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4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158篇
林业   74篇
农学   53篇
基础科学   87篇
  50篇
综合类   1313篇
农作物   48篇
水产渔业   214篇
畜牧兽医   2703篇
园艺   45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314篇
  2013年   272篇
  2012年   416篇
  2011年   393篇
  2010年   314篇
  2009年   352篇
  2008年   324篇
  2007年   364篇
  2006年   328篇
  2005年   233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51.
许燕 《农业工程》2021,11(2):38-43
为有效完成蔬菜温室内温湿度的实时检测,设计了以单片机Arduino为控制核心的蔬菜温室智能控制系统,使用温湿度传感器DHT11实现对温室内温湿度的采集.该控制系统可以根据检测结果通过神经网络对温室环境进行调节,从而实现对蔬菜温室环境自动化控制,优化蔬菜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152.
为揭示大头鳕TNFSF6基因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及其在大头鳕发育和神经坏死病毒(Pacific cod nervous necrosis virus, PCNNV)暴发时的响应机制,本研究通过基因克隆获得TNFSF6 cDNA开放阅读框序列,并对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运用相对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对TNFSF6在不同组织、孵化后不同日龄仔鱼和PCNNV感染前后仔稚鱼中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大头鳕TNFSF6 cDNA长1 388 bp,5′UTR占315bp,3′UTR占500 bp,ORF全长573 bp,编码190个氨基酸。qRT-PCR结果显示,TNFSF6在各组织均有表达,但在脾脏和鳃组织中的表达量较高;大头鳕孵化后15、20、37和40 d TNFSF6基因的转录水平分别是其在5 d转录水平的0.28、0.15、0.12和0.13倍。在24 d和46 d PCNNV暴发时,病鱼TNFSF6基因的转录水平高于对照组;在77 d PCNNV暴发时,病鱼TNFSF6转录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表明,TNFSF6基因在大头鳕发育早期和仔鱼暴发PCNNV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3.
草鱼出血病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草鱼出血病是由呼肠孤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由于病鱼小血管受损引起全身性出血,并造成内脏器官和体壁肌肉组织局灶性病变。电镜观察表明病变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数量较正常细胞显著减少,形态结构也遭损坏。质膜的三层结构模糊不清,及至解体消失。与机体代谢密切相关的粗面内质网、滑面内质网、线粒体和高尔基复合体的数量减少及结构受损,使蛋白质、糖类和脂质合成及分解等一系列细胞代谢活动不能正常进行,加速了病鱼死亡。  相似文献   
154.
<正>酮病是由于糖不足及其代谢障碍所致体脂大量分解及脂肪酸氧化不全,产生大量酮体堆积,从而呈现低血糖、高血脂、酮血、酮尿、酮乳,并有呼气、尿、奶排出似烂水果味为特征的疾病,间有神经症状。各胎次的牛均可发病,以3~6胎发病最多,多发于产后第1个月内,大多出现于泌乳开始增加的第三周内,2个月后发病极少。冬夏两季多于春秋,高产牛多于低产牛。  相似文献   
155.
杨纯 《养殖技术顾问》2011,(12):116-116
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是犬的重要病毒病,遍及世界各地。特点是双相体温升高(双相热),白细胞减少,急性鼻、支气管、肺、胃、肠卡他性炎症和神经症状。有的患犬腹下皮肤上有湿疹样病变,有的足底过度角质化而增厚,  相似文献   
156.
陈昌海 《当代农业》2010,(11):44-45
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多种畜禽及野生动物发生的急性传染病。仔猪常表现高热、食欲废绝、呼吸困难、流诞、呕吐、震颤、神经症状,继而出现运动失调、间歇性抽搐、昏迷以至衰竭死亡。  相似文献   
157.
<正>我区一鸽场饲养白羽王种鸽600多羽,日龄不等,饲养18个月以来从未进行鸽新城疫免疫。12月6日,始见鸽群采食量下降,饮水量增加,部分鸽拉稀黄绿色粪便,肛门周围有粪便污染,嗜睡,精神沉郁,死亡率逐渐增高。后期可见部分鸽头部震颤,单侧或双侧性腿麻痹,鼻有分泌物,呼吸困难,其中有少量鸽有扭头等神经症状。经过多处用药物治疗未见效果,遂来我区动物疫控中心送诊。  相似文献   
158.
任吉祥 《畜禽业》2012,(11):78-79
<正>伪狂犬病又名狂痒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猪和其他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特征为发热,脑脊髓炎的症状,但是成年猪常为隐性感染,有流产、死胎和呼吸症状;新生仔猪除有神经症状外还可侵害消化系统。1病原伪狂犬病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亚科。病毒完整粒子呈圆形,直径为150~180nm,核衣壳直径为105~110nm,有囊膜和纤突。基因组为线状双股DNA。病毒能在鸡胚及多种动物细胞培养上生长繁殖,当它适应鸡胚后容易连续继代。病毒常存在于脑脊髓组织中病猪发病期间其鼻  相似文献   
159.
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的主要发生于犬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死亡率可高达80%以上。临诊特征为双相热,典型特征是发病后期会出现神经症状,口吐白沫,抽搐,足底皮肤增厚,故该病也称作为厚足底病。本病最主要的感染动物是犬,各种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犬均易感。1临床症状犬瘟热的自然感染潜伏期一般为3~5d,但随传染源来源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多数犬患病初期表现为精神萎靡,眼、鼻流出水样分泌物,食欲不振。随着病程延长分泌物变成脓性,有难闻的气味,体温升高至39.5~41℃,持续大概2d后迅速降至常温,病犬精神良好后,经2~3d体温再次上升后持续数周,也就是典型的双相热[1]。  相似文献   
160.
<正>据美国癌症协会统计,2013年北美新增肿瘤病例176 620例,死亡人数达到64 880例。我国每年新增肿瘤患者达160万,病死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目前,在肿瘤的临床治疗中,手术、放化疗是主要治疗手段,但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是中晚期,失去了手术的最佳时期,而放化疗毒副作用较大,许多患者并非死于肿瘤本身而是死于放化疗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因此,研发新型、高效、毒副作用低的抗肿瘤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