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0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257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21篇
畜牧兽医   11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高玉臣 《内陆水产》2007,32(2):24-24
龟类、蟾蜍、蚯蚓混养,方法简便,无需特殊设施,可利用鱼池、鳖池改造后进行养殖,基本不增加投资,而效益却倍增。这种混养节省了饲喂劳力,节约了不少饲料。特别是蟾蜍可不喂料,任其捕获天然饲料,如:蜗牛、蚂蚁、蚊子、毛虫、飞蛾、昆虫等对龟类有害的动物,食物不足时,可吃蚯蚓补充。蟾蜍分泌抗病菌的蟾酥,有防治龟类疾病的作用。由于龟类、蟾蜍、蚯蚓完全是在模拟自然环境的生态条件下养殖,均是自由采食,因此生长很快。而且蟾蜍可循环不断地生产蟾酥、蟾衣,  相似文献   
92.
胡德夫 《野生动物》1998,19(3):13-14
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地表温度达40~70℃,相对湿度只有10%~30%的干旱地区,但沙漠上却发现需要水湿环境生活的绿蟾蜍.经观察,绿蟾蜍进入和生活在沙漠主要是依赖于大沙鼠的洞穴潮湿,并捕食洞中的各种蝇虫.  相似文献   
93.
浙江省海宁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农技师,养殖研究蟾蜍多年,经验丰富,效益可观.据介绍:蟾蜍俗名癞蛤蟆,过去在农村野生蟾蜍遍布都是,一只母蟾蜍每年可产卵3000到5000粒,经过人工饲养一年后,每只蟾蜍可达75克左右.人工养殖蟾蜍采集中药材还保护了环境,通过在稻田、水库、池塘、菜园,荒地等场地养殖蟾蜍,以蟾治虫,以虫养蟾,即降低养殖成本,又达到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可谓一举多得.为了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农技师采取收购完整蟾衣、推广养殖方法,推动养殖向生态环保高效方面发展,达到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94.
浙江省海宁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农技师,养殖研究蟾蜍多年,经验丰富,效益可观。据介绍:蟾蜍俗名癞蛤蟆,过去在农村野生蟾蜍遍布都是,一只母蟾蜍每年可产卵3000到5000粒,经过人工饲养一年后,每只蟾蜍可达75g左右。人工养殖蟾蜍采集中药材还保护了环境,通过在稻田、水库、池塘、菜园,荒地等场地养殖蟾蜍,以蟾治虫,以虫养蟾,即降低养殖成本,又达到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可谓一举多得。为了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农技师采取收购完整蟾衣、推广养殖方法,推动养殖向生态环保高效方面发展,达到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95.
以健康的中华蟾蜍为实验动物,用组织切片和器官称重方法研究不同染毒剂量和时间对于免疫器官指数和肥大细胞数量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初步探讨.结果显示,随染毒疏基乙酸(TGA)剂量增加和时间延长免疫器官指数呈现下降趋势,其中脾脏指数显著降低(P<0.01),胸腺指数降低不显著(P>0.05);可引起免疫器官肥大细胞数量降低,差异显著(P<0.05).表明TGA可以显著抑制蟾蜍的免疫功能,且有一定时间和剂量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96.
敬畏生命     
<正>"蛙声十里出山泉",每次想到这句齐白石老人作画的主题,我就会忆起那些活泼游动的蝌蚪。由此想到青蛙那鼓鼓的、灵动的眼睛,白色的下颌与肚皮,有时还会举起趾爪搔搔尖尖的脑袋,其可爱的姿态,实在惹人怜爱。与青蛙相比,尽管同是两栖动物的蛙类,但蟾蜍满身疙瘩的外在模样,却被很多人所嫌恶,它俗称"癞蛤蟆",并被进一步丑化进很多耳熟能详的歇后语里。比如"癞蛤蟆坐飞机——一步登天"等。  相似文献   
97.
98.
99.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9,(5):F0003-F0003
我所高级农技师蒋张林养蟾蜍17年,现发明的专利“新型蟾蜍壳采集器”整套连贯的第六代技术可使蟾蜍连续蜕蟾衣,一只蟾蜍一年可蜕10~40张天然衣,整衣率最高达98%,自动防逃,并免修补,且不用药刺激,不用人工守候,家庭创造条件时可用野生蟾蜍四季产无污染蟾衣。开创养蟾蜍采衣业先例,还有专利“蟾蜍衣整理具”,有利蟾衣加工整理。我所常年收天然蟾衣,每公斤0.6-1.6万元。还有每周蜕蟾衣法,于衣加工及脱毒法,两元素蜕衣法,蟾衣治病方剂等。有毒伪劣衣不收,即用未经国家检测批准之药物配方涂蟾体违反其生理所“强脱”之衣,  相似文献   
100.
漫话蟾蜍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