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386篇 |
免费 | 183篇 |
国内免费 | 20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289篇 |
农学 | 130篇 |
基础科学 | 192篇 |
787篇 | |
综合类 | 3018篇 |
农作物 | 33篇 |
水产渔业 | 256篇 |
畜牧兽医 | 444篇 |
园艺 | 468篇 |
植物保护 | 15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2篇 |
2023年 | 228篇 |
2022年 | 298篇 |
2021年 | 369篇 |
2020年 | 296篇 |
2019年 | 394篇 |
2018年 | 172篇 |
2017年 | 284篇 |
2016年 | 370篇 |
2015年 | 399篇 |
2014年 | 623篇 |
2013年 | 633篇 |
2012年 | 666篇 |
2011年 | 591篇 |
2010年 | 566篇 |
2009年 | 540篇 |
2008年 | 491篇 |
2007年 | 447篇 |
2006年 | 339篇 |
2005年 | 250篇 |
2004年 | 229篇 |
2003年 | 121篇 |
2002年 | 112篇 |
2001年 | 73篇 |
2000年 | 59篇 |
1999年 | 33篇 |
1998年 | 29篇 |
1997年 | 26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57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7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103.
黄河三角洲地区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城镇绿化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更好地保护利用黄河三角洲的湿地资源,对保护区自然与资源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结合黄河三角洲地区的自然条件,就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城镇绿化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黄河三角洲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开发应坚持保护为主,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在不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前提下,适当发展旅游业、种植业、养殖业.全面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重点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在城镇绿化中,注意选用耐盐树种和进行微域改土,加强庭院绿化增加居民收入. 相似文献
104.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8,(4):80-84
蚯蚓是典型的大型土壤动物,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运用样方调查方法,于2016年对南泥湾湿地的蚯蚓种类、密度、生境等进行了调查,运用DNA测序技术对蚯蚓种类进行了鉴定,并分析了蚯蚓分布与土壤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发现陆栖蚯蚓3科3属3种,分别为梯形流蚓(Aporrectodea trapezoides)、湖北远盲蚓(Amynthas hupeiensis)和天锡杜拉蚓(Drawida gisti),湖北远盲蚓是优势种;湿地退化区的物种多样性指数高于开垦区,蚯蚓密度夏季高于秋季;影响蚯蚓分布的主要土壤因素是土壤pH值、总有机碳含量和总氮含量,蚯蚓密度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总氮含量显著正相关,与pH值显著负相关。蚯蚓生物量与环境因子关系,将有助于定量的预测和评估蚯蚓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05.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地带一种重要的湿地类型和重要的生态系统 ,其独特的海陆边缘生态系统 ,在全球生态平衡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漳江口红树林湿地综合科考的基础上 ,对红树林湿地资源的产生、类型、数量、特点进行了分析 ,并对红树林湿地资源进行了评价 ,同时就红树林湿地资源的保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6.
为揭示鄱阳湖湿地苔草群落的构建机制,选择灰化苔草(Carex cinerascens)群落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立3条样带调查不同水分梯度的群落物种多度,选用断棍模型(BSM)、生态位优先占领模型(NPM)、优势优先模型(DPM)、随机分配模型(RAM)和生态位重叠模型(ONM)5个生态位模型对群落种-多度关系进行拟合,结果表明,1)灰化苔草群落可按土壤水分划分为高湿度、中湿度和低湿度3组,分别对应从湖边、湿地中间和湿地边缘的梯度分布;2)从高到低的水分梯度上,灰化苔草群落的物种数先增加后降低,优势种多度逐渐增加,物种多度分布曲线由相对平缓变为陡峭;3)高湿度灰化苔草群落物种多度分布格局的最佳拟合模型为BSM,中、低湿度的理想模型转变为NPM。研究认为,水分条件的变化是灰化苔草群落物种多度分布格局改变的主因,随着水分梯度降低,群落构建的生态学过程由随机生态位变为生态位优先占领。研究为鄱阳湖湿地多样性保育和生态功能管理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7.
为了解挠力河自然保护区内不同作物类型退耕还湿地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差异,于2020年7月选取了大豆、玉米、水稻3种作物类型的退耕还湿地共8个样点进行浮游植物调查,并分析浮游植物同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样地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37种,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40.15%),其次为硅藻门(22.63%)、裸藻门(16.06%)、蓝藻门(13.14%)。3种作物类型的退耕还湿地之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种类数、丰度、生物量、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水质指标、浮游植物优势种及丰度说明退耕湿地水质处于重度污染状态和富营养化状态。RDA分析显示,退耕湿地浮游植物主要受化学需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8.
109.
[目的]研究柴窝堡湖周边湿地植被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为柴窝堡湖的建设、可持续利用及草地植被的恢复等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方法]采用样方法,调查群落的高度、盖度、密度、生物量等,并计算植物群落的重要值,据此作为α多样性指数的测度指标.[结果]与1982年相比,2013年各样地的物种数呈现降低的趋势,物种多样性得到增加,平时降低3.5种.原有的建群种退至次要地位,原属伴生或偶见种逐步增多成为主要成分.湖面缩减,露出的湖底变成盐碱地,出现了新的耐盐碱植物.[结论]干旱使柴窝堡湖周边湿地植物群落物种趋于单一,耐旱植物占据优势地位;盐渍化造成竞争释放,改变了群落的整体结构,使柴窝堡湖周边湿地群落的高度降低,群落中优势种削弱. 相似文献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