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40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3篇
  7篇
综合类   367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249篇
畜牧兽医   151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21.
环境因子对棘胸蛙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环境因子(密度、光照强度、水温)对棘胸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发现:500尾/池是最佳放养密度;80×100Lux左右是最适宜的平均光照强度;23℃水温是最利于蝌蚪快速增长的温度.研究表明,可通过对环境因子的控制,有效加快棘胸蝌蚪生长发育,从而缩短养殖周期.  相似文献   
822.
生态种养一体化模式有效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最大程度开发土地产值,不但增加粮食产出、减少农药和化肥投入量,更是提升农产品品质和丰富农产品品种,为粮食生产提供低碳、生态、高效的借鉴样板,现将稻种养共生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23.
对杨树 虎纹 罗非鱼("林 - - 鱼")生态农业模式进行了3年的研究.结果表明,"林 - - 鱼"立体种养生态农业模式经济效益明显,250 m2种养池当年可产生经济效益4 800元左右."林 - - 鱼"立体种养生态农业模式也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表现在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带动农民发展生产、教育青少年等方面,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824.
机体的生长激素(GH)/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轴由GH系统和IGFs系统构成,可促进细胞增殖、调节生长发育、调控生理代谢,在机体生长发育调控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为明确棘腹GH/IGFs轴的功能结构和进化特征,为棘腹生长发育调控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对棘腹GH、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Ⅱ(IGF-Ⅱ)进行克隆并对其序列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与两栖类模式动物的多重序列比对发现,棘腹GH、IGF-Ⅰ和IGF-Ⅱ的功能结构域严格保守,具有一定的遗传多态性;IGF-Ⅱ的N端呈简缩进化趋势。2)遗传进化聚类分析发现,棘腹IGFs与两栖动物聚为一支,并与硬骨鱼相对近缘,说明IGF-Ⅰ和IGF-Ⅱ进化地位相对原始;棘腹GH则与类、鱼类等水生动物相对近缘,暗示该基因具有趋同进化趋势。3)为进一步明确上述基因的特异性功能位点,利用Swiss-model server软件解析其蛋白质结构,最终确定IGF-Ⅰ的THR52、LEU53、PHE72、PHE73、SER74为潜在的功能分化位点,IGF-Ⅱ的TYR81、LYS82、LYS83为潜在的功能分化位点,GH的PHE208为潜在的功能分化位点。由此可知,棘腹GH/IGFs轴的主要基因相对保守,但与已知模式物种相比,存在潜在的功能分化位点,可作为后期棘腹GH/IGF轴功能研究和遗传进化特征分析的分子靶标。  相似文献   
825.
干扰素(IFN)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功能,具备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为了解棘腹干扰素的基因信息,本试验明确了棘腹Ⅰ型IFN基因ORF编码长度为561 bp,编码的蛋白质含有1个信号肽和103aa的保守功能结构域。遗传进化分析显示,棘腹Ⅰ型IFN进化相对保守;其蛋白质结构主要由α螺旋构成,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能力相对保守。将目的片段装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并转化BL21(DE3)进行蛋白表达与纯化,获得了预期蛋白。本研究证实了棘腹Ⅰ型IFN属于相对保守的典型Ⅰ型干扰素;为后期深入挖掘棘腹IFN的生物学功能、促进广谱抗病毒生物制剂研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26.
为确定导致棘胸烂皮病的病原菌及其防治方法,从病死的棘胸头部、腿部和肝部分离得到3株病原菌,分别命名为LJ10201、LJ10202、LJ10203。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实验、16SrDNA基因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学分析鉴定,确认LJ10201、LJ10203菌株为弗氏柠檬酸杆菌,LJ10202菌株为布氏柠檬酸杆菌,分离得到的菌株感染健康棘胸可使棘胸出现烂皮病症状。分离得到的LJ10201菌株对新霉素、头孢拉定(先锋Ⅵ)等9种药物敏感,LJ10202菌株对头孢拉定(先锋Ⅵ)、氯霉素敏感,菌株LJ10203对新霉素、阿奇霉素等8种药物敏感。本研究为棘胸柠檬酸杆菌的分离鉴定及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27.
1种 1.1种选择 品种:选择纯种的中国林,不要误选黑龙江林、沼觉林等作种.  相似文献   
828.
抗菌蛋白皮抗菌肽,是两栖类动物中存在的天然免疫物质,在类中仍然保持着一定的活性。我们用提取中国林皮肤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PCR扩增得到DNA片段,并与GenBank上登陆的其他类的皮肤抗菌肽序列进行比较,发现此序列是一个新的皮肤抗菌肽序列。PCR产物与pMD18-T连接,得到阳性重组体pMD18-RTCD。将阳性重组体进行测序,分析皮素的氨基酸序列,显示它属于皮抗菌肽家族。此外,中国林抗菌肽氨基酸序列包含C-末端残基,同时具有两栖类动物抗菌肽的特征。这些信息对将来研究两栖类动物的天然免疫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作用。为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对我国林抗菌肽基因进行克隆表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29.
泽蛙的染色体组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骨髓细胞制片法,分析了福建产泽的染色体组型。其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6,臂数为肥,配成13对,分为二个组:大型染色体组(NO1-5),小型染色体组(NO6-13)。大型染色体组中除NO3为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外,其余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小型染色体组中NO6、7对的短臂上有明显次缢痕,除NO8、11对为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外,其余均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福建产泽中期分裂相中见有B染色体一条,其形态为端着丝粒染色体。通过福建产的泽与安徽、广东、四川及日本和菲律宾等地区泽染色体组型的比较,结果是差异明显,显示出泽核型多样性。  相似文献   
830.
为解析棘胸胚胎发育过程中酶活性变化特征及其对胚胎发育的影响,以全人工养殖的棘胸作为繁殖亲本,采用仿生态繁殖方式获得受精卵,系统观察胚胎发育时序和特征,同时分析4个主要发育阶段抗氧化酶活性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棘胸胚胎发育过程与其他类总体相似,但是也存在种特异性。其受精卵为沉黏性卵,卵径为(4.31±0.69) mm,分为动物极和植物极,其中动物极朝上,植物极朝下。在水温(24.5±0.5)℃条件下,由受精卵至出膜历时222.94 h,总积温5462.03 h·℃,至卵黄吸尽期历时288.44 h,总积温7066.78 h·℃。按照发育时序可将整个胚胎发育过程分为7个阶段24个时期。酶活性分析发现,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丙转氨酶以及丙二醛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在原肠中期酶活性降低,而谷草转氨酶却在原肠中期酶活性达到最高点,然后持续下降。此外,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4种酶活性均在卵黄吸尽期达最低,而丙二醛含量达到最低点为原肠中期。本试验可为棘胸的繁殖生物学和高效制种技术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