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3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16篇
林业   70篇
农学   135篇
基础科学   10篇
  41篇
综合类   886篇
农作物   77篇
水产渔业   57篇
畜牧兽医   273篇
园艺   119篇
植物保护   13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1.
During an investigation of mycoparasitic fungi on sclerotia of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in China, Gliocladium species was consistently encountered and isolated from natural soils collected over the country. Colonization frequencies on sclerotia of S. sclerotiorum by the fungi ranged from 40% to 100% when the sclerotia were introduced into soils and coincubated at 22-24 ℃ for 4 weeks. Identification showed that G. roseum, G. virens and G. catenulatum were the dominant species amon…  相似文献   
112.
激素和表皮生长因子对牛卵母细胞体外受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激素和表皮生长因子(EGF)对牛卵母细胞体外受精的影响。[方法]通过对牛进行体外受精和受精卵体外培养,研究了不同血清、激素及EGF对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结果]单独添加ECS组卵母细胞的成熟率、卵裂率、桑囊率均最高,分别为81.39%5、6.05%、30.94%,且卵裂率、桑囊率与添加NBS组的差异显著。在培养液中添加EGF和激素能促进卵母细胞的成熟和卵裂的发生,其成熟率、卵裂率分别为82.50%、83.33%和61.43%、62.21%,均比未添加EGF组的高,差异显著,并且EGF与激素间有协同作用。[结论]单独添加10%ECS对卵母细胞的作用最理想,EGF对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卵裂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3.
东农303 特早熟品种.该品种块茎形成早,出苗至成熟55天~60天.块茎长圆形,黄皮黄肉,表皮光滑,芽眼多而浅;结薯集中,块茎中等大小、较整齐.适应性强,高抗花叶病毒病,轻感卷叶病毒病,抗环腐病,植株中感晚疫病,块茎抗晚疫病,耐束顶病,耐涝性强.每667平方米种植4000株~4500株为宜,一般667平方米产量1500公斤~2000公斤.  相似文献   
114.
从土壤中分离到1株细菌,在几丁质平板上产生明显透明圈,经平板抑菌测定对长蠕孢霉、黄瓜枯萎病菌、辣椒炭疽病菌、小麦赤霉病菌等多种病原真菌具明显抑制作用,该菌经形态学及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初步定为浅黄金杆菌(Aureobacteriumflavescens)。是一种新的几丁质酶产生菌和生防菌。  相似文献   
115.
【目的】研究不同聚合度低聚壳聚糖对毛白杨愈伤组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几丁质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H2O2氧化法分别降解壳聚糖2,4,5,6h,用乙酰丙酮法测定这几种产物的平均聚合度,通过检测不同质量浓度各种低聚糖处理后毛白杨愈伤组织PAL及几丁质酶活性的变化,确定各低聚壳聚糖处理的最佳质量浓度,比较最佳质量浓度下4种低聚壳聚糖处理对毛白杨愈伤组织PAL及几丁质酶活性的诱导效果。【结果】低聚糖的平均聚合度随降解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减小,降解2,4,5,6h时平均聚合度分别为24.94,17.68,14.66和10.02,这4种低聚壳聚糖均能使毛白杨愈伤组织中的PAL及几丁质酶活性显著升高,且以质量浓度为75mg/L、平均聚合度为10.02的低聚壳聚糖的诱导效果最佳,由其诱导的毛白杨愈伤组织中的PAL活性及几丁质酶活性分别是对照的4.31和3.11倍。【结论】在设定的平均聚合度和质量浓度范围内,平均聚合度越低的低聚壳聚糖对毛白杨愈伤组织PAL和几丁质酶活性的诱导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16.
抗真菌转基因大豆对大豆疫霉根腐病抗病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下胚轴伤口接种法,对Southern杂交阳性的转菜豆几丁质酶基因和大麦核糖体失活蛋白基因的双价转基因大豆T2代的5个株系,进行了大豆疫霉根腐病抗病性检测,并通过比较接种后转基因大豆与对照组的死亡率来探讨两者的抗病性差异。结果表明,有4个转基因株系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抗性与非转基因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提高,另外1个株系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7.
 通过电镜扫描,细胞分离,石蜡切片,火棉胶拓印等方法,对云南籼、粳稻6个品种旗叶的表皮,作了解剖观察和测定.其结果:籼、粳稻旗叶表皮上的角质膜厚度,表皮外表面的蜡质雕纹,气孔外沿乳突的数量和排列形式,气孔密度,孔—面积比,都各有差别;而且这些特点,在籼、粳稻两个亚种中都有一定的规律性,据此认为,这些特征是籼、粳稻两亚种在解剖学上的分类指标.同时讨论了籼、粳稻的生理、生态特性与形态解剖特征之间,存在的内部关系和连系.  相似文献   
118.
采用RT-PCR方法从猪肾脏皮质组织中扩增出pEGF基因,将其连接到克隆载体pMD18-T上,经测序鉴定正确后,再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41a(+)上,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EGF.用重组质粒转化Ecoli BL21(DE3)宿主菌,经IPTG诱导表达后利用SDS-PAGE电泳和Western-blotting对GST—EGF融合蛋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7℃诱导表达的融合蛋白含量较高,占菌体总蛋白的20.2%;30℃诱导表达的可溶性融合蛋白含量较高,占菌体总蛋白的7.7%.  相似文献   
119.
油菜几丁质酶的特点及其与抗菌核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测定甘蓝型油菜西农长角几丁质酶对底物的特异性等性质,结果表明,几丁质酶以脱乙酰化几丁质7B(乙酰化程度为30%)为底物时活性最高,而对8B,9B,10B(乙酰化程度为20%,10%,0%)和菌核菌细胞壁的活性较低。几丁质酶活性的最适宜反应温度为30℃-40℃中,并在25℃以下时活性大大降低,这与菌核菌生长和入侵的最适温度15℃-25℃不一致。西农长角的种子中几丁质酶的活性很强,发芽后逐渐下降,到第5天时开始提高。研究还发现,不同类型和抗性油菜材料的几丁质酶活性和对菌核菌的抗性间存在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这表明几丁质酶在提高油菜的抗菌核病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0.
 精原干细胞可以体外培养、冷冻保存、遗传操作及移植,因而在医学、生物学及动物科学方面均有广泛应用前景。根据现有资料阐述一些因素,包括c-Kit受体及其配体SCF、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维生素A(VA)、表皮生长因子(EGF)、胶质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GDNF)、激素和温度,对精原干细胞更新分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