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0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257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21篇
畜牧兽医   11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现代农业科技》2016,(17):227-228
论述了甘孜州高原地区蟾蜍的分布现状,介绍甘孜地区养殖蟾蜍生长繁殖过程中的诸多影响因素,旨在为提高蟾蜍繁殖过程和发育过程的成活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2.
浙江省海宁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养殖蟾蜍上有顺口溜:投入低、效益高、管理省事还算巧。技术简单强度小,列入环保都说好。蟾酥蟾衣是药材,蟾蜍环保促平衡,人工繁殖势必行。天敌少、病害少、养殖农田周边害虫少。市场信息把握清,上马先把技术掌握精。  相似文献   
123.
蟾衣是一种迟到的自然发现。 蟾蜍,丑陋难看,全身灰暗,长满毒疣,令人望而生厌。被称为“癞哈蟆”。因此,人类对蟾蜍知之较少,就连古医籍《本草纲目》上记载的蟾蜍产品也仅有蟾酥,蟾皮(干蟾)。而活蟾蜕壳(衣)现象近几年才被人类发现。蟾衣已经上海交大、中国中医研究院和海宁市第二医院等单位检测并临床应用,具有清热、利尿、解毒、消肿止痛、软坚破结疗效,可用于治疗各种感染,乙肝和肿瘤。  相似文献   
124.
用5种不同剂量的三氯杀螨醇(d icofo l,DCF)分别对48只中华蟾蜍(B uf o g arg arizans)成体进行体腔注射法染毒1~4次,观察并统计中华蟾蜍成体外周血红细胞产生微核、核异常及细胞异常的细胞数。结果表明,注射DCF后所有剂量组均能引起中华蟾蜍红细胞微核细胞率显著升高;除5,10 m g/kg剂量组在第1次注射后较对照组低外,其他注射剂量和次数均引起核异常细胞率升高,DCF对细胞膜与细胞质的影响小于其对细胞核的影响,在4次注射中以第2次注射后对红细胞的毒性效应最大。说明DCF是一种强诱变剂,对中华蟾蜍成体外周血红细胞具有较强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25.
蒋卫月 《农业与技术》2001,21(3):50-50,52
蟾蜍是一种价值很高的药用、食用蛙类两栖动物,是捕杀害虫的能手,是对农业有益的动物.看似丑陋的蟾蜍全身是宝,其药用价值最早记载于梁代陶弘景<名医别录>,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近代<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中均有蟾蜍全身各部位供药用记载,蟾衣、蟾酥则是中药瑰宝.从蟾酥中提炼而成的蟾毒素,在国际市场上一直供不应求.蟾衣、蟾胆、干蟾(蛤蟆肉)等近年来也均大幅度上涨,非药物所脱的纯天然蟾衣市场价格已升至每公斤1.6万元.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原本作为基本药材的蛤蟆肉,因其肉味鲜嫩细腻白净,现同众多山珍海味一起登上餐桌,仅上海地区每年上市量达500多吨之多.另一方面,由于近年的生态环境改变,使原本常见野生蟾蜍的数量急剧下降,加剧了供求矛盾.因此人工养蟾蜍已作为一门新兴特种养殖业走向热门,江、浙、沪地区已走在全国前头,不少养蟾场年收入数十万元.  相似文献   
126.
采用离体蛙心灌流方法,分别观察不同浓度的蜂王浆提取液对心肌心率和收缩力的影响。结果:蜂王浆浓度在1∶100~1∶500时,完全抑制心肌的活动;浓度在1∶600~1∶10 000时,随着浓度的降低,对心肌的抑制力减弱。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蜂王浆溶液对蟾蜍离体心脏活动有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对蟾蜍离体心脏抑制力越强。  相似文献   
127.
目前社会上对人工养蟾蜍采蟾衣取蟾酥炒得火热,笔者有九年养蟾采天然蟾衣、取蟾酥经验,觉得有少数养殖场家宣传上与实际有距离也有误区,现简要澄清如下:误区一蟾蜍每年脱衣90张以上有广告说蟾蜍每年可脱蟾衣90多张,平均每周脱2张衣,是不切合实际的,纯属误导宣传,不负责任。也有  相似文献   
128.
<正> 蟾蜍每年春、夏秋季分别脱衣一次。蟾蜍一生需多次脱衣,每脱衣一次需60~80天的生长后再脱,与蛇、蝎等毒物一样,是一种自然生理现象。蟾蜍脱衣是边脱边吃,脱完食尽,而且,都发生于凌晨,故自然脱衣状况下,蟾衣的采集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129.
在正常盐度不同pH、正常pH不同盐度和相同水温23.2~25.7℃的条件下,研究pH和盐度对黑眶蟾蜍变态期蝌蚪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为7.6~8.0时,盐度在4.0~7.0 g/L范围内对变态期蝌蚪96 h内存活率无明显影响(均在80%以上),盐度对变态期蝌蚪的24、48、72、96 h TLm值分别为8.99、8.25、7.99和7.64 g/L,安全浓度为2.17 g/L.在不同pH试验条件下,黑眶蟾蜍变态期蝌蚪适宜生存的pH为3.6~10.4,pH对变态期蝌蚪24、48、72、96 h TLm值分别为10.90、10.76、10.57和10.50,最低耐受限为3.21,最高耐受限为12.67.  相似文献   
130.
蒋建月 《畜禽业》2002,(11):55-55
目前社会上对人工养蟾蜍炒得火热,笔者有九年养蟾、采天然蟾衣、取蟾酥经验,觉得有少数养殖场家宣传上与实际有距离也有误区,现简要澄清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