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6篇
林业   18篇
农学   116篇
基础科学   1篇
  33篇
综合类   332篇
农作物   85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10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41.
【目的】研究不同花粉发育时期及不同外植体接种前处理方法对愈伤组织诱导的效应,为茄子栽培种与水茄杂种无性系再生体系的建立奠定实践基础。【方法】以杂种无性系的花药为外植体,研究花蕾的外部形态与花粉发育时期的相关性;使用不同浓度的NaClO和 HgCl2对花蕾进行消毒,分别将外植体置于4 ℃和36 ℃下0、2、4、6、8 d,筛选最佳的花药发育时期、消毒方法及预处理方法。【结果】当花药长度在5.6-7.3 mm时,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达32.5%,此时的小孢处于单核中晚期;70%酒精消毒30 s后,再用5% NaClO+两滴吐温-20消毒15 min,污染率为4.0%,死亡率为4.0%;高温预处理6 d可显著提高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结论】花蕾长度8.3-10.5 mm,花药长度5.6-7.3 mm,使用70%酒精处理30 s后用5% NaClO+两滴吐温-20消毒15 min的消毒方法及36 ℃处理6 d的愈伤诱导效应最好。  相似文献   
642.
植物花药开裂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药开裂是花药发育后期的一个重要特征。在生产上当作物花药开裂异常时,就会直接影响授粉受精的完成而影响作物的产量。本文结合植物花药发育的过程,从花药的各个组织结构、细胞的分化、植物激素和转录因子等方面对花药开裂的机理进行综述,并提出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43.
在阅读已有辣椒花药离体培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影响辣椒花药培养的几个主要因素、再生植株倍性鉴定及植株染色体加倍等方面,总结并评述了最近国外发表的一篇文章《辣椒花药离体培养》,认为该文章概括了目前国外辣椒花药离体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44.
采用石蜡切片方法,对新型红菜薹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俞优的花药发育过程进行细胞学观察,以确定其花药败育的时期、方式和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此红菜薹胞质不育系的花药败育发生于单核小孢子早期,表现为绒毡层细胞异常膨大,挤压单核早期小孢子,从而导致其败育。  相似文献   
645.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CMS)是指植物不能产生具有正常功能的花粉。控制CMS的基因存在于线粒体中,核基因对线粒体基因表达具顺向调节作用,而线粒体对核基因表达具有反向调节作用。目前植物线粒体蛋白组研究主要以营养器官为材料,主要粮食作物如水稻、小麦及玉米等都存在花药小、花期短、同一花序的花药发育不同步等。文章介绍了线粒体起源及植物线粒体蛋白组和植物CMS的研究现状,禾谷类作物花药线粒体蛋白组研究的重要性及困难,提出利用比较基因组学筛选水稻编码线粒体蛋白、与雄性不育相关的核基因的策略,以期为研究禾谷类作物特别是水稻CMS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46.
5种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石蜡制片方法,对不缺绿ogu、陕3A型、nap、pol、758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的小孢子发生和花粉发育过程进行细胞学观察和比较,以确定这些不育系的败育时期和细胞学特征。结果表明,不缺绿型ogu CMS花药败育受阻于四分体至单核花粉时期,败育特点是四分体时期持续较长,绒毡层延迟退化。陕3A型、nap、Pol CMS花粉败育发生在孢原细胞时期,少数花药会继续发育产生有活力花粉粒,表现微粉现象。758A的败育时期在孢原细胞时期,败育特点为没有造孢细胞和壁细胞的分化,不能形成药室和花粉粒,败育比较彻底。  相似文献   
647.
648.
化学杀雄剂对水稻花药氨基酸含量与育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649.
《中国园艺文摘》2011,27(9):196-196
采用半巢式PCR方法,从番茄基因组中扩增出了花药特异表达启动子LAT52。该序列与GenBank公布的同源序列相似度达98%,并鉴别到一个TAAAAAA简单重复序列。  相似文献   
650.
不育系与保持系雄蕊形态结构的差异,造成了空瘪粒中花药残迹的差异。实验与分析表明:保持系花药残迹率低,平均为15.62%,花药残迹为枯黄色,而不育系花药残迹率高,平均为 77.22%;花药残迹为白色。据此,可作为一种简易有效的方法应用于田间除杂和田间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