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3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32篇
林业   279篇
农学   43篇
基础科学   5篇
  11篇
综合类   679篇
农作物   59篇
水产渔业   190篇
畜牧兽医   69篇
园艺   79篇
植物保护   18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描述了毛竹的1个新栽培变种——绿槽龟甲竹。其竹秆下部一段的节交互歪斜,上下节在一侧相连,而节间在另一侧偏肿呈龟甲状,竹秆黄色,且龟甲状秆对称绿色纵条纹,分枝一侧纵沟槽绿色,叶片有淡黄色细纵条纹。  相似文献   
22.
植硅体是一种新兴的植被、环境和气候代用指标,被广泛应用于古生态学和考古学中,其作为古植被和古气候指标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现代植物植硅体形态研究。例如,画眉草亚科(Eragrostoideae)植物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均能发育成形态和大小相近的短鞍型植硅体,迄今为止有关其详尽的形态对比研究比较少。本研究描述了5种画眉草亚科植物和芦苇的茎叶和花穗产生的短鞍型植硅体的形态,并测量了植物不同部位产生的短鞍型植硅体的长度和宽度。结果表明:除小画眉草(Eragrostis minor)花穗短鞍型植硅体无凹边外,大部分短鞍型植硅体形态相似;进一步引入形态参数区分,画眉草亚科植物茎叶短鞍型植硅体的底长平均为(11.9±2.3)μm,鞍长平均为(8.1±1.9)μm,宽度平均为(12.2±2.7)μm,芦苇茎叶短鞍型植硅体底长平均为(11.9±2.2)μm,鞍长平均为(7.9±1.1)μm,宽度平均为(11.2±1.6)μm,表明画眉草亚科植物和芦苇茎叶的短鞍型植硅体形态测量数据重合,且两者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然而,小画眉草花穗短鞍型植硅体底长平均为(8.3±1.0)μ...  相似文献   
23.
报道了发现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灵寿县五岳寨旅游风景区的膜翅目Hymenoptera叶蜂科Tenthredinidae叶蜂亚科Tenthredininae河北省3个新记录种——窄带横斑叶蜂Tenthredo parapompilina Wei&Nie, 1999、断突平斑叶蜂Tenthredo xanthotarsis Cameron,1876和圆斑纤腹叶蜂Tenthredo jozana (Matsumura, 1912)。标本保存于华东药用植物园科研管理中心昆虫模式标本室。  相似文献   
24.
记述在华北和华东地区严重危害白蜡的一种膜翅目叶蜂科食叶新害虫:白蜡敛片叶蜂Tomostethus fraxini Niu&Wei, sp. nov.。其单眼后区强烈隆起,宽长比约等于2;触角第3节微长于第4、5节之和;体和足全部黑色,体毛银色;中胸前侧片下部具宽阔裸带;腹部背板具微细刻纹,锯鞘毛黑褐色,伸向后方等,与本属其他种类明显不同。敛片叶蜂属(Tomostethus Konow)在国内也是第一次确定性报道。比较山东种群与北京种群的线粒体基因组差异,确定两地种群属于同一种类。比较白蜡敛片叶蜂与已报道cox1数据的2种敛片叶蜂之间的cox1差异,白蜡敛片叶蜂与黑毛敛片叶蜂和黄肩敛片叶蜂的差异十分显著。为便于本属害虫鉴定,编制了敛片叶蜂属世界已知种类检索表。  相似文献   
25.
2017~2019年,明确了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在玉米田的发生规律,在此基础上,2018~2019年,对此害虫的田间防治进行了初步研究.在2018年的试验过程中,选取短稳秆菌、1.2%烟碱·苦参碱乳油和氯虫苯甲酰胺进行该害虫的田间防治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防治效果好的药剂是1.2%烟碱·苦参碱,防治效果达90%以上.为...  相似文献   
26.
黑缝油菜叶甲又称油菜金花虫,是危害十字花科蔬菜和油菜的主要害虫,属鞘翅目叶甲科。笔者对其进行了多年的田间调查、人工饲养和防治试验,现将相关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7.
丁鱥,学名Tinca tinca(Linnaeus),隶属于鲤科、雅罗鱼亚科、丁鱥属,广泛分布于欧洲各地,在欧洲有皇家宠鱼之称,在我国仅分布于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该品种为淡水底栖鱼类,杂食性,肉质鲜美,生长速度快,对含氧量变化适应性强,经驯化能较好地摄食人工饵料,易于养殖。16—18世纪欧洲就有池塘养殖丁鱥的记载,由于丁鱥的地理分布偏远,国内对其研究一直不多。2001-2002年上海水产大学和新疆建设兵团农十师额河特种鱼类繁育场合作,成功地诱导了丁鱥产卵,目前,福建、广东、湖北、浙江等省市已先后引进试养。现将其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
为明确小热激蛋白在沙葱萤叶甲Galeruca daurica应对温度胁迫中的作用,采用PCR方法克隆沙葱萤叶甲小热激蛋白基因Hsp20GdHsp20.6)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序列,应用在线软件对GdHsp20.6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原核表达技术诱导表达及纯化其编码蛋白,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技术分析不同温度胁迫下GdHsp20.6基因的表达量。结果显示,GdHsp20.6基因ORF序列长度为543 bp,编码180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20.6 kD,无跨膜区和信号肽。GdHsp20.6氨基酸序列有高度保守的α-结构域。GdHsp20.6氨基酸序列与其它鞘翅目昆虫的Hsp20氨基酸序列有较高的一致性,其中与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的Hsp20.99氨基酸序列的一致性最高,为63%。GdHsp20.6基因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细胞系中成功表达,经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isopropyl-β-d-thiogalactoside,IPTG)诱导后GdHsp20.6蛋白成功表达,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表明融合蛋白大小与预测大小一致,并纯化获得了纯度较高的目的蛋白GdHsp20.6。低温(-10~5℃)和高温(35~40℃)处理1 h以及处理后25℃恢复30 min均能诱导GdHsp20.6基因表达上调,并且0℃处理30~120 min也能诱导GdHsp20.6基因表达上调。表明GdHsp20.6基因在沙葱萤叶甲应对低温和高温胁迫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9.
玉米根萤叶甲在欧洲和美国是一种严重为害玉米的入侵性害虫,传播速度快,侵入我国的可能性极高。本文针对其难以快速准确进行形态鉴别的问题,以玉米根萤叶甲为研究对象,以其他9种/生物型叶甲总科常见害虫为参照,采用基于COⅠ基因的种特异性PCR方法(species-specific COⅠ, SS-COⅠ),研究其快速分子检测鉴定技术。通过提取10种/生物型叶甲DNA和通用型引物扩增测序,获得其基因片段的碱基序列,并比对分析设计1对玉米根萤叶甲特异性引物(DvvZCE1/DvvZCF1),其扩增片段为462 bp。种特异性检验结果显示,该对引物只对玉米根萤叶甲的COⅠ基因具有扩增能力,对其他常见叶甲类害虫,包括玉米双斑长跗萤叶甲、榆黄毛萤叶甲、黄曲条跳甲、油菜蚤跳甲、黄点直缘跳甲、莲草直胸跳甲、枸杞负泥虫以及褐足角胸叶甲的棕黄型和蓝绿型没有扩增能力,该对引物不仅对成虫有很好的扩增效果,对单粒卵、2龄幼虫以及成虫残体(包括触角、头部、胸部、腹部、前足、后足)也具有同样的扩增效果,其最低检出阈值为102.73 pg/μL(相当于1/122 880头雌性成虫)。玉米根萤叶甲特异性SS-COⅠ检测技术在其口岸检疫,以及有效阻截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0.
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 Gestro)是近年来严重危害棕榈科植物的主要入侵害虫之一,本文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研究了虫螨腈和唑虫酰胺复配微乳剂对槟榔椰心叶甲的防治效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5个配比对椰心叶甲的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复配制剂对椰心叶甲具有显著增效作用,其中10%虫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