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6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5篇
林业   16篇
农学   152篇
基础科学   24篇
  31篇
综合类   1238篇
农作物   5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4篇
园艺   780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93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利用差异明显的6个高代自交系组配了7个杂交一代组合,观察杂交一代苦瓜的皮色、果形、瘤状、果长、果径等形态特征和主蔓第一雌花节位、雌花率等与双亲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正交或反交后,F1代苦瓜的皮色介于双亲之间或偏向于浅色,果形亦介于双亲之间;尖瘤与圆瘤的正反交,F1代苦瓜均出现尖瘤,表现为尖瘤显性遗传;杂交一代主蔓第一雌花节位多数介于双亲之间,少数比双亲低。主蔓35节内雌花率介于双亲之间,并有倾向低雌花率的趋势;长形果与短形果的正反交,F1代果实均出现长形果,表现为长形果显性遗传;果径和果肉的正反交,F1代果径和果肉几乎介于双亲之间,并有倾大值亲本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2.
以5个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地方品种的种子为试材,利用去壁低渗火焰干燥法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5个苦瓜地方品种均为二倍体(2n=2x=22),其核型公式如下:品种134-2的核型公式为2n=2x=22=20m+2sm,属1A核型;品种76-4-5的核型公式为2n=2x=22=18m+4sm,属2A核型;品种70-5-2的核型公式为2n=2x=22=20m+2sm,属1A核型;品种10-3-8的核型公式为2n=2x=22=18m+4sm,属2A核型;品种57-7-2的核型公式为2n=2x=22=20m+2sm,属2A核型。  相似文献   
123.
苦瓜主要表型性状的评价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掌握苦瓜表型性状变化特点及其遗传多样性,试验对46份苦瓜种质资源的31个表型性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46份材料的31个表型性状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其变异系数为5.39%~89.96%,平均变异系数为28.01%;采用可变类平均法,在遗传距离12.72处,将46份苦瓜材料划分成4大类群;第2大类群在阈值10.18处又细分为3个亚类。研究结果明确了不同材料的表型特异性和遗传多样性,筛选出一些特异品种资源,这将有利于苦瓜种质的创新利用和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124.
[目的]筛选可用于苦瓜化学杀雄的化学杀雄剂。[方法]以苦瓜品种"春丽"为材料,利用不同浓度梯度乙烯利、苯磺隆、甲磺隆、咔嘧磺隆溶液在苦瓜现蕾时进行叶面喷施处理,每隔10 d处理一次,并对植株的长势及花粉活力进行观察和测定。[结果]苯磺隆对苦瓜具有杀雄作用,在浓度为0.4μg/m L,单株受药量为10 m L时杀雄效果良好;乙烯利、咔嘧磺隆、甲磺隆无杀雄作用。[结论]该研究为化学杀雄药剂在苦瓜制种上的安全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5.
不同干燥方式对苦瓜营养与品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加工方式对苦瓜营养成分含量、抗氧化活性及品质特性的影响,为苦瓜干燥加工的工业化生产方式优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营养成分(多糖、维生素C、总酚、总黄酮、类胡萝卜素含量)、总抗氧化能力(ORAC)、感官特征(色泽、硬度)和微观结构为评价指标,研究真空冷冻干燥、日晒干燥、热泵干燥、热风干燥、微波干燥和真空热干燥共6种干燥方式对苦瓜营养成分、抗氧化活性、感观和质构品质的影响。【结果】在营养成分与抗氧化活性方面,除真空冷冻干燥外,其余5种干燥方式下苦瓜中多糖提取率无显著降低;热泵干燥多糖含量最高为29.22 mg·g~(-1) DW,微波干燥最低为16.91 mg·g~(-1) DW。干燥后Vc、总酚、总黄酮、类胡萝卜素含量和ORAC值均有所下降。热泵干燥Vc含量最高,微波最低,分别为84.81和6.64 mg·100 g~(-1)。热风干燥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32.04 mg GAE·g~(-1)和7.44 mg CE·g~(-1);真空冷冻干燥最低,分别为14.14 mg GAE·g~(-1)和0.36 mg CE·g~(-1)。热泵干燥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日晒最低,分别为0.86和0.11 mg·g~(-1) DW。热泵、微波和真空热干燥ORAC值均较高,分别为226.44、224.66、244.10μmol TE·g~(-1);真空冷冻干燥最低,为113.23μmol TE·g~(-1)。在感观品质方面,加热干燥会引起苦瓜的褐变,真空冷冻干燥可以较好的保持苦瓜的色泽;热泵干燥叶绿素a和b含量最高,日晒干燥含量最低;日晒干燥苦瓜硬度最高,真空冷冻最低。扫描电镜观察微观结构发现真空冷冻和真空热干燥苦瓜呈现蜂窝状松散结构,热风、热泵和日晒干燥苦瓜组织结构紧缩,微波干燥组织破裂,但无明显收缩。【结论】不同干燥方式对苦瓜营养与品质特性的影响差异较大。综合比较,热泵和热风干燥苦瓜营养成分与抗氧化活性损失较小,真空冷冻干燥苦瓜色泽和质构特征较好,日晒和微波干燥苦瓜的综合品质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26.
以壳聚糖盐酸盐(CSC)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为壁材,采用离子凝胶法制备苦瓜小分子多肽复合物,并对其制备工艺和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复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为CSC浓度5.35 mg·mL-1,CMC浓度1.60 mg·mL-1,包埋时间33.10 min,此时包埋率可达到69.98%。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芯材和壁材产生了离子交联作用,苦瓜小分子多肽被成功包埋在CSC/CMC复合壁材中。扫描电镜显示复合物表面疏松多孔,呈不规则形状。所制得的复合物在胃肠液中具有较好缓释特性,在室温下贮藏30 d后仍具有较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127.
在进行几年以苦瓜为代表的瓜类蔬菜营养施肥田间试验研究、建立了苦瓜测土施肥技术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为促进蔬菜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实现蔬菜生产的规范化施肥,制订了苦瓜因土施肥技术规程,系统概述了以苦瓜为代表的瓜类蔬菜生产的土壤管理和施肥技术措施,包括产地环境、施肥要求、因土施肥的量化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128.
宫兰聚  明广增 《上海蔬菜》2022,(6):47-48+67
苦瓜营养丰富,生食、炒食均可,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种植效益较高。近年来,随着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苦瓜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苦瓜病害逐年加重,影响了当地苦瓜的种植效益。作者根据走访调研及生产实践,总结了露地苦瓜主要病害的发病症状、发生规律及其健康防控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29.
为了解决大棚苦瓜生长期长,植株株高极易触及棚顶,影响薄膜正常透光,植株间相互遮蔽,导致大棚内通风透光不良,严重影响苦瓜的产量和品质的问题;同时也为更好地推广春大棚苦瓜长季节栽培技术,丰富设施管理模式,促进苦瓜规模化生产,昌平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研究总结出1套春大棚苦瓜长季节换头栽培技术,通过采取连续摘心换头措施,调整了植株...  相似文献   
130.
一、苦瓜枯萎病 (一)症状 苦瓜枯萎病在整个生长期都能发生,而以结瓜期发病最重.幼苗发病,茎基部变褐色缢缩,子叶萎蔫下垂,严重的猝倒死亡.成株发病,病株生长缓慢,中午萎蔫,早晚恢复,维持几天后,全株萎蔫枯死.病株茎基部表皮粗糙且多纵裂,有些呈现水渍状腐烂或呈褐色,潮湿时长有粉红色霉状物,切开根茎可见维管束组织呈黄褐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