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46篇
  免费   366篇
  国内免费   876篇
林业   342篇
农学   629篇
基础科学   110篇
  539篇
综合类   3485篇
农作物   422篇
水产渔业   343篇
畜牧兽医   2399篇
园艺   495篇
植物保护   424篇
  2024年   100篇
  2023年   346篇
  2022年   395篇
  2021年   437篇
  2020年   401篇
  2019年   512篇
  2018年   245篇
  2017年   423篇
  2016年   538篇
  2015年   453篇
  2014年   531篇
  2013年   524篇
  2012年   688篇
  2011年   632篇
  2010年   561篇
  2009年   491篇
  2008年   417篇
  2007年   366篇
  2006年   240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川榛柱头可授性及花粉管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川榛为实验材料,以平榛和平欧杂种榛为对照,采用荧光显微法观察不同环境条件、不同授粉方式、不同花序形态、不同授粉时间柱头上花粉的附着数量、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的生长特性,以期确定川榛最佳可授期和授粉方式,掌握花粉萌发所需的适宜温湿度。结果表明:川榛不同花期柱头可授性大小为:盛花期末花期露红期;川榛疏散状花序的可授性优于直簇状,平刷授粉效率优于点授;在加双层湿滤纸的培养皿高湿度条件下,花粉管萌发和生长速度先于温室和田间条件,说明湿润温和的环境更利于川榛花粉的附着、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环境温湿度和种质对花粉管萌发具有重要影响,花粉管的生长速度受环境温湿度的影响较大,与种质无关。  相似文献   
952.
953.
954.
955.
956.
旱涝交替胁迫对水稻荧光参数与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控制灌排条件下旱涝交替胁迫对水稻不同生育阶段荧光参数和光合特性的影响,以农田水位为调控技术指标,采用蒸渗测坑进行水稻栽培试验,在分蘖期、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乳熟期分别设置先旱后涝胁迫(HZL)、先涝后旱胁迫(LZH)2种旱涝交替胁迫模式,测定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主要荧光参数及光合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旱涝交替胁迫会减少SPAD,其中HZL处理产生的抑制作用更强;分蘖期、拔节孕穗期旱涝交替胁迫光能转化效率、光化学淬灭系数、最大潜在电子传输速率、光饱和点、净光合速率、潜在水分利用效率等荧光参数和光合指标可以恢复甚至超过对照水平,而在抽穗开花期、乳熟期产生不可逆的影响;旱涝交替胁迫下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分别在分蘖期、乳熟期受到抑制,拔节孕穗期得到促进;HZL处理提高了非光化学淬灭系数,其他主要荧光参数和光合指标HZL低于LZH处理。水稻分蘖期、拔节孕穗期LZH处理对光合作用的补偿作用更大,抽穗开花期、乳熟期HZL处理对光合作用的抑制作用较LZH处理更明显,因此,在水稻生育后期应尽量避免重度的旱涝交替胁迫,尤其要避免发生旱涝急转。  相似文献   
957.
实时荧光PCR技术不再局限于一般的动物疫病诊断,还逐步推广到病毒性、寄生虫性疫病中,不仅能发挥常规的PCR技术技术优势,还能实现定量分析,这是以往PCR技术诊断所无法达到的效果。且随着荧光PCR试剂盒的开发与推广,实施荧光技术在动物疫病诊断中的应用,不需要再进行PCR后期处理,提高结果诊断的可靠性及重复性,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实时监测,缩减了以往的检测时间,备受动物疫病诊断者的青睐和关注。  相似文献   
958.
RPD3/HDA1是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s)家族中最大的亚族,已知的HDAC家族基因在拟南芥、水稻等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非生物胁迫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小麦中对HDACs的研究却较少。为探究小麦中 RPD3/HDA1家族基因对热胁迫的响应,本试验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小麦全基因组中鉴定出36个小麦 RPD3/HDA1基因,并对其基因结构、进化关系、顺式作用元件和热胁迫下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3A和4A外,其余小麦染色体均含有该家族基因,其基因结构中外显子和内含子的数目差异明显。该小麦家族基因在不同组织和不同逆境胁迫中存在差异表达, TaHDAC-Ⅱ-3a、 TaHDAC-Ⅱ-3b和 TaHDAC-Ⅱ-3d在叶片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组织, TaHDAC-Ⅰ-2d、 TaHDAC-Ⅰ-2a和 TaHDAC-Ⅰ-2b在热胁迫后表达量有明显上调。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基因在同一生育时期的热胁迫下响应不同,同一基因在不同生育时期对热胁迫的响应也不同,并且相对于35℃而言,多数基因对42℃胁迫响应更显著。这些结果对寻找小麦 RPD3/HDA1家族候选耐热基因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59.
【目的】分析梭梭14-3-3蛋白基因HaFT-9在不同胁迫下的表达模式,解析HaFT-9蛋白结合特性,为研究梭梭抗逆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梭梭cDNA为模板克隆14-3-3蛋白基因HaFT-9,利用qRT-PCR技术对该基因在不同胁迫下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并通过酵母双杂交实验验证HaFT-9蛋白结合特性。【结果】克隆得到ORF长度为789 bp的梭梭14-3-3蛋白基因,命名为HaFT-9。梭梭幼苗在20% PEG6000、200 mmol/L NaCl和100 μmol/L ABA处理下,HaFT-9的表达量均在胁迫6 h时达到峰值,在20 μmol/L IAA处理下,HaFT-9的表达量在胁迫1 h时达到峰值。梭梭幼苗经40、55℃和55、65℃模拟地表高温胁迫,高温胁迫适应性试验中的常温复原阶段HaFT-9均上调表达。酵母双杂交实验表明HaFT-9可与自身形成同源二聚体。【结论】克隆得到HaFT-9基因(登录号为API85525.1),该基因可响应干旱胁迫、盐胁迫、ABA和IAA处理,并与高温胁迫适应性相关,HaFT-9蛋白能与自身互作形成同源二聚体。  相似文献   
960.
新疆棉田根际土壤真菌荧光PCR技术定量及其时空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新疆棉花黄萎病病株根际土壤真菌数量的时空动态变化,及棉花根际土壤真菌与黄萎病病原菌数量的相关性。【方法】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新疆不同植棉区及其不同生育时期棉田根际土壤真菌总量和棉花黄萎病病原菌数量进行测定,分析棉花黄萎病病株根际土壤真菌数量在不同植棉区和不同生育时期的变化趋势,及棉花根际土壤真菌与棉花黄萎病病原菌数量的相关性。【结果】新疆不同植棉区的棉花在不同生育期其病株根际土壤真菌数量表现出不同变化趋势。哈密棉花病株吐絮期根际土壤真菌最大值达 6.16×104 copies/g FRW;库尔勒棉花病株根际土壤真菌在苗期达到最大为4.23×104 copies/g FRW;阿拉尔棉花病株根际土壤真菌在苗期至蕾期逐渐增加,随后逐渐减小,在吐絮期达到最小值为1.41×10-4copies/g FRW。北疆精河和东疆哈密棉花根际土壤真菌数量与黄萎病病原菌数量的PCC分别高达0.989和0.993,呈显著正相关。南疆图木舒克棉花根际土壤真菌数量与黄萎病病原菌数量的PCC为0.880,呈正相关。【结论】新疆棉花黄萎病病株根际土壤真菌含量较高,在不同采样区和不同生育期,其根际土壤真菌总量均呈波动性变化。从棉花的四个生育期(苗期、蕾期、花铃期、吐絮期)来看,棉花病株根际土壤真菌数量最大值出现在吐絮期。新疆棉花病株根际土壤真菌数量的空间变化是东疆大于南疆大于北疆。在不同生态区,棉花根际土壤真菌和棉花黄萎病病原菌之间表现为正相关,而在不同发育期则表现为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