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40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2篇
  3篇
综合类   158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5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正>制干辣椒在新疆年种植面积5万hm2左右,特别是北疆地区种植面积增长较快,年种植面积在1.5万hm2左右。制干辣椒除一部分用于食用外,大多用来提取辣椒红色素,因而在生产中对辣椒红色素的积累提出了更高要求。辣椒红色素的积累除与品种本身红色素保持高含量外,还与辣椒坐果红熟集中,红熟果实在植株上有充分的成熟时间并适度脱水有关,这就要求辣椒在特定条件下有更长的生长时间。由于北疆无霜期有限,需采取温室育苗移  相似文献   
112.
六盘山地区甘蓝生产的高效栽培措施尚未明确,不利于甘蓝产业向高效化和标准化生产方式发展。该研究以‘中甘15’为试验材料,以地膜光照透过率、起垄高度及移栽苗龄为试验因素,进行了3因素3水平二次回归正交试验,分析了不同因素对土壤综合环境指数和甘蓝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光照透过率和移栽苗龄交互作用对土壤环境综合指数的影响显著(P<0.05),其他因素交互影响不显著。起垄高度与地膜光照透过率、地膜光照透过率和移栽苗龄交互作用对产量影响显著(P<0.05)。经响应曲面分析及多目标优化,当起垄高度为30 cm、地膜光照透过率为80%、苗龄为39 d时,土壤环境综合指数和甘蓝产量最优,土壤环境综合指数为7.79,甘蓝产量为86.51 t/hm2。研究结果可为有效改善土壤环境、提高甘蓝产量、促进甘蓝产业标准化和机械高效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3.
不同苗龄及碳源对马铃薯试管薯诱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马铃薯栽培品种东农303脱毒试管苗为材料,研究在离体培养条件下不同苗龄及碳源对试管薯产量、大薯率以及结薯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试管薯的形成和发育与苗龄有关,其开始诱导的最佳苗龄为60d左右;不同苗龄阶段试管薯的诱导和碳源纯度有密切关系,40d左右的试管苗选用80g·L-1的蔗糖为碳源较好,而60d和110d的试管苗则选用80g·L-1的白糖为碳源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14.
棉花苗龄、移栽期与抗(避)枯萎病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据研究表明,随着棉花移栽时苗龄的增加,枯萎病的发病率、病指均极显著地减小,且壮苗的发病率、病指都低于弱苗。棉花枯萎病的发病期、发病高峰期与移栽时间关系不大。因此,棉花采取大苗壮苗适当迟栽,既能推迟枯萎病的发病期,又能有效地降低发病率,减轻发病程度。  相似文献   
115.
采用田间试验,分析不同覆膜方式与移栽苗龄对云南红河烟区烤烟成苗率、返苗期、农艺性状、主要病害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烟叶化学成分及经济性状的影响,以探索出适合该产区优质高产的烤烟种植技术。结果表明,从覆膜方式来看,膜下移栽要比膜上移栽效果好,成苗率较高,返苗期较短,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较低,经济效益较高;从不同苗龄的烟株来看,除膜上中苗移栽处理外,其余处理均呈现苗龄越大,各指标表现越差的现象。因此,在膜下移栽适宜采用小苗(4叶1心),烟株长势最好,农艺性状指标在所有处理中表现最优;而在膜上移栽适宜采用中苗(6叶1心),其烟株田间生长发育最好。  相似文献   
116.
浙江南部地区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非常适合设施番茄越冬栽培.尤其是苍南县以"秋季定植,翌年春夏采收"为代表的栽培模式,已成为全国设施番茄栽培的重要基地,截止到2017年,苍南县设施番茄栽培面积已达2? 626 hm2 (3.94万亩),全产业链产值近10亿元(林辉和沈年桥,2018).近年来,随着设施番茄种植...  相似文献   
117.
通过选用不同苗龄型红松幼苗进行造林试验,以研究红松不同苗龄型对其生长和造林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2年生播种苗(2+0)为对照,则移床苗不同苗龄组(2+1,2+2)之间生长量和侧根数有显著的差异,不同苗龄造林的成活率和苗木生长量及侧根数也有显著的差异。以苗龄2+0为对照,试验处理2+1的造林成活率、苗高、地径分别比对照提高43.96%、78.29%和37.79%;试验处理2+2提高造林成活48.79%,苗高提高147.43%,地径提高116.39%。以2+2和2+1试验处理造林成活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8.
苗期亚低温对番茄生殖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个不同基因型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品种(系)的苗期3个不同阶段进行10/5℃亚低温处理.结果表明,苗期10/5℃处理使番茄开花期推迟,对第一花序坐果率有较大影响,并以7~8片真叶期低温处理影响最大;苗期10/5℃处理均会引起畸形果率的提高,以2~3、7~8片真叶期处理影响大.不同的基因型,其生殖生长对低温的反应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19.
为了丰富菏泽地区冬季蔬菜的种类,增加市场供给,进行淮南黄心乌引种试验,研究不同播种期对淮南黄心乌农艺性状、单株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不同施肥处理对其单株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移栽苗龄对其缓苗时间和单株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期的推迟,株高、株幅、叶片长、叶片宽、叶柄长和单株产量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叶柄宽、叶片数呈现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趋势,可溶性糖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蛋白质呈下降趋势,硝酸盐和Vc无明显变化规律;在8月25日、9月5日播种,黄心乌单株产量、蛋白质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播种期,单株产量分别为511.16、500.08 g,蛋白质含量分别为6.27、6.50 mg/g,且硝酸盐含量较低,分别为342.87、357.66 mg/kg,9月5日播种,黄心乌Vc含量为32.34 mg/100g,显著优于其他播种期。有机肥(O)、有机肥+氮肥(ON)、有机肥+复合肥(OM)处理单株产量、可溶性糖和蛋白质显著优于不施肥对照,OM处理单株产量、蛋白质含量最高,分别为520.15、6.79mg/g,但是硝酸盐显著低于ON处理。6叶、8叶期苗龄缓苗时间较短,为4 d,且单株产量较高,分别为518.72、519.06 g。从农艺性状、单株产量、营养品质综合分析,淮南黄心乌在菏泽的最佳播种时间为8月25日至9月5日,最佳施肥处理为有机肥+复合肥,最佳移栽苗龄为6~8叶期。  相似文献   
120.
苗龄对切花菊精云花芽分化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苗龄植株短日诱导后花芽分化和开花进程进行观察及切花品质指标测定,研究苗龄对切花菊品种精云花芽分化及切花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苗龄对切花菊精云花芽分化与品质有显著影响。苗龄越短花芽创始越迟,苗龄为0 d(定植当天短日处理)的植株从成花诱导到花芽创始需18 d,显著长于苗龄为28 d或以上植株成花诱导所需的4 d。苗龄越短,完成花芽分化所需的时间越长、花期越迟、切花品质越差。4 d是精云对成花诱导的最短反应时间,28 d是达到成熟的成花感受态的苗龄,但要获得高品质切花,苗龄要达到35 d以上才能进行成花诱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