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3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5篇
  27篇
综合类   166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99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61.
新疆陆生固氮蓝藻的分布与生理生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藻是唯一具有原核生物结构而又有高等植物光合作用的生物类群。它们进行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放氧,为地球大气提供氧气。同时又能固定大气中的氮而合成植物可利用的氮化物。它们在地球生态系统氮、氧、碳循环中起重要作用。蓝藻对恶劣环境表现出极强的适应性。在各种逆境中能够生存与发展。因而它们在生态脆弱带的能量交换与物质循环中起更为重要作用。我们于1988—1990年,对新疆地区陆生固氮蓝藻的分布、生理生态及人工培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2.
(一)水质突变的产生原因1.夏、秋高温季节,由于池水较肥,蓝藻等浮游植物过度繁殖,下风处水面产生深绿色水花,形成"湖靛"。鱼池中藻类大量繁殖时会吸收水中的大量营养物质,引起水中酸、碱度的急剧变化,使藻类等浮游植物在10小时以内死亡,加之气温高,死亡的藻类等迅速分解,消耗水中氧气,产生大  相似文献   
63.
蓝藻是原核生物,又叫蓝绿藻、蓝细菌,是广适性藻类,在85℃的温泉中,在高山的冰雪中,在海洋及淡水中均有生存。尤其是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  相似文献   
64.
王春华 《农家顾问》2012,(10):48-49
随着池塘高密度驯化养鱼的推广和普及,单产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养殖季节的泛塘、中毒、突发鱼病等意外风险时常发生,给养鱼户带来了较大损失. 1.水质突变引起泛塘成因 在单产较高、水质较肥的池塘,盛夏季节浮游植物过量繁殖,特别是蓝藻门的铜绿微囊藻大量繁殖形成一层翠绿色"湖靛",一方面蓝藻大量繁殖时,在晚上产生过多的二氧化碳,消耗大量氧气;另一方面蓝藻死亡后产生的有毒物质可导致鱼肝脏出血.蓝藻的大量繁殖死亡后引起水质突变,不仅造成缺氧泛塘,还可产生很强的毒素,使池鱼缺氧中毒而死.  相似文献   
65.
1 蓝藻水华形成的条件 蓝藻暴发的条件目前为止仍然不是十分明确.但蓝藻大规模暴发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在夏季6~9月.光照、温度、水流、营养条件、气候条件等都有可能成为制约因素。根据调查研究藻类暴发所需要的条件包括。适宜的水温(藻类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8~30℃)。  相似文献   
66.
《海洋与渔业》2013,(6):70-71
清塘后,用80目筛网过滤进水。纳水至0.8-1.2米深左右,用漂白粉消毒,凋节水体pH值至7.8~8.5-3天后施用酵素菌①号培水.每亩6~8公斤(不计水深).先浸泡半个小时后全池泼洒,同时开足增氧机.以培育丰富的生物饵料。施川酵素菌之后2天,用试苗袋试苗,  相似文献   
67.
蓝藻抗病毒蛋白-N(Cyanovirin-N,CV-N)具有独特的广谱高效抗病毒活性,特别是因其能有效抑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而备受关注。综述了蓝藻抗病毒蛋白-N的结构、理化性质、抗病毒活性以及近年来国内外CV-N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8.
蓝藻堆肥中养分及微囊藻毒素含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和优化开放环境中脱水藻泥堆肥化处理工艺,以滇池打捞的蓝藻藻泥为原料,采用室外堆肥方法,研究米糠、麦麸、酒糟作为填充剂对蓝藻堆体的养分含量、发芽指数和微囊藻毒素(MCs)含量的影响,并对这些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堆肥结束后,碳素损失率为23.2%~36.2%,氮素损失率为40.7%~56.9%,总磷、总钾和灰分含量均增加;堆肥结束后,各处理的总养分含量(N+P2O5+K2O)均能满足有机肥料标准,堆肥50 d后各处理发芽指数都超过80%,MC-RR低于检测底限10μg/kg,MC-LR的降解率也达到90%以上。综合各类指标,麦麸作为填充剂的效果最好。堆肥过程中MC-RR含量和MC-LR含量间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微囊藻毒素含量与堆体有机碳和总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总磷、总钾、总养分含量以及灰分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9.
滇池蓝藻粉含粗蛋白43.69%,其它营养物质含量也较高,能否应用于畜禽饲料加以开发,本试验在肉仔鸡和肥猪的日粮中分别添加一定比例,经试验结果表明,蓝藻对猪、鸡生长有明显不良影响,而且随着饲粮中比例的增大、饲喂时间的加长而增大,病理解剖,肝、肾有明显的变性,不宜直接作饲料。  相似文献   
70.
《水产养殖》2007,28(2):20-20
近日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获悉,根据有关专家的研究和测算,采用纯生物治理手段,向太湖投入价值1亿元、大约2.8亿尾鲢鱼苗可有效控制太湖蓝藻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