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7篇
  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29篇
基础科学   3篇
  1篇
综合类   178篇
农作物   537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5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13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41.
《广东茶业》2012,(3):3
<正>经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由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和广东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联合主办的广东2012"迎海杯"茶艺师职业技能大赛,定于2012年11月8日至12日在迎海国际茶都举办开幕式以及理论考试和技能竞赛,2012年11月23日在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2012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举行盛大的闭幕式、颁奖典礼和金奖选手汇报表演。请相关单位和个人认真准备,积极参加,大赛现已开始接受报名,至10月15日截止,详情请登录省  相似文献   
42.
茶艺表演中,如果背景音乐选择得恰当,品茶人不仅可以静心品茶,还可以与表演者、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更能引发品茶人对茶、对茶艺之美、对茶道精神、对人生的思考.本文分析了茶艺表演背景音乐的类型、特点及选择原则,以期为茶艺表演背景音乐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3.
3月14日,奇茶雾里青、奇人郑孝和走进北大,让北大校园里充满徽茶的馨香,也让徽茶之道在北大茶人的心里回旋。应北京大学战略研究所的邀请,安  相似文献   
44.
饮茶话茶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茶馆饮茶,一人为独饮能得神。“独携夫上小园月、来试人间第二泉”,杯茶独酌,慰孤独,益神思,得茶之神韵。二人为对饮能得趣。寒夜与友同桌对饮,促膝相谈,“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得茶之趣。三人成品饮能得味。三口为品,三人同桌,各舒己见,可领略茶之味。四人以上为聚饮能得乐。多人聚集,以茶为友,举办茶宴、茶话会,一边品赏茶的香色味,一边畅谈工作、学习和生活,其乐无穷。茶馆,有的叫茶楼、茶坊、条居、茶屋、茶室、茶社、茶园、茶庄、茶肆、茶轩、茶苑,叫法不同但都是饮茶场所。现代的茶馆装饰古雅,自然质朴,不…  相似文献   
45.
试析茶艺     
黄友谊 《茶报》2004,(2):40-41
茶艺”二字是在我国台湾省最早提出,并使用最早。随着“茶艺”出现并开始使用后,为使人易理解明白,自然有必要对其定义进行阐述和界定。较早吴振铎先生在其专著中就对茶艺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认为茶艺是把茶叶产、制、销的技艺融合在饮茶的生活艺术之中,使它升华。范增平先生在《中华茶艺学》一书中认为茶艺有广义和狭  相似文献   
46.
这些年,去过不少著名茶楼和会所,也见过不少有名无名的茶艺师,总觉得高级茶艺师不等于顶级茶艺师,他(她)们身上还缺些什么呢?在我的履历中,有13年从事军队通信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的记录,可能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我一直坚持认为在一个企业里面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那么从人才培养培训的角度来看,一个顶级人才与一般人才相比有着什么样的不同之处呢?我们可以显而易见地看到,作为一个优秀的人  相似文献   
47.
蒋异 《茶报》2004,(3):44-44
十年前,当我刚刚开始学习茶艺的时候,也许我从没想过自己会有一天和那么多的茶界老前辈共聚一堂,也从未想过茶会给我的人生带来那么多的经验和体会。即使说不上改变人生吧,茶给我的生活平添了许多色彩,也给了我许多指引。  相似文献   
48.
茶艺”是时下人们赋于中国传统茶饮之艺的一个现代名词,是现代人们传播中国古老传统茶文化的一个载体。“宋园茶艺”是随着茶文化的蓬勃发展孕育而生的。“宋园茶艺”的发展,也是上海茶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从模仿到自创,到自成体系。  相似文献   
49.
申文 《上海茶叶》2006,(4):34-34
当今中国盛行茶艺,各地都有各种形式的茶艺演示活动,这是中华茶文化繁荣和发展的象征,但是,茶艺虽传承于中国的传统茶道,却与古代的茶道又有所不同,可谓是一种中国式的创新“茶道”。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