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7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209篇
林业   36篇
农学   198篇
基础科学   194篇
  117篇
综合类   928篇
农作物   155篇
水产渔业   74篇
畜牧兽医   170篇
园艺   66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小麦茎秆断裂强度相关性状QTL的连锁和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茎秆断裂强度与倒伏特性关系密切,并对产量有很大影响。本研究旨在解析茎秆断裂强度的遗传机制,开发与该性状紧密连锁/关联的分子标记。利用山农01-35′藁城9411重组自交系(RIL)群体(含173个F8:9株系)和由205个品种(系)构成的自然群体,借助90 k小麦SNP基因芯片、DArT芯片及传统分子标记技术,在2个环境中对两群体的茎秆断裂强度相关性状进行连锁分析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利用已构建的高密度连锁图谱,在4B染色体的TDURUM_CONTIG63670_287–IACX557和EX_C101685–RAC875_C27536等区段上,检测到9个控制小麦茎秆断裂强度、株高、茎秆第2节间充实度、茎秆第2节壁厚相关性状的加性QTL,可解释表型变异9.40%~36.30%。同时,利用包含24 355个SNP位点的复合遗传图谱,在自然群体中检测到37个与茎秆断裂强度相关性状(P0.0001)的标记,分别位于1A、1B、2B、2D、3A、3B、4A、4B、5A、5B、5D、6B、7A、7B和7D染色体,可解释表型变异7.76%~36.36%。在4B染色体上,以连锁分析检测到控制茎秆断裂强度的RAC875_C27536与关联分析检测到的Tdurum_contig4974_355标记,在复合遗传图谱上的距离为6.7 cM,说明该区段存在控制小麦茎秆断裂强度的重要基因。  相似文献   
72.
试验以长谷4号、长生13和晋谷21为材料,在成熟期(乳熟期、蜡熟期和完熟期)测定7个性状指标,分析其与倒伏性的关系。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倒伏指数均以黄熟期最大,乳熟期最小;从基部第2节间~第6节间,倒伏指数依次增加,抗倒伏性依次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基部第2节间倒伏指数与重心高度和单株穗鲜重呈显著正相关,与株高、单株鲜重和基部第2节间长度呈正相关,与基部第2节间直径和基部第2节间机械强度呈负相关,但都未达到显著水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对倒伏指数的直接影响从大到小排序为:基部第2节间机械强度、单株鲜重、重心高度、株高、基部第2节间直径、基部第2节间长度和单株穗鲜重。由研究结果可见,基部第2节间机械强度和重心高度可作为评价谷子成熟期抗倒伏性的通用指标,对选育抗倒伏谷子新品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3.
玉米不同耐密植品种茎秆穿刺强度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以耐密抗倒性不同的品种(稀植大穗品种JK 518和JK 519、耐密抗倒品种XY335和CS 1;中等耐密品种ND 108)为材料,设5个密度处理,研究玉米茎秆的穿刺强度(RPS)的变化特点及其对群体种植密度的响应。结果表明玉米茎秆穿刺强度随生育期递进而增强,不同耐密性品种间随种植密度变化有较大差异。茎秆基部节间的穿刺强度随群体密度增加呈线性递减。茎秆节间RPS随着节位的上升而呈二次函数递减;不同耐密性品种间RPS以抽雄-吐丝期差异明显,以穗位以下节间,尤其第3~6节间表现差异较大。玉米抽雄前茎壁增厚早、  相似文献   
74.
水稻抗倒伏能力与茎秆物理性状的关系及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研究了不同肥力条件下的水稻抗倒伏能力与茎秆物理性状的关系及对产量的影响。以成熟期植株倾斜角度代表的抗倒伏能力与茎秆第1伸长节间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基部茎秆粗度、厚度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同株高品种的抗倒伏能力存在着品种间差异;施氮对水稻群体倒伏具有重要影响。就产量来说,最高产群体一般出现在750kg/hm2的中肥区。研究认为,通过降低第1和第2伸长节间长度,适当加强茎秆基部物理性状的强度、降低穗位、增加穗长和穗颈长度等,可以提高水稻植株的抗倒性,使倒伏与株高和生物产量的矛盾在更高产水平上得到统一。  相似文献   
75.
黄颡鱼外周血细胞显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黄颡鱼外周血细胞常规Wright’s法染色并进行显微观察,可见以下血细胞:红细胞、未成熟红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小淋巴细胞、大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血栓细胞,并分别对其显微结构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76.
糖高粱茎秆糖分积累规律初步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糖高粱在目前主要用作畜牧业的青贮饲料及能源(如酒精等)生产原料。所以,除茎秆、籽实等产量性状外,茎秆含糖量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性状。本试验对茎秆锤度分布、不同生育时期锤度变化规律、以及糖高粱的最佳收获时期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77.
作物缺水量是作物生长需求的重要指标之一,依据作物生理需水量建立作物缺水模型是作物缺水量研究的新方法。作物叶面积和茎秆直径是作物生长生理指标的重要因子之一。本研究通过试验建立作物不同缺水量对作物叶面积和茎秆直径变化的影响,并依此为依据建立作物缺水生理指标变化模型,经过检验可以得出模型效果较好。作物缺水模型可以根据不同生理指标变化模型判断出不同作物缺水量时作物所表现出来的生理指标变化,为进一步研究依据不同生理指标变化指导作物定量补水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8.
在亚洲的许多国家,褐飞虱是一种重要的水稻害虫。褐飞虱主要在茎秆上从韧皮部刺吸汁液。大量褐飞虱危害后常导致叶片干枯,植株枯萎,这种现象被称为是虱烧。  相似文献   
79.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耐密型玉米品种中单909和非耐密型玉米品种丹玉405穗期不同遮荫条件下(S0,自然光照;S1,遮荫44%;S2,遮荫66%)玉米茎秆抗倒伏能力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穗期遮荫后,两种类型玉米品种株高和穗位高升高;茎基部茎节单位长度、干重、穿刺强度、压碎强度、折断力度、产量和穗粒数均随遮荫程度的增加而减小,且非耐密型玉米品种下降幅度大于耐密型玉米品种。随弱光胁迫程度的增加,非耐密型玉米品种倒伏率明显高于耐密型玉米品种,非耐密型玉米品种较耐密型玉米品种对弱光反应敏感,千粒重和结实率下降是导致非耐密型玉米品种产量大幅降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0.
烯效唑对甜高粱农艺性状及倒伏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晋甜杂3号为材料,株高达到40、80、120cm时,分别喷施600、800、1 000mg/L浓度的烯效唑水溶剂。结果表明:喷施烯效唑可以有效降低甜高粱株高,在株高为80~120cm期间,600~800mg/L烯效唑处理均能显著降低甜高粱株高,而且并未因此而造成甜高粱鲜茎秆产量减少;在株高为80~120cm期间,800~1 000mg/L烯效唑处理茎粗较对照显著增加,但是在烯效唑处理浓度大于800mg/L后,处理茎粗增粗效应开始减弱;在株高为80~120cm期间处理时,甜高粱倒伏率较对照显著降低,株高达到120cm时,800和1 000mg/L烯效唑处理倒伏率较对照分别下降75.40%、83.02%。综合考虑,株高为120cm时喷施800mg/L烯效唑,甜高粱茎粗显著增加,株高显著降低,抗倒伏性增加,产量稳定,可以应用于生产实践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