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24篇
农学   30篇
基础科学   15篇
  13篇
综合类   201篇
农作物   31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324篇
园艺   26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选择青岛农业大学研制的5CM-135型蔬菜种子除机的主要工况参数为试验因素,以胡萝卜种子为试验材料,进行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分析。通过试验,分析了除机的主要参数—输料螺旋转速、出料活门开启压力、螺旋螺距对机械性能指标除率的影响规律,并获得了最佳工作参数组合,为5CM-135型蔬菜种子除机的进一步改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2.
为探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对不同生育期牧草生长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无雀麦(Bromus inermis)、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4种牧草进行盆栽试验,分别在苗期、拔节期和刈割后拔节期进行取样,测定植物生物量、菌根侵染率和菌丝密度等指标。结果表明:与不接种AMF相比,接种AMF显著提高了无雀麦和羊草的地上与地下生物量,但对刈割后拔节期冰草和草地早熟禾的地上和地下生物量无显著影响;4种牧草在不同生育期下菌根响应均为正效应,但是刈割后拔节期冰草、羊草和早熟禾菌根生长响应显著降低;4种牧草根系的菌根侵染率随生育期均呈增加趋势;刈割后拔节期土壤菌丝密度达到最高。因此,AMF与植物的共生关系具有物种特异性,共生作用随着生育期发生改变,随着生育期根内和根外AMF丰度增加,但菌根生长响应下降,说明AMF对植物幼苗有更强的促生作用,而这种促生作用与AMF丰度无关。  相似文献   
83.
为了解~(60)Co-γ射线辐射对无雀麦种子幼苗耐旱性的影响,试验利用聚乙二醇(PEG-6000)为渗透介质模拟水分胁迫,以无雀麦种子为材料,采用发芽盒滤纸萌发,研究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辐射对无雀麦幼苗生长、细胞膜透性、渗透调节物质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0%PEG为无雀麦种子萌发期的最佳胁迫浓度。低剂量~(60)Co-γ辐射提高种子的根系吸水能力,促进幼苗的含水量增加,从而促进种子的幼苗生长,高剂量辐射则具有抑制作用。相对电导率含量与辐射剂量呈正相关,随辐射剂量逐渐升高,对细胞膜的破坏性增强。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均与辐射剂量呈负相关,低剂量辐射可以促进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积累,进而维持正常的生理代谢。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无雀麦幼苗的保护酶活性均呈现先升后降趋势,说明低剂量辐射促进无雀麦幼苗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而高剂量具有抑制作用。低剂量~(60)Co-γ射线辐射(50~100 Gy)促进无雀麦幼苗的生长,且通过相对电导率的降低对细胞膜起到保护作用。同时,无雀麦幼苗可通过体内渗透调节物质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增加来适应水分胁迫环境。  相似文献   
84.
为实现检疫性杂草长苋(Amaranthus palmeri)的有效检测,本研究基于苋属植物可溶性淀粉合成酶I基因(SSSI),建立了一种序列特异性PCR方法,可实现从众多苋属种子中检测出长苋。结果显示,该方法特异性强、简便快捷,可为口岸检疫鉴定工作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5.
国家级茶树良种的烘青及炒青绿茶适制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适宜制作烘、炒青绿茶的茶树品种,试验分析了‘翠峰’、‘迎霜’、‘舒茶早’、‘凫早二号’和‘祁门槠叶种’等5个国家级良种烘、炒青绿茶的适制性。结果显示:(1)呈味物质含量在5个品种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祁门槠叶种’和‘凫早二号’的咖啡碱含量较高,但‘凫早二号’烘青绿茶滋味醇厚,且香气突出;‘迎霜’品种有着较高的酚氨比和酚碱比,其加工为炒青绿茶后,滋味醇厚较爽,且香气较好;‘舒茶早’品种的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较低,虽然其烘青滋味较好,但香气不佳;5 个茶树品种中,烘、炒青绿茶适制性最好的是‘翠峰’品种;(2)本试验分析得出了呈味物质与审评得分的相关性,为今后茶树品种的适制性研究提供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86.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中含有较高浓度的有毒有害物质多环芳烃(PAHs),且污泥产量大,如果不经过处理直接农业利用或堆放会导致土壤和作物的污染。本研究利用污泥和土壤不同配比组合(W0%,泥土比0∶1;W25%,泥土比1∶3;W50%,泥土比1∶1;W75%,泥土比3∶1;W100%,泥土比1∶0)的盆栽试验,探讨无雀麦-污泥系统对污泥多环芳烃的修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随污泥含量增加对无雀麦株高的影响差异不明显,而生物量却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无雀麦对污泥的耐受性表现良好;无雀麦对泥/土组合14种PAHs的吸收总量以W100%处理最高,且对3环、4环多环芳烃的吸收量比其他环数优势明显;在不同泥/土组合处理下,无雀麦-污泥系统对泥/土14种PAHs总量的去除率在W50%、W75%、W100%处理间没有明显差异,以W75%组合去除率为最高,达85.4%。且含有污泥的所有组合对高环芳烃Pyr、Chry、BaA、BbF、BkF、BaP、InP单体的去除优势表现非常突出,均达到80%或90%以上。综合考虑无雀麦的生长状况、吸收量及去除率认为,将耐抗性和去除率高的无雀麦作为优选植物资源直接用于城市污泥PAHs的修复是可行的,且以泥土比3∶1为最佳修复组合。  相似文献   
87.
陶雅  李峰  高凤芹  孙启忠 《草业学报》2015,24(12):66-73
以短大麦草为研究对象,利用传统培养法从叶围和青贮发酵体系中分离出乳酸菌、大肠杆菌、好氧细菌、酵母菌和霉菌,并计数;结合细菌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分离出的乳酸菌菌株;通过研究乳酸菌的生长曲线、产酸特性及耐酸性,筛选优质乳酸菌。以期探明短大麦草叶围及青贮发酵体系中微生物菌群特性及青贮料中乳酸菌多样性,筛选出具有促发酵效果的乳酸菌菌株,为有益微生物饲料研发奠定基础。试验结果表明,短大麦草经青贮发酵后各微生物菌群数量发生不同程度变化,乳酸菌数量由0 cfu/g FM增加到4.00×108 cfu/g FM,酵母菌数量由8.50×105 cfu/g FM增加到1.02×108 cfu/g FM,而好氧细菌、大肠杆菌和霉菌数量变化不明显;从短大麦草青贮发酵体系分离得到4株乳酸菌,经鉴定Lx36为Lactobacillus pentosus,Lx37为Lactobacillus brevis,Lx53为Pediococcus pentosaceus,Lx54为Lactobacillus parabuchneri;筛选得到1株益于青贮的乳酸菌株Lx36,约在20 h后进入稳定生长期,OD值达到4.21,且发酵12 h的pH仅为4.08,并可以在pH=3.0环境条件下生长。综上所述,青贮发酵是体系中各种微生物相互作用的过程,微生物菌群的数量及变化直接影响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短大麦草青贮饲料中乳酸菌种类较丰富,筛选得到的戊糖乳杆菌繁殖速度快、产酸能力强同时表现出了较强的耐酸性,具有潜在的生产应用价值,适宜用作促发酵的青贮添加剂菌种。  相似文献   
88.
香花(Mangifera odorata)是漆树科(Anacardiaceae)果属(Mangifera)植物的一个种,该种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等国家。2005年中国引进香花品种并保存在农业部儋州果种质资源圃。引进后项目组对其开展了物候期、植物学性状、品质学性状和抗病虫性评价,结果表明:香花具有生长势强和周年开花的特点,在中国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与栽培品种相比,香花鲜食品质较差但贮运性较好;在品质性状方面,可溶性糖、粗蛋白、粗脂肪、维生素C和矿质元素(K、Ca、Mg、Cu、Zn、Mn、B)均高于贵妃;香花抗病虫性强,高抗炭疽病、细菌性黑斑病和横线尾夜蛾,抗白粉病和脊胸天牛,适合于做砧木和育种材料,具有较高的育种价值和潜力。  相似文献   
89.
针对青海河湟谷地的自然和生产条件,采用三因素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以混播中籽粒苋比例、EM微肥不同浓度拌种、播种行距为三因素,各因素的梯度设5个水平,组成11个混播方案,研究无雀麦和籽粒苋混播人工草地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混播中籽粒苋比例是影响牧草产量的主要因子,牧草产量与混播中籽粒苋比例成显著正相关(r=0.930 04,v=3),播种行距是影响牧草产量的次要因子,牧草产量与播种行距也成显著正相关(r=0.910 27,v=3),多年生无雀麦和籽粒苋混播人工草地最佳混播中籽粒苋比例、EM微肥不同拌种浓度、播种行距分别为18%~22%、0.8%~1%、30~34 cm.  相似文献   
90.
无芒雀麦种子愈伤组织诱导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无雀麦成熟种子为材料,经能量为30keV、剂量为3.0×1017N+/cm2的氮离子注入处理后进行了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研究.结果表明:离子处理与未处理的种子的愈伤组织诱导率不同,经离子注入后的种子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及分化能力均高于未经离子注入处理的种子.2,4-D浓度为4mg/L、KT浓度为0.05mg/L时有利于种子诱导产生愈伤组织;MS+2mg/L 2,4-D+1.5mg/L6-BA中的愈伤组织分化率最高,达到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