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5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81篇
林业   75篇
农学   36篇
基础科学   38篇
  8篇
综合类   1009篇
农作物   19篇
水产渔业   204篇
畜牧兽医   2120篇
园艺   40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210篇
  2013年   215篇
  2012年   343篇
  2011年   304篇
  2010年   212篇
  2009年   241篇
  2008年   352篇
  2007年   253篇
  2006年   218篇
  2005年   216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01.
爱德华氏病又称肝肾病,其病因的病原体有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浙江爱德华氏菌(E-zhejiangensis)、福建爱德华氏菌(E.fujianensis). 其症状是:病鳗胸鳍、臀鳍充血发红,不摄食,肛门红肿突出,周围皮肤充血,由于肝肾脏肿大,可见腹部具有明显横向凹线,解剖观察病鳗肝脏肿大,淤血,色深,肾脏肿大具溃疡病灶.病理切片显示内脏器官呈化脓性炎症,实质细胞坏死变性,产生炎性血栓.  相似文献   
102.
黏膜及其表面的共生菌群是鱼类抵御外界不利环境的第一道屏障。为探索养殖罗非鱼表皮和鳃黏膜共生菌菌群的结构特征是否与其健康状况间存在相关关系,本研究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以无乳链球菌腹腔注射攻毒48 h后存活和濒死尼罗罗非鱼为检测对象,检测攻毒前后罗非鱼表皮和鳃黏膜共生菌群落结构差异。结果显示,健康尼罗罗非鱼表皮和鳃黏膜共生菌均存在优势菌群,主要为特吕珀菌属、硫杆菌属、弓形杆菌属、海单胞菌属和弧菌属。人工感染无乳链球菌后存活尼罗罗非鱼表皮和鳃黏膜共生菌菌群与感染前无显著差异;与存活组相比,濒死尼罗罗非鱼的表皮和鳃黏膜共生菌菌群多样性下降,其中弓形杆菌属、假交替单胞菌属、海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和弧菌属等含量显著下降,链球菌属含量占总菌群的55.30%±1.24%,表明养殖尼罗罗非鱼表皮和鳃黏膜共生菌群落结构可能与其健康状况相关。  相似文献   
103.
<正>葡萄球菌病主要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家禽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在临床上常以败血症、脐炎、关节炎和翅尖坏死为主症,故又称传染性关节炎,给养禽业造成较大的损失。1病因本病的发生与创伤有关,凡能造成皮肤黏膜损伤的因素如带翅号、断喙、刺种疫苗、网刺、刮伤和扭伤、啄伤等都可成为本病发生的诱因。机体的防卫功能受到破坏时,热毒之邪进入体内,致气血壅滞,经络受阻,化热成脓而发病;或正气亏虚,正不抗邪,则  相似文献   
104.
2016年7月,山东省长岛县深水网箱养殖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暴发严重皮肤溃疡症。作者对病鱼进行病原菌分离。通过形态学观察、常规生理生化试验、gyrB和16S rDNA基因克隆测序等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在病灶溃疡处分离到一株绝对优势菌BZ01,该菌株在TSB固体培养基上呈半透明菌落,在TCBS选择性培养基上菌落呈绿色。透射电镜观察为短棒状,具有单根极生鞭毛。人工回接感染证明,该菌株对许氏平鲉具有较强的致病力,可以引起皮肤溃疡等症状,且与自然感染症状一致,其LD50为2.07×10~6 CFU/ml。通过gyrB和16S rDNA基因序列测定并构建系统发育树显示,菌株BZ01与弧菌属同源性最高,并在系统发育树中与轮虫弧菌(Vibrio rotiferianus)聚为一枝,结合形态及生理生化表型测定结果,将该菌株鉴定为轮虫弧菌(V.rotiferianus)。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四环素类、喹诺酮类、香豆素类、肽酰转移酶类高度敏感,而对大环内酯类、多肽类、磺胺类、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中度敏感或不敏感。  相似文献   
105.
王艺  胡秀彩  吕爱军 《水产科学》2012,31(8):507-510
正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 1,IL-1)是一种重要的促炎性细胞因子,是体内调节免疫和炎症反应的中心介质,在哺乳动物中已发现11种IL-1家族成员,包括IL-1α、IL-1β、IL-1ra、IL-18、IL-1F5和IL-33等[1],目前在鱼类中只发现了IL-1β和IL-18。研究表明,IL-1β在鱼类皮肤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  相似文献   
106.
红鳍东方皮肤溃烂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体表溃烂的养殖红鳍东方鲀(Fugu obscurus)病灶处分离到1株优势生长菌,编号为H-06091.分别通过创伤浸泡和注射方式感染健康红鳍东方鲀,发现这两种途径均可引发皮肤溃烂,两种途径的感染率均为100%,2×108 cell/mL.菌浓度注射组死亡率为100%,4×107 cell/mL菌浓度注射组死亡率为50%,创伤浸泡感染未见死亡.药敏实验表明,复方新诺明、呋喃妥因、链霉素、环丙沙星、利福平、红霉素、氟哌酸、氟嗪酸、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四环素、青霉素G等抗菌素对H-06091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按照<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进行菌种鉴定并测定其16S rRNA基因序列,结果表明,该菌呈革兰氏染色阴性,氧化酶阳性,接触酶阳性,V-P试验阴性,硝酸盐还原反应阳性等特征,符合哈氏弧菌(Vibrio harveyi)特征,其16s rRNA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哈氏弧菌同源性为99%,因此将H-06091鉴定为哈氏弧菌.  相似文献   
107.
吴世海  孙凤 《畜禽业》2008,(4):75-76
<正>蹄病是危害养牛业的常见病之一,在蹄病中腐蹄病又占有相当高的比例。据统计,其发病率高的牛场腐蹄病发病率可达到30%左右,占牛蹄病的40%~60%。腐蹄病又称传染性蹄皮炎、指(趾)间蜂窝组织炎,为趾间皮肤及其深部组织的急性和亚  相似文献   
108.
马志国 《畜禽业》2008,(6):89-90
<正>羊传染性脓疱又名羔羊传染性脓疱性皮炎,俗称羊口疮。是绵羊和山羊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羊的口内外皮肤和粘膜出现红斑、丘疹、水泡、脓疱等,最后形成痂块。本病见于世界各地,我国甘肃、青海和西安地区均有发生,一般称为"口疮"。羔羊最为敏感,并可能死亡。1流行病学在本病疫区,几乎每年都在产羔后期出现该病,可呈流行性发生,也可  相似文献   
109.
鱼用麻醉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鱼类的生理、疾病或运输时,常需要捕捞鱼类,使其离开所生活的水环境,进行检查、采血、采卵、采精进行人工繁殖等手术。在这些操作过程中,常因捕捞时鱼的挣扎及鱼的应激性反应,造成缺氧或皮肤损伤,导致水霉感染等疾病的发生而引起鱼类死亡。为减少这些危害,常需要对鱼进行麻醉。  相似文献   
110.
用脱毛剂量(28mg/kg体重)的环磷酰胺。对春季换毛前的貉(Nyctereutes procyonoides)进行肌注。研究其脱毛机理。在注药后的不同时间,取其背部皮肤样品少许,分别固宇下10%的福尔马林和2%的戊二醛中。采用常规的石蜡和超薄切片法制片。对其毛皮、毛被及皮脂等影响的组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注药后第1天毛囊结构已发生变化;第7天针毛囊和毛球角质经;第15天毛囊结构基本正常。毛囊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