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3篇
  5篇
综合类   32篇
水产渔业   34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南太湖底栖动物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南太湖水体蓝藻爆发前后底栖动物的种类及数量。2008年在南太湖中共采集到底栖动物21种(属),隶属于11科。底栖动物平均密度为769 个/m2 ,平均生物量为248.859g/ m2。第一优势种群为软体动物的河蚬、其次为环节动物寡毛纲的霍甫水丝蚓。结果同时显示,在蓝藻爆发高峰期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72.
梅花湖水库是福建省龙岩市的备用饮用水源,且兼有发电、防洪、养殖、旅游、调节气候等多种功能。但近两年来随着梅花湖水库网箱养鱼的过度发展,水库富营养化日益严重,已影响到备用饮用水源功能和渔业生产。梅花湖水库在2007夏季因蓝藻水华,曾发生死鱼事件。因此对该水库进行富营养化综合评价及成因分析,对今后科学规划库区渔业生产,合理利用生态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3.
讨论了蓝藻水华研究现状,综合现有的控藻理论,提出一套适用于中小湖泊水体的蓝藻水华综合治理措施,应用在上海市青浦区盈湖三岛水域,成功治理了该区域连续多年暴发的蓝藻水华.为保证蓝藻水华治理和污染水体水质改善的长效性,建立了一种以政府一次启动投资带动物业管理部门进行后续蓝藻水华防治以及水质改善和维护的净水渔业发展模式,成功地解决了公共区域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治理的资金来源问题.根据治理区域的特点,采用了生态陷区控藻方法,达到了小区域、低成本、高效率的快速灭藻效果.  相似文献   
74.
2017年7~9月对河南师范大学养殖基地暴发蓝藻水华的养殖池塘进行监测。结果显示,共鉴定浮游藻类25种(属),隶属于5门。7月水华初期和8月水华中期,优势种均为微囊藻(Microcystis sp.),占总浮游藻类的99%以上。浮游藻类丰度和生物量波动范围分别为(0.883~12.666)×10~8 cells/L和9.740~70.020 mg/L,生物多样性为0.05~1.15。总磷(TP)和总氮(TN)含量分别为0.32~0.51和4.18~7.09 mg/L,水温为22.1~30.6℃。TP、TN、水温较高是造成蓝藻水华暴发的主要原因之一,蓝藻水华暴发造成生物多样性整体偏低。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浮游藻类密度和生物量与TP、TN含量呈正相关,蓝藻门(Cyanophyta)与水温、TP、TN呈正相关。同时,微囊藻暴发最大的威胁是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 MCs)的释放,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MCs含量不得超过1.0μg/L,否则就会对水生生物产生危害。实验结束时,对水样和胞内MCs的测定。研究表明,水样中MCs含量为0.040μg/L,胞内MCs含量为0.686μg/L,该养殖池塘微囊藻毒素含量在安全范围内。  相似文献   
75.
为了解巢湖蓝藻水华暴发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10—2021年巢湖水华暴发面积、频次、藻密度及叶绿体a含量,分析了巢湖近10年蓝藻水华暴发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巢湖蓝藻在每年4—9月增殖较快,巢湖蓝藻水华暴发面积在2010—2018年呈上升趋势,2018年达434 km2,为巢湖蓝藻水华暴发的拐点,此后水华面积下降。2017—2021年巢湖藻密度稳中有降,水华面积呈下降趋势,但水华暴发频次未见减少。基于近10年巢湖营养盐浓度、气温、水位、降雨量、日照时数数据与蓝藻水华暴发面积的相关分析表明,氮、磷营养盐是诱发巢湖藻类增殖的主要原因,气温、降雨量、日照时数、水位等气象水文因子为巢湖蓝藻水华暴发的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76.
本文通过回顾江苏省水利部门2007年以来太湖蓝藻水华及湖泛防控工作进展,总结了太湖蓝藻预警、打捞处置、藻泥利用以及规范化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同时,分析了现阶段太湖安全度夏面临的蓝藻生物量居高不下、应急防控成本增加、监管能力不足等难点问题,提出了加快骨干引排工程建设、提升蓝藻水华防控能力、加快构建信息化监管平台,以及健全应急防控标准体系等工作建议,为提升太湖应急防控工作水平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