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91篇
  免费   213篇
  国内免费   401篇
林业   602篇
农学   793篇
基础科学   362篇
  304篇
综合类   4124篇
农作物   653篇
水产渔业   300篇
畜牧兽医   1550篇
园艺   799篇
植物保护   218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161篇
  2022年   205篇
  2021年   216篇
  2020年   176篇
  2019年   195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182篇
  2016年   241篇
  2015年   324篇
  2014年   478篇
  2013年   430篇
  2012年   507篇
  2011年   559篇
  2010年   532篇
  2009年   539篇
  2008年   618篇
  2007年   473篇
  2006年   517篇
  2005年   498篇
  2004年   297篇
  2003年   263篇
  2002年   237篇
  2001年   221篇
  2000年   182篇
  1999年   177篇
  1998年   162篇
  1997年   163篇
  1996年   133篇
  1995年   123篇
  1994年   142篇
  1993年   108篇
  1992年   104篇
  1991年   91篇
  1990年   89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31.
不同结荚习性大豆叶-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种不同结荚习性大豆为材料,研究了大豆顶节位叶面积与籽粒重之间的关系;单株各节位叶面积大小与同节位籽粒重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豆顶节位叶面积与籽粒重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893^**;单株各节位叶面积大小与籽粒重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663^**(有限)、r=0.526^**(亚有限)、r=0.878^**(无限)。  相似文献   
32.
33.
鸡视网膜颞侧周边部节细胞的形态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逆行追踪标记和细胞内注射荧光物质的方法将鸡视网膜颞侧周连部的视网膜细胞(RGCs)的全树突可视化。根据其细胞体和树突野的大小及树突分支特征,鸡视网膜颞侧部的RGCs可分为4群、6亚群,即小细胞体和小树突野的I群细胞,包括简单型的Is亚群和复杂型的Ic亚群;中等细胞体和要对突野的Ⅱ群细胞,也包括Ⅱs和Ⅱc两亚群;中等细胞体和大要对突野的Ⅲ群细胞,只有Ⅲs亚群;具有巨大的细胞体和树突野的Ⅳ群细胞,仅见Ⅳc亚群,各亚群的比例分别是:Ⅰc28.9%、Ⅰs13.2%、Ⅱc15.8%、Ⅱs18.4%、Ⅲs15.8和Ⅳc7.9%。视网颞侧周边部大树突野的RGCs亚群比视网膜中央区的明显增多(占23.7%)。  相似文献   
34.
苹果花芽形态发生过程及其节位数增长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曹尚银  黄海 《园艺学报》1989,16(4):267-274
对苹果‘国光’、‘金冠’、‘红玉’三个品种,连续三年观察了花、叶芽节位的增长和花芽形态发生过程,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节位的增长呈“渐近曲线”。从花芽形态分化开始,叶芽的节位就不再增长,而花芽的节位仍继续增长。结果,花芽的节位比叶芽多1—3节。花芽节位的增长主要是在“初前”阶段进行。在‘红玉’上看到另一种增长模式:当花芽开始形态分化后,叶芽和花芽的节位同步增长。B_9可使叶芽的节位增长,但对花芽的节位没有明显的影响。GA_3对叶芽节位数没有影响,但有减少花芽节位数的趋向。文中描述了侧花和雄蕊原始体出现的顺序。花芽“初前”、“初后”、“萼片期”、“花瓣期”在良好的条件下完成各阶段约需一周的时间,而“雄蕊期”及“雌蕊期”则需二周或二周以上。对节位形成间隔期对花芽形成的影响及花芽分化临界节位假说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5.
36.
37.
38.
分子间的作用及其结构适应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某些分子间的作用无法的用范德华力、氢键、介电常数、偶极矩等化学基本理论来加以解释,引入控制论的方法对这些分析间的作用进行研究后的结果表明,选择性分析间引力很可能是分子是最强的物理作用,而分子间的化学作用亦与分子间的结构适应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9.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