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0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96篇
林业   72篇
农学   46篇
基础科学   61篇
  398篇
综合类   804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267篇
畜牧兽医   55篇
园艺   28篇
植物保护   68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01.
在官厅水库库滨地区对降雨前后库滨带表层土壤养分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降雨前农田土壤总磷的含量最高,其次为湿生草本带,乔灌草带和挺水植物带则相对较低;土壤表层总氮的含量乔灌草带最高。降雨前后库滨带各区土壤表层的氮和磷大部分以颗粒态存在,库滨带各区表层颗粒直径<0.002 mm的土壤颗粒是颗粒态磷的主要载体,直径为0.02 ̄0.05 mm的土壤颗粒是颗粒态氮的主要载体。农田和乔灌草带表层土体截流了来水中的总磷,而挺水植物带则表现为总磷的释放,农田、乔灌草带和湿生草本带对总氮有去除作用,而以乔灌草带的去除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102.
为更好地指导大庆市及采油七厂公园盐碱地的绿化,在规划地土壤表层化学性质测定的基础上,参照不同树木耐盐能力上限,分别对全盐量在0.1%~0.3%、0.3%~0.5%、0.5%~0.7%、>0.7%的131个样点上绿化树种的生长状况进行了调查及分析,并进而给出了树种选择及绿化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3.
丁文文  韦萍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1197-11198
利用GC-MS法对云龙湖表层沉积物中15种PAHs进行分析测定,所测样品中PAHs总浓度为5.42~19.062 ng/g,与其他地区比较,云龙湖沉积物中PAHs含量相对较低。PAHs的污染源主要是人为源。  相似文献   
104.
小城镇河流沉积物无机氮迁移循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河流柱状沉积物在通气下和厌气下进行避光短期静置模拟培养试验,研究了小城镇河流底泥-上覆水体系无机氮的迁移特征。结果表明,沉积物有机质降解对NH4的迁移有很大影响,通气和厌气下NH4的迁移均是向上覆水方向,NO3的迁移均是向沉积物方向,由于通气条件和静水环境引起的沉积物无机氮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是影响沉积物一水界面体系氮迁移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5.
岱海表层沉积物中氮素的水平分布及环境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针对岱海湖泊富营养化日趋严重及其水域面积逐渐萎缩的现实,本文系统地研究了TN、NH4^+-N、NO3^--N和Org—N在岱海表层沉积物中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环境意义。结果表明,岱海表层沉积物中氮素的水平分布格局均体现出西北部、北部和东北部为高值区的特征,揭示出岱海的氮污染源主要分布于北岸和西北岸;岱海表层沉积物中氮的主要存在形式为有机氮,铵氮则为无机氮的主要存在形态;表层沉积物中全氮对底栖生物已经具有最低级别的生态毒性效应,对底栖生物群落及生态环境构成了威胁。  相似文献   
106.
[目的]研究靠近三峡大坝的第一支流香溪河沉积物中碳氮元素分布特征.[方法]在2015年春季,从分布于三峡水库典型支流香溪河入河口河段的三个采样点,用柱状沉积物采样法采集样品,研究该区域碳、氮等生源要素的分布特征.[结果]所调查河段的沉积物中总碳含量为1.74%-3.52%,总氮含量为0.1%-0.3%.总碳含量的沿程变化表现为靠近河口的沉积物中总碳平均含量低于上游,深度变化是靠近河口采样点的表层沉积物中总碳含量显著高于底层.而总氮含量的沿程变化和深度变化没有总碳变化明显.δ13C值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靠近河口的沉积物中δ13C值小于上游采样点.[结论]该研究为认识香溪河沉积物中生源要素的分布特征及水生生态系统的演变过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7.
渭河宝鸡段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现场采样及室内分析方法,在对渭河宝鸡段表层沉积物基本理化性质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赋存形态及迁移特征,并进行了污染评价.结果表明,沉积物中Zn、Co、Cd和Hg的平均含量均高于世界、中国和陕西土壤元素背景值,其中Cd(中国和陕西土壤元素背景值的4倍)和Hg(中国和世界土壤元素背景值的7~8倍、陕西土壤元素背景值的16倍)尤为突出.Cr、Ni、Zn、Cu和Co在沉积物中主要以残余态形式存在(50%以上),Pb主要以可还原态形式存在(近55%),Mn和Cd主要以乙酸可提取态形式存在(近50%).重金属迁移顺序为Mn(56.70%)≈Pb(56.65%)>Cd(53.66%)>Co(48.82%)>Cu(43.99%)>Zn(21.93%)>Ni(15.49%)>Cr(11.43%),其中Mn、Pb、Cd、Co和cu的危害较大,有近45%~60%可以发生迁移转化.污染评价结果表明,沉积物主要受到Cd和Hg污染,具有高的潜在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108.
采用现场采样和室内测试的方法,研究了瓦埠湖沉积物各层的TN、NH4^+-N、NO3^--N的赋存特征。结果发现,TN上层比底层低,随着沉积深度的增加,硝化作用相对减弱,NO3^-N随着沉积深度的增加而减少,NH4^+-N的含量随着沉积深度的增加而增加。pH〈9时,pH对NH4^+-N释放的影响规律不是很明显,pH〉9时,NH4^+-N释放随着pH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温度的升高,NH4^+-N的释放量增大。好氧、厌氧条件下,NH4^+-N都有释放,且在好氧条件下NH4^+-N呈低释放状态,厌氧状态下NH4^+-N呈高释放状态。  相似文献   
109.
土壤/沉积物中微量重金属的化学萃取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化学萃取法,包括连续萃取法和单一萃取法,研究土壤 /沉积物中的微量重金属的活动性和生物可利用性是环境土壤化学领域内的热点问题之一。这里我们将对近年来该方法所取得的一些进展、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评述。  相似文献   
110.
在官厅水库库滨地区对降雨前后库滨带表层土壤养分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降雨前农田土壤总磷的含量最高,其次为湿生草本带,乔灌草带和挺水植物带则相对较低;土壤表层总氮的含量乔灌草带最高。降雨前后库滨带各区土壤表层的氮和磷大部分以颗粒态存在,库滨带各区表层颗粒直径<0.002 mm的土壤颗粒是颗粒态磷的主要载体,直径为0.02 ̄0.05 mm的土壤颗粒是颗粒态氮的主要载体。农田和乔灌草带表层土体截流了来水中的总磷,而挺水植物带则表现为总磷的释放,农田、乔灌草带和湿生草本带对总氮有去除作用,而以乔灌草带的去除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