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11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8篇
  69篇
综合类   86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53年   2篇
  1952年   1篇
  195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81.
保护性耕作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耕作技术,主要有四项内容,即免耕或少耕播种施肥技术。机械高茬收割、秸秆残茬覆盖及表土处理技术,深松技术,杂草、病虫害控制和防治技术。它是20世纪30年代起源于美国,世界上应用最广、效果最好的一项旱作农业技术。目前,保护性耕作已受到普遍重视。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有着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82.
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模式大不相同,由于不能翻耕地表土,传统的播种、施肥、收获等各环节均必须更新,农民要适应这种变革面临一系列困难,这也正是保护性耕作推广难度较大的原因所在。为此,北京市在推广保护性耕作问题上进行了一些探索,从加大农机装备投入着手,成功地带动了各区县农民应用保护性耕作的积极性。2008年,北京市已全面实现保护性耕作。  相似文献   
83.
保护性耕作技术与机具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包括免少耕播种、秸秆残茬管理及表土耕作技术等。在回顾分析国内外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概况、技术模式和效应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秸秆残茬管理、表土耕作技术与机具、免少耕播种关键技术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及发展动态。结合国内保护性耕作研究进展与应用需求,在分析归纳现阶段保护性耕作技术难点的基础上,从改进机具关键作业部件加工工艺与材料、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与机具结构优化、提升机具智能化测控与信息化管理、实现农机与农艺结合和形成因地适宜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等方面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4.
上海市杨浦区表土重金属污染的磁学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上海市杨浦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为环境磁学在城市表土重金属污染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结合磁学方法与传统化学方法,对杨浦区5个功能区内的17个表土样品进行磁学特征和重金属浓度的分析。[结果]杨浦区表土磁化率值平均值为2.42×10~(-6) m~3/kg,磁性特征以低矫顽力的亚铁磁性矿物为主导,颗粒较粗。除频率磁化率外,磁学参数整体呈现工业区与交通区值较高的特点;重金属Zn,Pb,Cu,Cr浓度值高于背景值,且高值集中在工业区、交通区、居住区,污染负荷指数(PLI)的值为1.962,属于轻度污染。除工业区外,各功能区之间重金属含量与磁学参数的相关性较好(p0.05),磁化率(χlf)、饱和等温剩磁(SIRM)、硬剩磁(HIRM)对杨浦区表土重金属含量有良好的指示作用。[结论]环境磁学方法可以快速简便地提供城市污染信息。  相似文献   
85.
表土剥离可识别土层的量化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建设占用耕地,进行表土剥离再利用是目前保证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的有效手段。该文对表土剥离中可识别土层的概念及相应的量化指标进行相关研究。得出:可识别土层包括耕作层(A)和犁底层(Ap);一般情况下,当可识别土层厚度达到25cm以上,且满足以下条件:没有受到污染、表土石砾含量小于10%、质地非松砂土、紧砂土及土壤可溶性盐含量(EC值)小于4 ds·m-1,即可认定该土壤可以剥离。  相似文献   
86.
在公路修筑过程中,由于表土移除导致底土裸露,土壤有机碳含量大大减小。美国学者J.B.Grote等于2003~2004年在裸露底土地段进行表土回填,并测定土壤有机碳、作物残茬输入的碳、CO2的排放、土壤温湿度、微生物生物量碳和玉米-大豆轮作等管理措施来评价表土回填对作物产量和土壤碳库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在表土中生长时地上生物产量和根生物量比底土分别高7.14 t/hm2和0.8 t/hm2,在0~60 cm深度范围内,表土的有机质含量也高于底土,因此表土回填会引起更多的碳输入,从而提高土壤碳储量和作物生产力。  相似文献   
87.
秦岭表土的花粉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秦岭9个不同海拔高度、7种不同类型植被下表土的花粉分析结果表明,秦岭各种类型植被下表土的花粉组合基本反映了相应的植被组成;松属花粉在秦岭散布的距离较远。表土中很高的花粉含量与植被组成中松的数量间缺乏相关性;在部的花粉产量中,相当数量的花粉是原地降落,如板栗、落叶松和冷杉等;冷杉芬粉的代表性较低,传播距离很近,冷杉林下冷杉花粉仅占草本和木本花粉总量的19.5%,占木本的21.7%。  相似文献   
88.
棉花播种后、出苗前,若遇着大雨,往往把地面砸实,同时因温度降低,棉苗顶土力量减小,如果听其自然,棉苗就很难出土,这就是棉农说的:"叫雨拍住了"。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89.
以云南省临沧市耿马灌区工程为例,探讨水库灌区工程表土资源保护和弃渣场防护措施布设,以期为同类工程的水土保持工作开展提供借鉴。通过资料收集与现场调查勘测,结果显示:(1)按照地形地貌、工程布置、水土流失特点等,将耿马灌区工程区分为枢纽工程区与渠系工程区2个水土流失防治一级区、12个二级区和8个三级区;(2)项目区表土分布厚度为9~35 cm,表土剥离面积为374.57 hm2,表土剥离总量为93.50万m3,其中渠系及渠系建筑物区表土剥离量最高,鱼类增殖站区表土剥离量最低;(3)针对表土堆放区的临时防护措施主要包括临时拦挡、临时遮盖、临时排水、临时绿化等;(4)根据项目区降雨量较大且集中、需考虑地震作用工况等情况,提出了修建混凝土排洪沟、浆砌石排水沟、盲沟、钢筋石笼挡墙、浆砌石框格护坡和撒播草种、林草结合恢复植被等弃渣场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90.
我国是主要干旱国家之一,干旱、半旱地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52.5%,分布在淮河以北的16个省、市、自治区,目前旱作农业的面积达3000多万公顷。旱作农业制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是降雨量小、气温低、土壤贫瘠、产量低而不稳、水土流失和风蚀沙化严重。造成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