   
227.
为了准确检测玉米样品中玉米内州萎蔫病菌(Clavibacter michiganensis subsp. nebraskensis,Cmn),减少测试过程中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利用15对Cmn特异性引物/探针分别测试了Cmn及其他菌株63株,并测试了食用、种用和饲用进境玉米样品300个。测试结果表明,常规PCR和实时荧光PCR方法阳性检出率最高的引物/探针分别是引物PSA-7/PSA-R和探针Cmn-MGB;巢式PCR不适用于样品中Cmn的检测;检测过程中引物Cmn-4F/Cmn-4R和探针rpsJ27P出现假阴性,引物CmnFP/CmnRP出现假阳性。根据测试结果,引物PSA-7/PSA-R和探针Cmn11-P可用于口岸进境玉米样品Cmn检测。  相似文献   
228.
为了利用实时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特异、灵敏、快速地检测检疫性病原菌玉米晚枯病菌(Cephalosporium maydis),本研究选择种间遗传距离较高的Tef-1α和H3基因作为特异性基因,进行特异性引物的筛选、检测温度的优化、灵敏度和特异性检测等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引物组合为Tef-2,检测温度为65℃,最小检测限为0.10 pg/μL,且只对玉米晚枯病菌靶基因特异,检测应用结果可靠。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能够用于玉米晚枯病菌的高效特异性检测,可为检验检疫部门对玉米晚枯病菌的检测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229.
玉米穗腐病是严重的世界性真菌病害,而轮枝镰刀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是我国玉米穗腐病的主要致病菌。为明确叶菌唑在我国玉米穗腐病防治中的应用潜力,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了叶菌唑对2019至2021年采自我国山东、河南和江苏3个省份的35株轮枝镰刀菌菌丝生长以及分生孢子形成、萌发和芽管伸长的影响,并测定了该药剂对轮枝镰刀菌产毒(B族伏马毒素,type B fumonisins,FBs)能力及产毒基因表达的影响;通过测定叶菌唑处理后轮枝镰刀菌菌丝麦角甾醇、胞内甘油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电导率的变化,探究了其作用机制;同时评价了叶菌唑对田间玉米穗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叶菌唑对35株轮枝镰刀菌均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其对轮枝镰刀菌的菌丝生长以及分生孢子形成、萌发及芽管伸长具有显著的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其中:叶菌唑抑制菌丝生长的EC50值在0.005~0.029μg/mL之间,平均EC50值为(0.012±0.006)μg/mL;EC50浓度的叶菌唑对轮枝镰刀菌分生孢子形成、萌发及芽...  相似文献   
230.
本文介绍一种用于分离检测土壤中棉枯萎病菌的选择性培养基—植选2号。其成分为:KH_2PO_41g,MgSO_4·7H_2O 0.5g,K_2S_2O_50.2g,KCl0.6g,NH_4NO_3 0.5g,蛋白胨5g,山梨糖10g,蔗糖5g,琼脂20g,蒸馏水1000ml,PCNB 620mg,Oxgall1g,硫酸链霉素300mg,盐酸金霉素75mg。根据棉枯萎病在此培养基上的形态特征,能较容易地识别和检测该病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