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7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8篇
林业   58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13篇
  161篇
综合类   339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983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4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0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评价草地质量初探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以草地优良牧草产量、可食牧草产量、载畜量、牧草利用率和覆盖度为主要指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工分析的方法,对武威地区32个类型草地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质量最好的草地是山地草甸,质量最关的是干荒漠和荒漠摹。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武威地区草地质量分级的方案。  相似文献   
92.
通过对高寒草甸草地光谱反射率的测定,分析其不同生育期、不同长势条件下的光谱特性。结果表明,长势越好,在近红外波段(CH2)中的反射率越高,而在可见光波段(CH1)中反射率越低;NDVI在牧草生长早、中期阶段相关较好,而在生长旺盛期相关较差,RVI在整个生长季里与牧草产量的相关关系较好。  相似文献   
93.
94.
高寒草甸黑土型退化草地土壤物理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于人类不合理利用草地,黑土滩面积不断扩大。通过测定和分析黑土型退化草地土壤物理方面的几个性状,为恢复黑土型退化草地的植被,提高其生产力,探讨黑土型退化草地的成因过程,控制黑土型退化草地的扩大和黑土型草地的改良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95.
本研究阐明草地补播对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食性的影响,能为其防控和草地管理提供重要参考.利用胃容物显微分析法,研究高原鼢鼠在甘南高寒草甸补播草地和退化草地的食性与生态位差异.结果发现,草地补播显著改变了高原鼢鼠的食物资源,退化草地下优势植物主要是菊科(Asteraceae,45.30%)、唇形科(Lamiaceae,26.40%)和蔷薇科(Rosaceae,18.72%),而补播后则变为禾本科(Poaceae,37.00%)、蔷薇科(25.68%)和莎草科(Cyperaceae,16.54%).退化草地中高原鼢鼠采食15科27属27种植物,食物比例中蔷薇科(45.72%)、禾本科(19.68%)和廖科(Polygonaceae,17.11%)最高.而在补播草地高原鼢鼠采食15科25属28种植物,主要采食蔷薇科(40.71%)、禾本科(25.32%)、廖科(11.70%)和莎草科(11.45%).草地补播影响了高原鼢鼠采食植物的比例,且食性的生态位宽度、食物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有所提高.综上所述,补播可以通过减少杂类草的比例来减少高原鼢鼠的食物来源,喜食植物的减少可能会增加高原鼢鼠的觅食时间从而增加高原鼢鼠的觅食代价.通过补播影响高原鼢鼠食性是其生态防控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6.
为探究高寒草甸不同退化程度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变化,本研究综合考虑了植物物种多样性和多种生态系统功能如生产力、养分循环和固存能力、土壤涵养水分能力等,运用降维因子分析的方法计算了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综合分析了植物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和多功能性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寒草甸退化显著降低了Margalef指数、Shannon-wei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P<0.05),各生态系统功能趋于恶化。高寒草甸退化导致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下降,综合统计量结果为轻度退化(21.9955)>中度退化(8.7295)>重度退化(—30.7245)。植物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中Simpson指数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指数拟合的结果最好,说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受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制约。本研究可为青藏高原草地退化及恢复的过程和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7.
放牧是新疆山地草甸重要的利用方式,探明放牧对草地土壤呼吸的影响机制,可为深入了解草地碳汇功能,合理的利用草地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在天山北坡中段山地草甸开展,以长期放牧和围封草地(CK)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干筛法将土壤筛分为<0.25 mm,0.25~1 mm,1~2 mm,2~4 mm粒径的土壤团聚体,并测定了各粒径团聚体的比例、土壤β-葡萄糖苷酶、土壤β-木糖苷酶、土壤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活性及其21天的CO2释放量。研究结果表明:放牧显著增加了<0.25 mm粒径的团聚体比例,降低了<0.25 mm,1~2 mm土壤团聚体的CO2释放量;<0.25 mm粒径土壤团聚体CO2释放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粒径;三种土壤酶活性在<0.25 mm,1~2 mm粒径的土壤团聚体中与土壤呼吸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综合分析表明,在天山北坡中段山地草甸,放牧会抑制<0.25 mm,1~2 mm团聚体酶活性,降低土壤呼吸,使得草地整体代谢速率降低。  相似文献   
98.
为获得高寒草甸根际土中优良溶磷菌资源,本研究从青海省高寒草甸根际土中筛选了4株溶磷菌,结合16S rRNA基因分析法确定其分类地位,并通过钼锑抗比色法和盆栽试验进行了溶磷与促生效果的研究。结果显示:4株溶磷菌均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均可形成明显的溶磷圈。在无机磷液体培养基中培养7d后,4株菌株的磷增量在156.17~511.33μg·mL-1之间;溶磷过程中4株菌均分泌多种有机酸,总有机酸量在522.36~986.69mg·L-1之间;盆栽试验表明4株菌均能显著增加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 Turcz.)株高和地上部干重;菌株MXSC5,MXSC6和MQC13可使植株全氮、全磷含量增加,且4株菌株对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含量也有正向影响。本研究结果将有助于进一步探究溶磷菌对植物的促生作用及微生物菌肥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9.
在内蒙古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原始森林已不复存在,但在局部仍然保存着较好的具有原生性森林景观特征的蒙古栎林和白桦林。保护区植被划分为5个植被型组,7个植被型,15个植被亚型,20个群系组,32个群系。阔叶林主要有蒙古栎林、山杨林、白桦林、黑桦林、大果榆疏林、青杨林、春榆林、家榆林;灌丛主要有照山白灌丛、虎榛子灌丛、土庄绣线菊灌丛、山刺玫灌丛、西伯利亚杏灌丛;半灌丛有山蒿半灌木、铁杆蒿半灌木丛;草原有贝加尔针茅草原、线叶菊草原、大针茅草原、羊茅草原、银穗草草原;草甸有小糠草草甸、拂子茅草甸;沼泽有柳叶绣线菊灌木沼泽、柳灌丛沼泽、灰脉苔草沼泽。  相似文献   
100.
对朗乡林区所拥有的各类土壤进行评价并提出合理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