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29篇
  免费   179篇
  国内免费   438篇
林业   402篇
农学   1053篇
基础科学   825篇
  391篇
综合类   6596篇
农作物   706篇
水产渔业   101篇
畜牧兽医   2596篇
园艺   478篇
植物保护   198篇
  2024年   77篇
  2023年   269篇
  2022年   331篇
  2021年   366篇
  2020年   335篇
  2019年   358篇
  2018年   195篇
  2017年   306篇
  2016年   440篇
  2015年   526篇
  2014年   755篇
  2013年   618篇
  2012年   747篇
  2011年   750篇
  2010年   724篇
  2009年   740篇
  2008年   679篇
  2007年   520篇
  2006年   492篇
  2005年   519篇
  2004年   451篇
  2003年   500篇
  2002年   416篇
  2001年   479篇
  2000年   338篇
  1999年   218篇
  1998年   179篇
  1997年   166篇
  1996年   131篇
  1995年   99篇
  1994年   113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88篇
  1991年   111篇
  1990年   98篇
  1989年   72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65年   7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16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4篇
  1953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51.
硒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对于土壤缺硒的区域,通过外源补硒是否可以产出富硒农产品成为近期研究的热点.盆栽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以油菜为研究对象,以硒酸钠、亚硒酸钠作为2种形态的硒源,共设Se0、Se1、Se2、Se3、Se4等5个处理水平,硒添加量分别为0、0.5、1.0、2.0、4.0 mg/kg,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研究土壤外源补硒对油菜硒吸收转运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硒酸钠处理下,有利于提高油菜生物量、硒含量和转运系数等各项指标,2.0 mg/kg为硒酸钠处理的最适浓度,此时油菜硒含量为0.12 mg/kg,达到GH/T 1135—2017《富硒农产品》中规定的0.10~1.00 mg/kg(蔬菜类以干质量计).由此可见,可以通过土壤外源补硒达到培育富硒油菜的目的.  相似文献   
852.
张蓉  董禄信  孙长红  路平  许静 《节水灌溉》2021,(7):60-64,70
为了在西北半干旱雨养农业区探索新型绿色可持续的冬小麦覆盖栽培模式,在陇中旱作农业区设置了秸秆粉碎覆盖微垄沟播(SM1)、秸秆粉碎覆盖微垄宽幅沟播(SM2)两种覆盖种植方式,以露地条播(CK)为对照,研究了秸秆粉碎覆盖栽培对冬小麦产量及土壤水热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覆盖处理显著提高了冬小麦全生育期土壤含水量4.3%,且增墒幅度SM2处理大于SM1处理.覆盖处理能总体降低冬小麦全生育土壤温度5.4%,但在越冬期~返青期覆盖处理有微弱的增温作用(0.9~1.2℃).SM1和SM2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冬小麦的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进而使产量较CK分别提高8.9%和15.7%.综上可知,秸秆粉碎覆盖沟播处理能显著改善冬小麦全生育期水分和温度,能提高冬小麦的光合同化能力,进而显著提高冬小麦产量,且SM2处理的增墒及增产幅度均明显优于SM1处理,是更适宜在半干旱区冬小麦生产中应用的绿色可持续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853.
为维持农田野花带稳定性和持久性,以充分发挥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并扩大其应用范围,对8个不同建植年限(2、4和6年)的农田野花带混播群落的建立过程,包括群落密度、物种多样性指数以及不同寿命的初始植物和侵入植物重要值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1)播种建立的农田野花带群落,存在2次植物消亡,分别是一二年生植物和短命宿根植物的死亡,导致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密度下降,并为侵入植物的进入和扩张提供机会;2)群落中一二年生植物、短命宿根植物设计比例低且长寿宿根植物设计比例高时,植物群落消亡程度小,抑制侵入植物能力强;3)侵入植物能减缓群落物种多样性的丧失。因此,农田野花带混播群落在植物选择方面,应将一二年生植物比例控制在25%以内,并使用长寿宿根植物代替一二年生植物和短命宿根植物可增加群落的稳定性;在群落设计方面,将自生植物保留或纳入设计过程,可减缓群落物种多样性的丧失;在群落管理方面,一二年生植物和短命宿根植物消亡时补播,可提高群落抑制侵入杂草的能力。  相似文献   
854.
以中籼杂交稻品种隆两优866为供试品种,设置5个播期处理(4月20日、4月30日、5月10日、5月20日、5月30日)和5个移栽密度处理(30cm×12cm、30cm×14cm、30cm×16cm、30cm×18cm、30cm×22cm),通过对不同处理产量及其构成指标等生育特征的考察,探索沿江地区隆两优866毯苗机插条件下的适宜播期和移栽密度.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延迟,隆两优866的产量先增加后降低,5月10日播种处理的单位面积有效穗和结实率最高,较其他播期处理增产5.3%以上;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加,隆两优866的产量先增加后降低,以30cm×14cm移栽密度处理产量高,产量提升主要通过单位面积有效穗和穗粒数的增加实现.综上,沿江地区隆两优866毯苗机插条件下的最佳播期为5月10日左右,最佳移栽密度为30cm×14cm.  相似文献   
855.
2020—2021年参试的20个品种,其中半冬性品种15个,春性品种5个,单产均在5250kg/hm2以上,均可以在沿淮作为稻茬迟播小麦品种.西农99单产最高,达7303.05kg/hm2;最低是扬麦24,单产为5340.62kg/hm2.其中16个品种单产在6000 kg/hm2以上,3个品种接近6000 kg/hm2.立冬后播种的晚播小麦,其抗寒性、抗病性、丰产性可以符合高产要求,沿淮地区立冬后播种的小麦每hm2纯收益可达6060元以上.  相似文献   
856.
为明确全覆膜垄膜沟播种植和秸秆还田措施下玉米农田土壤保水改土效果及增产效应,在内蒙古黄土高原旱作区对比分析了全覆膜垄膜沟播结合秸秆还田(S+M)、秸秆还田(S)、全覆膜垄膜沟播(M)、秸秆不还田不覆膜(CK)4种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水分、酶活性变化规律及玉米产量形成特性。结果表明:全覆膜垄膜沟播种植和秸秆还田均能提高玉米各生育阶段0—1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尤以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差异最为显著,且全覆膜垄膜沟播种植提升效果优于秸秆还田,两者耦合后土壤含水量表现为最大;垄膜沟播和秸秆还田均可显著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且随玉米生育期推移,土壤酶活性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大喇叭口期达到峰值;同时,垄膜沟播和秸秆还田均能提高玉米干物质量和产量,由高到低次序为S+M>M>S>CK,与CK相比,S、M、S+M处理玉米产量分别提高11.84%、37.83%、45.13%,全覆膜垄膜沟播结合秸秆还田明显优于其他处理,可作为内蒙古黄土高原旱作区玉米节水增效增产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857.
王元素  李莉  王堃 《草地学报》2014,(3):475-480
三叶草(Trifolium)混播草地群落持久性研究对喀斯特草地建设与石漠化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在威宁灼圃示范牧场开展的由白三叶(T.rpens)、红三叶(T.pratense)、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紫羊茅(Festuca rubra),分别加上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鸭茅(Dactylis glomerata)、黑穗画眉草(Eragrostis nigra)、鹅冠草(Elymud kamoji)组成4个5组分混播草地,在绵羊适度放牧下测定牧前、牧后草地现存量,连续进行20年持久性研究。结果表明:时间及组合×利用时间的交互作用对所有混播组合影响极显著,而组合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其动态变化与年降水量的动态变化之间无显著的对应关系,但同物种在各混播群落中的生产力和稳定性差异明显,说明各组分之间存在显著的生态位互补和竞争共存关系。各物种中生产力与稳定持久性最好的是紫羊茅和白三叶,其次是多年生黑麦草和鸭茅,最差的是无芒雀麦和鹅冠草;而在草地建植初期表现最好的是多年生黑麦草和红三叶。  相似文献   
858.
2012-2013年度涡阳县小麦播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3个小麦品种中,洛麦23具有矮秆、高产、抗寒性强等优势,播期的弹性较大,适宜在黄淮麦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59.
介绍了宿州市埇桥区秋季玉米成熟收获后小麦的种植方法,阐述玉米收获最佳时间、土地耕作及小麦的半精量播种,以促进小麦生产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60.
<正>征订办法:本刊为月刊,大16开,正文128页,定价:12.00元,全年12期共144.00元。ISSN 0529-5130,CN 32-1192/S,邮发代号:28-42,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局漏订者可直接汇款至本刊杂志社补订。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卫岗1号南京农业大学内邮编:210095电话(传真):025-84395701(编辑部),025-84396961(广告部)E-mail:muyizz@njau.edu.c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