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95篇 |
免费 | 141篇 |
国内免费 | 19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87篇 |
农学 | 414篇 |
基础科学 | 226篇 |
599篇 | |
综合类 | 2208篇 |
农作物 | 234篇 |
水产渔业 | 14篇 |
畜牧兽医 | 432篇 |
园艺 | 457篇 |
植物保护 | 25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6篇 |
2023年 | 78篇 |
2022年 | 107篇 |
2021年 | 126篇 |
2020年 | 129篇 |
2019年 | 126篇 |
2018年 | 100篇 |
2017年 | 118篇 |
2016年 | 160篇 |
2015年 | 142篇 |
2014年 | 244篇 |
2013年 | 289篇 |
2012年 | 378篇 |
2011年 | 372篇 |
2010年 | 293篇 |
2009年 | 318篇 |
2008年 | 329篇 |
2007年 | 272篇 |
2006年 | 234篇 |
2005年 | 269篇 |
2004年 | 145篇 |
2003年 | 130篇 |
2002年 | 74篇 |
2001年 | 119篇 |
2000年 | 61篇 |
1999年 | 63篇 |
1998年 | 38篇 |
1997年 | 48篇 |
1996年 | 57篇 |
1995年 | 48篇 |
1994年 | 75篇 |
1993年 | 74篇 |
1992年 | 36篇 |
1991年 | 38篇 |
1990年 | 21篇 |
1989年 | 41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3篇 |
1958年 | 4篇 |
1957年 | 3篇 |
1953年 | 1篇 |
195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谷子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简称地膜谷子)是一项增产效益非常显著的农业实用技术。地膜谷子不仅显著提高了谷子的单产水平,而且改变了旧的谷子耕作栽培习惯,为谷子栽培技术注入了新的活力。谷子地膜覆盖后土壤含水量增加,地温提高,土壤保墒能力增强,生育进程加快,成熟期提前5d左右。 相似文献
992.
993.
水分状况及硼素营养对油菜苗期根系生长及硼营养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 ,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施硼对油菜苗期根系生长、硼吸收、利用及其移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土壤含水量、施硼量的下降 ,油菜根长、根体积、根系生长速率、根 /冠比减小 ,根系及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降低 ,植株地上部硼浓度及含硼量下降。而硼利用效率、硼运移指数则随土壤含水量、施硼量的下降而升高。不同油菜品种的根系形态参数 (包括根长、根体积、根干重、根冠比及根系生长速率 )、硼利用效率及运移指数存在明显差异 ,即在相同条件下 ,V1根系较发达 ,硼利用效率、运移指数均高于V4 。研究认为 ,根系发达程度、硼利用效率及硼移动性大小是不同基因型油菜耐缺硼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4.
【目的】针对延河流域人工植被建造存在植被退化的问题,比较了自然植被与人工植被地上生物量的差异及其土壤水分效应,探寻人工植被退化的原因,为延河流域植被恢复重建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共采集57个气象站点1980-2000年的气候数据,并根据降雨和温度变化,将延河流域划分为17个环境梯度单元,测定了自然植被地上生物量及0~50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分析自然植被的空间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对自然植被与人工植被地上生物量及相应的土壤水分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延河流域自然植被地上生物量在空间上存在明显差异,从西北向东南呈现逐渐递增的变化趋势。自然植被地上生物量与年均总降雨量呈正相关关系,与年均生长季温度呈负相关关系;相同气候区的自然植被地上生物量随坡位和坡向的变化差异均很大。以自然植被为参照,人工植被地上生物量最大超载可达30 425.83g/m2,最小超载为118.93g/m2,平均为6 668.00g/m2,说明人工植被地上生物量明显超出了自然状态下所能承载的范围。与自然植被相比,人工植被土壤水分最大亏缺量可达80.5g/kg,说明人工植被地上生物量的超载引起平均土壤含水量显著低于自然植被,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土壤干层,进而导致人工植被群落的衰退或死亡。【结论】生物量超载是引起土壤水分耗竭、植被退化的主要原因。植被恢复重建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特定立地环境条件下潜在生物量的制约,而不是盲目地选择不适宜的物种。 相似文献
995.
黄土区切沟治理水土保持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黄土区切沟治理效益 ,在山西吉县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 .研究表明 :治理切沟的防洪减沙效益十分明显 ,降雨量为 70 .4mm ,30min最大雨强 0 .92mm min .未治理切沟土壤侵蚀量达 2 389t km2 ,而治理切沟水沙尚未出沟 .同时对治理切沟不同部位的不同林分土壤含水量、土壤理化性质等进行了研究 ,发现切沟内塌积土上林木生长、理化性质均优于其它地形部位 相似文献
996.
放牧对草甸草原土壤水热状况和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呼伦贝尔草甸草原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原群落土壤水热状况和地上生物量的影响,旨在揭示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生长季平均土壤温度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放牧对群落3个组份[羊草(Leymus chinensis)、贝加尔针茅(Stipa baicalensis)、杂类草]生物量和相对优势度产生影响。其中,羊草地上生物量和优势度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显著线性降低,而贝加尔针茅和杂类草的生物量与优势度均在中度放牧处理下最高。土壤含水量与羊草生物量显著正相关,与杂类草生物量负相关,而与贝加尔针茅生物量间的关系极弱。本研究为完善放牧优化理论,揭示放牧在草地生态系统功能过程中的梯度效应提供了一个较为重要的研究线索,为草地放牧优化管理制度的确立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7.
本文通过研究切割长度和含水量对玉米秸秆青贮发酵品质及营养成分的影响,旨在为制备优质青贮饲料提供数据依据。试验以原料切割长度和含水量为试验因素,切割长度设置L1=1~2cm、L2=3~5cm2个水平,含水量设置W1=65%、W2=70%、W3=75%3个水平,共6个试验组,每组3次平行,在发酵60d后开袋,测定各试验组玉米秸秆青贮的发酵指标和营养成分指标。结果表明,原料切割长度为1~2cm、含水量为70%的青贮饲料试验组的感官评分为19分,优于其他试验组;同时,随着原料切割长度的增加,各试验组的乳酸、乙酸、干物质、粗蛋白、可溶碳水化合物含量逐渐降低,p H值、丁酸、氨态氮/总氮、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逐渐升高,各试验组的丙酸含量无显著差异;而随着原料含水量的增加,各试验组青贮饲料的乳酸、乙酸含量逐渐升高,p H值、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逐渐降低,氨态氮/总氮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干物质、粗蛋白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含水量为75%时丁酸含量较高。综合各项指标,在玉米秸秆青贮过程中,玉米秸秆原料切割长度选择1~2cm、含水量选择70%时,青贮饲料在感官品质、发酵品质... 相似文献
998.
几种牧草对河西走廊盐渍化土壤改土培肥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在河西走廊盐渍化土地上种植老芒麦、扁穗冰草、碱茅和紫花苜蓿4种优质牧草,对盐渍化程度均有一定的改良效果.其中碱茅对盐渍化土壤的改土培肥效果最好,建植3年后的碱茅,与对照比较,0~20 cm土层中自然含水量增加125.99 g/kg,总孔度增加16.14%,容重降低0.27 g/cm3,pH值由8.43降到8.10,全盐含量降低52.90 g/kg,脱盐率达到76.12%,有机质增加3.67 g/kg,碱解氮含量增加18.63 mg/kg,速效磷和钾亦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999.
生姜是喜湿、怕旱、不耐涝的喜弱光耐荫作物。地面覆草后土表1-5厘米深处温度比裸地可降低5℃-10℃,土表空气温度明显提高,土壤水分可比裸地提高50%-100%,降低了地温,阻挡了土壤水分蒸发,提高最土壤相对含水量,在一定程度上发送了姜田小气候, 相似文献
1000.
研究了青海湖鸟岛地区不同土壤水分梯度下个体与群落水平株高,根长和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分配。旨在:(1) 在小尺度上调查不同土壤水分梯度对草地高、根长和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的影响;(2) 在个体和群落水平上检验同速生长理论;(3) 为青海湖周边地区地下生物量估计提供数据支持,并讨论环境因素对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比值(R/S)的影响。结果表明:个体水平上株高、根长、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都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群落水平上地上生物量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地下生物量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青海湖流域鸟岛地区个体水平上根长、株高比值的变化范围为0.3~6.0,均值和中值分别为1.6和1.3;个体水平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的比值也有较大的变化范围(0.4~11.3),均值和中值分别为2.5和1.5;群落水平地上生物量变化范围为221.59~352.77 g·m-2,地下生物量变化范围为741.98~1182.20 g·m-2,地下、地上生物量比值的变化范围为1.4~7.1,均值和中值分别为3.0和1.9。土壤水分在个体和群落水平上都影响到了植物株高、根长以及生物量的分配。基本表现为:个体水平上株高、根长、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都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群落水平上地上生物量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地下生物量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该区域草地生物量分配规律在个体和群落水平上都不支持等速生长假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