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7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10篇
  29篇
综合类   269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30篇
畜牧兽医   90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51.
将平均体质量3.2 g的异育银鲫夏花随机分为7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Ⅰ组)、0.2%(Ⅱ组)、0.5%(Ⅲ组)、1%(Ⅳ组)、1.5%(Ⅴ组)、2%(Ⅵ组)和5%(Ⅶ组)的螺旋藻,饲喂42 d,研究其对异育银鲫肝胰脏和肠道的蛋白酶、淀粉酶活性、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和体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螺旋藻对异育银鲫夏花肝胰脏及肠道内的蛋白酶活性有促进作用。Ⅵ组和Ⅶ组肝胰脏蛋白酶活性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68.9%和136.47%,差异显著(P<0.05);肠蛋白酶活性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1.8%和32.74%,差异显著(P<0.05)。螺旋藻饲料对异育银鲫夏花肝胰脏以及肠道内的淀粉酶影响不明显。②添加螺旋藻的试验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比对照组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螺旋藻对异育银鲫夏花鱼体的水分、粗蛋白、粗灰分和粗脂肪含量影响不明显;饲喂螺旋藻的6组异育银鲫的粗脂肪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52.
不同含量螺旋藻饲料对克氏原螯虾两种消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克氏原螯虾饲料中设置了0~8%共6个梯度的螺旋藻添加量,投喂成年及幼年虾35 d后,测定螯虾肠胃道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结果表明:各梯度螺旋藻添加量下,幼虾胃蛋白酶活力和纤维素酶活力均显著高于成虾,但螯虾虾龄对消化酶的变化趋势并无明显影响.螯虾胃蛋白酶活力和纤维素酶活力升高的螺旋藻最低有效添加量分别为0.5%和2%,并分别在1%和2%螺旋藻添加量下达到一较高水平,此后随螺旋藻含量增加,两种酶活力仍随之升高,效果虽然不显著,但也一直维持在这一较高水平上.  相似文献   
553.
韩杰 《海鲜世界》2006,(6):37-38
螺旋藻是一种蛋白质营养突出且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功能性藻类,作为饲料添加剂在水产养殖中可发挥促进水产动物生长、提高其抗病力等作用,本文就螺旋藻的生物学特性、营养特点和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作一综述,为螺旋藻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54.
螺旋藻的培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文革 《齐鲁渔业》2006,23(10):35-36
1螺旋藻的生物学原产于非洲和中南美洲,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引进藻种并进行培养和研究。近年来,研究表明,螺旋藻除了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外,还含有较多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提高免疫力、抗衰老、降血压、降血脂、促进蛋白质合成、抗癌等生理功效。因而,螺旋藻不仅在水产养殖业中可以作为鱼、虾、贝的饵料和饲料添加剂,  相似文献   
555.
光生物反应器在螺旋藻大规模培养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明芳 《水产学报》1998,22(2):162-169
螺旋藻是高光效自养原核多细胞丝状浮游性水生植物,个体仅300~500μm,属蓝藻门,颤藻科,螺旋藻属,天然产地在墨西哥和非洲乍得湖,它具有高光能转化率、高蛋白的特点,其光能转化率高达18%,植物蛋白含量为50%~70%以上,净蛋白消化率高达75%[何...  相似文献   
556.
基于对虾生物絮团集约化养殖尾水含有高浓度硝态氮和磷酸盐的特征,比较分析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盐藻(Dunaliella sp.)3种微藻在配制尾水中的存活生长状况及其对无机氮磷的去除效果,以期筛选出适宜的微藻用于后续尾水净化技术。采用显微镜计数法测定藻细胞密度,国标法测定总无机氮、氨氮、硝态氮、亚硝态氮和磷酸盐的含量。结果显示,钝顶螺旋藻在实验前后的藻细胞密度变化不大(P>0.05),约为3.32×106 个/mL和5.88×106 个/mL;牟氏角毛藻和盐藻细胞密度有明显增加(P<0.05),分别从初始的4.00×104 个/mL和2.50×105 个/mL升高至实验结束时的1.66×106 个/mL和1.06×107 个/mL。经过16 d实验,钝顶螺旋藻组对硝态氮和总无机氮去除率分别为79.60%和46.06%,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第8天时对磷酸盐的去除率可高达98.55%;牟氏角毛藻组16 d的磷酸盐去除率为98.25%,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研究表明,3种微藻均可在对虾养殖尾水环境中存活,且对尾水氮磷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557.
为探讨饲料中添加藻粉对半刺厚唇鱼生长性能、肠道结构的影响。我们设计1号(基础料)、2号(基础料+5%小球藻)、3号(基础料+5%螺旋藻)3个组别,每组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300尾鱼,养殖周期为90 d。在试验周期内,2号半刺厚唇鱼的尾绝对增重最大,增重率达到187.96%,显著高于1号、3号;2号、3号丰满度、内脏比显著低于1号;各组别成活率都较高,差异不显著;2号饲料系数最低,为1.70,显著低于1号的1.86、3号的1.81。2号肠道结构完整,杯状细胞含量多,肠绒毛排列整齐且高度最大,褶皱个数最多。根据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学指标分析,饲料中添加适量小球藻,有利于半刺厚唇鱼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