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80篇
  免费   241篇
  国内免费   244篇
林业   173篇
农学   201篇
基础科学   252篇
  637篇
综合类   3228篇
农作物   358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515篇
园艺   1131篇
植物保护   146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194篇
  2022年   201篇
  2021年   199篇
  2020年   183篇
  2019年   199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187篇
  2016年   192篇
  2015年   188篇
  2014年   271篇
  2013年   287篇
  2012年   387篇
  2011年   355篇
  2010年   344篇
  2009年   347篇
  2008年   344篇
  2007年   283篇
  2006年   306篇
  2005年   257篇
  2004年   222篇
  2003年   207篇
  2002年   163篇
  2001年   182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122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5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0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6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61.
果实套袋技术在荔枝生产上的应用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潮州市农业科技发展中心自 2 0 0 0年采用荔枝专用袋开展荔枝果实套袋试验示范 ,2 0 0 1年增加潮州市果树研究所为试点扩大示范 ,对荔枝不同品种、不同时期果实套袋及相关配套技术开展应用示范。经两年多试验 ,效果明显。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示范果园 试验时间为 2 0 0 0年 3月至2 0 0 1年 7月。选管理水平较好 ,长势相对一致的 4~ 6年生荔枝园 ,品种有妃子笑、黑叶、马贵“14 78”优系。分别在潮州市农业科技发展中心生态农业示范场、文祠镇建成果林场、意溪镇莽杉果庄、潮州市果树研究所和登塘镇等 5个丘陵山地果园进行试验。2 0 0 0…  相似文献   
62.
外源腐胺对糯米糍荔枝座果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研究了腐胺(Put)在不同时期、不同浓度和不同次数喷施对糯米糍荔枝座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盛花期喷施30-40mg/L的座腐胺1次,对提高糯米糍荔枝的座果率效果最好,而对果实体积和单果重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3.
李鄂平 《植物医生》2003,16(2):24-24
烂脚病又称脚腐病 ,是近年来荔枝、龙眼果园受害日趋严重的一种病害。受害植株主干基部树皮腐烂 ,发病部位一般离地面 2 0~ 30cm。1 危害症状烂脚病发病初期病部皮层变粗糙 ,逐渐变褐色 ,不定形湿腐 ,常流出树液 ,病部深达木质部 ,高温多湿时病部迅速向纵横扩展 ,引起主干、主根、侧根 ,甚至须根腐烂 ;干燥时病部干枯开裂、脱皮 ,严重时似环剥状。植株被害后部分叶片变黄 ,容易脱落 ,落叶枝容易干枯 ,重病时常引起果树早花 ,挂果少 ,果实变小变酸 ,若病部环绕主干一周 ,上部叶片严重黄化 ,枝条大量干枯 ,以至全株枯死。2 发病条件在夏…  相似文献   
64.
荔蝽卵平腹小蜂对荔枝蝽的控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0年至2001年在广西北流进行了释放荔蝽卵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的田间试验,第1年放蜂2次,荔蝽卵平腹小蜂寄生率为82.5%,第2年在放蜂量减少一半的情况下,荔蝽卵平腹小蜂寄生率为48.3%,自然天敌荔蝽卵跳小蜂寄生率2a分别为11.8%和22.5%,处理区的残存荔枝蝽若虫2a均为2头/株,而对照区的残存荔枝蝽若虫第1年为29头/株,第2年达90头/株。试验显示:处理区荔枝蝽若虫数量显著降低,荔蝽卵平腹小蜂能有效地控制荔枝蝽的危害。  相似文献   
65.
荔枝环剥时期对新梢生长及碳素储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枝梢环剥显著抑制了‘怀枝’荔枝新梢的生长,并导致射线细胞和髓部大量积累淀粉。梢芽萌发或伸长前环剥可完全抑制新梢生长,而新梢快速伸长期环剥对其抑制效应最弱。秋季环剥对新梢的抑制和对淀粉积累的促进效应明显高于春季环剥。环剥口以上的老叶面积和环剥位置并不影响环剥对新梢生长的抑制效应和促进淀粉的积累效应,但环剥口以上单位枝梢长度的叶面积与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6.
荔枝品种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应用AFLP技术,对39个荔枝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分类研究。筛选出适于荔枝AFLP分析的最佳引物组合3对,分别为EcoRI AAC+MseI CTG,EcoPd AGC+MseI CAT,EcoRI ACC+Msel CAT。在分子水平上,荔枝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并非形态学性状所体现的那样丰富。AFLP分析将39个荔枝品种分成了6组,与传统的以果皮龟裂片隆起类型为分类标准的分类没有一致性。初步建立起荔枝主要栽培品种的分子标记标准图谱。应用AFLP技术对来自两个不同地方的两个荔枝品种(桂味、妃子笑)进行了鉴别。  相似文献   
67.
荔枝和龙眼是无患子科植物中最重要的两种乔木果树 ,由于树体高大 ,童期长 ,遗传组成高度杂合 ,常规育种进展比较缓慢 ,但自 2 0世纪 80年代开始 ,特别是 90年代中期以来 ,国内外果树工作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生物技术研究 ,在细胞水平和DNA分子水平研究上取得了长足进步。本文将从研究进展和应用展望两方面进行综述和讨论。1 生物技术在荔枝、龙眼繁殖和品种改良中的研究进展1 1 器官与组织培养再生 茎梢培养 :荔枝、龙眼组织器官中酚类物质含量高 ,外植体极易褐变致死 ,茎梢培养难度大。黄祖珍等最早报道了荔枝实生幼苗的茎段培养 ,茎…  相似文献   
68.
荔枝冷害过程中果皮色泽、花色素苷和类黄酮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了‘糯米糍’荔枝果实在3 ℃和0 ℃条件下果皮的色泽和花色素苷及类黄酮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果实在0 ℃下14 d 时褐变指数迅速增大, 21 d 时已遭受不可逆的冷害。在冷藏过程中, 果皮的色泽指标a、L、C 值及花色素苷、类黄酮、总酚含量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 0 ℃下比3 ℃下降快。0 ℃下14~21 d , a、L、C 值分别下降了27.95 %、33.58 %和58.47 % , 而21 d 时果皮花色素苷、类黄酮和总酚含量依次为采收时的18.08 %、35.99 %和41.64 %。说明冷害加速了荔枝果皮花色素苷的降解及类黄酮和总酚的变化, 促进了褐变进程的发生。果皮a、L、C 值与褐变指数、花色素苷含量呈显著相关性( P < 0.05) ,采用自动测色色度计可真实地反映果皮花色素苷含量和褐变程度。  相似文献   
69.
荔枝钾镁肥配施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荔枝为岭南佳果之首。2001年广东省荔枝种植面积已达27.48万hm^2,占全省水果种植面积的29.0%。广东荔枝主要种植在丘陵坡地上。土壤养分肥力较低,土壤的钾、镁营养缺乏较为普遍。缺镁程度甚至比缺钾更为严重。在荔枝生产上普遍偏施氮肥,造成荔枝果实产量低且不稳。钾是一种重要的品质元素,在植物吸收上钾、镁之间存在拮抗关系。目前荔枝在施肥方面的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70.
环切对糯米糍荔枝果实大小和裂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果母枝和主枝环切处理导致糯米糍荔枝的果实大小显著减小,裂果率显著增加,环切圈以上叶片中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显著增加,结果母枝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果实中的总糖与蔗糖含量则显著地降低。据此认为,近几年来,糯米糍的果个比20世纪80年代明显减小,裂果增加,很可能与生产中多年连续施行主枝环切(或环剥)技术有关,而碳水化合物运入果实量的减少可能是环切导致果实变小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