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7篇
  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29篇
基础科学   3篇
  1篇
综合类   178篇
农作物   537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5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13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蔡泉宝 《农业考古》2002,(4):313-315
在秋高气爽的美好时节 ,到蕉风椰雨的美好地方 ,参加了“迈向茶文化的黄金世纪”美好主题 ,笔者有幸随中国 (浙江 )茶文化考察访问团出席了马来西亚 2 0 0 2年第七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在会期间参观和考察了异国茶情 ,会见了老朋友、结识了新朋友 ,还见机介绍湖州和德清 ,推销莫干山 ,所见所闻 ,感叹万千。马来西亚是个南洋群岛 ,总人口 2 30 0万 ,其中华人和华人后代占 70 % ,讲华语、粤语和闽南语 ;此外还有马来人 (讲马来语 )、印度人、西方和欧洲人及他 (她 )们的混血后代 (讲英语为主 )。这种多元种族及其文化内涵的社会里 ,茶的身份已…  相似文献   
62.
63.
64.
袁绘阳 《农业考古》2002,(2):322-325
5月 2 9日上午 ,凉风习习 ,消减了夏的炽热 ,让人感觉到一种爽爽朗朗的氛围。有幸与余悦教授一同前往“白鹭原”茶馆采访赴韩国表演茶艺凯旋而归的中国访问团———南昌女子职业学校的师生们。坐落在三经路的“白鹭原”茶艺馆环境幽静 ,陈设典雅 ,给人以茶味与艺术的享受 ;香茗  相似文献   
65.
余悦 《农业考古》2002,(2):349-352
教育是根本,教育是基础。中国茶艺事业要得到长足发展,茶文化事业要后继有人,大力加强和发展茶文化教育应该是题中应有之义。今天我们以“中国茶艺教育发展”为题来座谈研……  相似文献   
66.
潮州工夫茶艺定式,较早的文字记载是清代俞蛟《梦厂杂著·潮嘉风月·工夫茶》,及至民国翁辉东撰《潮州茶经·工夫茶》(1957),则以详尽著称。后之介绍文字,未见有超越其窠臼者。兹特摘要引述如下。……  相似文献   
67.
访韩散记     
程光茜 《农业考古》2002,(2):326-333
(一) 2002年5月25日,韩国茶道协会在济州岛西归浦市举办迎接世界杯国际茶文化交流大会,中日韩三国和台湾地区的茶艺表演同台交流,互相观赏各国传统文化,增进彼此了解,也增……  相似文献   
68.
在网上浏览茶文,得知我国茶艺表演界的名人袁勤迹已于2007年2月21日病逝.我在2006年夏天曾听津门书法家陈云君先生说她病情严重,陈先生还题写了"勤迹精神"的条幅托人转送给她.我并未想到她患的是癌症,心想也许今后她只是难得再出现在茶艺表演的舞台上而已,反正她的事业已经达到了辉煌的顶点,绚丽之极也该归于平淡了.一代茶艺名师如此过早地香消玉殒,令人惋惜.  相似文献   
69.
丁以寿 《农业考古》2004,(2):165-166
正是丹桂飘香的金秋时节,由安徽农业大学中华茶文化研究所承办的“海峡两岸茶人交流会暨金秋无我茶会”于十月二十日在绿树成荫、环境优雅的安徽农业大学举行。台湾陆羽茶艺中心、台湾泡茶师联会、台湾中华国际无我茶会推广协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天福茶博物院、北京陆羽茶艺中心、霍山县茶叶发展办公室、合肥沁源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的茶人相聚安徽农业大学,两岸茶人在一起交流联谊,切磋茶艺,举行无我茶会。  相似文献   
70.
赵天相 《农业考古》2004,(4):112-112
工夫茶既是茶叶名 ,又是茶艺名。应该是茶叶名在先 ,茶艺名在后。作为茶叶名的工夫茶 ,在庄晚芳先生《茶史散论·乌龙茶史话》中叙之颇详。工夫茶原是武夷乌龙茶的一个花色品名 ,最早见于 1 734年福建崇安县令陆廷灿的《随见录》 :“武夷茶在山上者为岩茶 ,水边者为洲茶 ,岩茶为上 ,洲茶次之。岩茶北山者为上 ,南山者次之。两山又以所产之岩名为名 ,其最佳者 ,名曰‘工夫茶’。‘工夫’之上 ,又有‘小种’ ,则以树名为名 ,每株不过数两 ,不可多得。洲茶名色有莲子心白毫、紫毫、龙须、凤尾、花香、清香、选芽、漳芽等类”。在1 753年刘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